“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在《老子》文中前后出现了 73次。李小龙 多次说过截拳道名字不是重要的,他强调的是中国功夫之“道”口〕,这个 “道”应是老子哲学的“无工道家哲学主要是讲“无”,《老子》书上“无”的出现很多。李小龙的中 国功夫哲学也主要讲“无”,用“无”与“有”的辩证法去解决世界上任何格 斗技术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与统一。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有”的境界走向“无”的最高境界。对于中国功夫, 通俗地说“无穷的有招构成无招”,因此“无招胜有招”。它与唐诗李白《琵琶 行》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属于道家哲学范畴。李小龙另一 “阴”与“阳”哲学,并不完全表达李小龙的中国功夫之 “道”,只有太极拳才特别讲究“阴”与“阳”哲学。研究现代科学的“李小龙学”,一般有技术层面、科学理论层面、历史层 面、哲学层面,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研究。如果以“无”作为“李小 龙学”的灵魂去研究它的技术和理论,就不易迷失方向。在李小龙长眠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园”的墓上,放置了一本他的书,并且 已翻开其中一页给瞻仰者阅读,它就是代表李小龙功夫之“道”的标识图形, 可见其意义之重大。李小龙自己曾将此标识图形图解为三个标志 ,并于1967年1月31日致信弟子李鸿新(George Lee),请他做可 以挂在墙上的标志李小龙在洛杉矶时期,用英文称他的格斗文化为“Ta。of Chinese Gung Fu”,中文称为“振藩拳 道”。直译应为“中国功夫之道”,也可译为“中国武道”。李小龙逝世后,有将中国功夫之“道” 与截拳道之“道”加以区分的倾向,与李小龙的截拳道之“道”就是中国功夫之“道”的宏观原 意有点不同。本文所提李小龙的中国功夫之“道”与截拳道之“道”是一致的。第一个标志的解说:用两个方向相反的鱼形代表第一个标志,由于未装上 对方的鱼眼,两条鱼必然是各管各的,容易片面性和“走向极端”(THE RUNNING TO EXTREME )o因此,称此标志为“不完整的其中一半第二个标志的解说:两个鱼形已装上对方的鱼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一个整体之中,组成一分为二的阴阳图形之两个侧面,因此称它为“完整的 两半"环绕阴阳图形有两个动态 的箭头,用它说明阴阳互补的“流动性”(FLUIDITY)。第三个标志的解说:它是没有形象标志的“无,也就是 李小龙格斗哲学的无形之形李小龙中国功夫之道标志图形的解说:他将第二个标志的“阴阳”加入到 第三个标志的“无”之内,两个标志就合在一起了。也就是李小龙的中国功夫 之道有“拳家无有说”和“拳家阴阳说”。前者是李小龙首创的,而且是主要 的,而后者早被太极拳用上了。由于两个标志合在一起,“无”的标志就显现不出来,因此李小龙又在两个箭头之外,再用中文写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 限为有限”,以突出“无”的重大意义。他不用英文,而是用中文,显然它就 是中国功夫之“道工因为翻译成英文只能意译,难与老子哲学的中文原意相 匹配。振藩截拳道与截拳道在过去几年间,很多人对于李小龙的武学作出解释。有些将其定义为“求 变”的过程,有些则简单地美其名为春的改修版本”,还有其他出于好意 的认为李小龙的武学目标是集各家所长的招式,期望将来有朝一日能演化成对 个别练武者有意义的东西。由于振藩截拳道组织的成立,这些具有争议性及混乱的定义便不容存在, 振藩截拳道只有一种定义,振藩截拳道就是李小龙毕生所学习及教授的技术 (包括物理及科学技术)及哲学(包括心理、社会及灵性上的学问)。换言之, 振藩截拳道的精要所在是李小龙综合其毕生打斗的理论、技巧、训练方法及思 想精神,是李小龙通过武术而达到的个人进化及自我启发的过程,这一过程分 别以笔录(李小龙私人文章及藏书中)及口述(曾经与李小龙相处或学习过的 人转述)的方式流传下来。也就是说,旁人不能对振藩截拳道妄加诠释,因为 振藩截拳道只代表李小龙本人对以下标题的看法及意见:李小龙的武学历史及发展支持并由李小龙武术延伸的哲学思想将武术衍译为实质招式或精神思想的训练及健体方法替李小龙强调及重视的技术提供基本的科学原则李小龙的生平、武术及事业我们要特别分辨开振藩截拳道这门功夫与极个别学员自己透过练武而由武 术所引发的自我启发过程,但每一位学员可以自由地利用李小龙的教导或多或 少地去帮助他们这方面的发展。振藩截拳道并不是设定限制或“特定的做事方 式”,它亦没有兴趣将练武者定型,它是提倡接受真我。这就像由高山流出翻 涌的泉水,等待着任何口渴的旅客去品尝,假若哪位旅客愿意的话。鸟儿歌唱并不是为了促进歌唱技巧,但如果有人喜欢停留聆听,这是好 的。而振藩截拳道希望那些对李小龙及其武学论点有兴趣的人提供灵感及欣 慰,振藩截拳道应该被视为李小龙创立的基础,而并不是个人习武的最终目 标。很多人认为振藩截拳道只是一种概念,可以随意增加及删除,直至他们能 升华到无需要任何“招式”或“门派” 一包括振藩截拳道。