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桂(1878—1969年)广东惠东军化墟人,是广东省龙形拳的宗师,有“东江老虎”之称,在本世纪初名麋一时。
林耀桂出身武术世家。他的伯父林合和父亲林庆元曾跟随逃到惠阳的福建少林武僧海丰禅师学拳。林耀桂6岁开始习武,10多岁便随父在广东的东、西江一带教拳。后来乂到罗浮山拜大玉禅师学龙形拳术。他身高力大,4年后尽得大玉禅师的衣钵真传,成为武林高手。
1924年,林耀桂从惠州移居广州。翌年,一位俄籍重量级世界拳王来广州设想,出言不逊,恶语侮辱中国人,舆论哗然。武林人土图雪国耻,奔走相告,共推林耀挂打擂。结果林耀桂以“转身扳槌”击败这位不可一世的“拳王”,威震羊城”
民国时期,林耀桂曾在广东省府传授武术,30年代又在燕增军校任武术教官,以龙形拳“背剑手”击败该校一位绰号叫“王老虎”的教官,当时报刊对这次比武瞽详加报道。1937年 “七七”事变前,中华武术界准备举行南北派大比武,广东拟以林耀桂为首组队蓼加,后因日寇入侵而作罢。
林耀桂武德高尚,待人和蔼可亲,比武往往胜人而不伤人,与众多武林名师友好相处。他常在两广国术社、广东精武会等团体与各地高手切磋武术,并编了抗日杀敌大刀术,供十九路军抗日杀敌之用。
1957年,79岁的林耀桂移居香港,在香港设龙形拳总会,继续授徒。1969年去世,享年91岁。他一生在惠州、广州、 香港传授武艺,门人不可胜数,其中不乏高手。龙形拳流传于广东东江、广州,香港、澳门一带,近50年更流传欧美。他的两个儿子林焕光、林灿光均在香港设馆授徒,不少得意门生, 他们都在国内外传授武术。
张礼嶷(约1880一? )广东涨阳人。先师或林合(惠东梁化烧林家武馆创始入)的技艺,后又在广州隼秫寺拜一个姓竺的老和尚为师,学技3年。出师后在广州开设“大同会武馆“。他是白眉拳的一代宗师,曾任两广国术馆教师。二三十年代与林荫堂、林耀桂、黄啸侠、赖成己等齐名,是“南方五虎将”之一。白眉拳盛传于广东省西部、惠阳地区、肇庆、云 浮、高要,新兴、广宁、狒山、广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 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各地。张礼泉门徒中以曾惠博和夏汉雄较有各气。
谭三(约1891—? )鸿胜馆门人,南堂名师。曾先后师事陈官伯(陈享的次子)及雷灿(张炎的徒弟),是蔡李