但当到达这个过 程时,他们所寻求到的不应该再叫做振藩截拳道。我们应该鼓励求变,但那些改变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创新负上责任。当一个 武术家以个人理论创造这些改变,这亦不能说振藩截拳道已作废,李小龙的个 人解放哲学思想就好像医生一样,常将病人尽快治理好,让他们能再次站起来。 李小龙作为一位老师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们能独立,不再需要他或其他老师。 振藩截拳道可被视为通过武术锻炼而达到最高个人能力释放境界的指南。一个通过自我启发过程的人会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及 表现,不能够因为从学校毕业而停顿。在体验振藩截拳道的旅程中,我们通过 武术的考验及锻炼,从而得到不断自我教育及成长。在李小龙不断精益求精的 前提下(利用不同招式但不被招数所规限),由于历史及哲学的原因,我们只 能用振藩截拳道这个名词来形容李小龙所传授的武术。虽然李小龙肯定会继续 进步及探索,但我们不能很肯定地知道这探索的方向。振藩截拳道的目标是消除多年来一些关于李小龙及其武术的误解,以及展 示李小龙所遗留下的东西的更清楚的一面。为了振藩截拳道的将来,当导师需 要教授振藩截拳道时,他们必须只教授来自李小龙的武学。振藩截拳道关心的 是李小龙所教导的武学,以及永远保存及发扬这种武学。振藩截拳道核心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用这句话开始了他那篇发表在1971年9月号《黑带》杂志,题目 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中译"从传统武术中解放自己”) 的意味深长的文章。在小龙去世23年后的今天,看来是颇有必要再一次提出 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这些年来,我不断听到截拳道世界中的争论与混淆之言。小龙早年在华盛 顿州西雅图市时的高级助教木村武之曾多次对我说,现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时 候了,以确保李小龙的截拳道不致在小龙的第一代门徒全部去世后失传。痛苦的起因在小龙的墓碑上刻着“截拳道创始人”这几个字,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小 龙的徒孙辈们读到这碑文时,会知道他们的师祖是一位有着多么非凡创造力的 天才。我为目前所读到和听到的关于什么是“截拳道”这个名称涵义的众多片 面解释与论点感到痛苦。小龙曾说过:“一旦有人妄称截拳道是什么,或是与这个与那个又有所不 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失罢!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 它的实质存在罢!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我一直对小龙这解释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时我想,是的,让它消失吧,小 龙会更愿意这样,而不愿让人把这名称用到一套有限的单纯模仿他打斗动作的 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实用主义哲学教条折衷而成的大杂炒上,或是 以上三者的混合体上。那么显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么也意味不到。或许,“截拳道”这个名称很久以前便应该消失了,但是现在,在小龙逝 世23年后的今天,这一名称却被越来越广泛地与李小龙失传的武术联系在一 起。现在是该再一次将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让截拳道之光华通过的时候 了。记住,像小龙说过的那样:“手指的作用在于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与周围 一切的光芒源头。为了研究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让那些小龙的挚友与嫡传门徒团结在一 起来探究截拳道的含义与指导方针。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龙最 杰出的原始嫡传门徒,包括小龙当年开馆授武的两大助教木村武之与伊鲁山 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儿香凝和我,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行了会议。 这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对于永久保存李小龙的武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
浏览1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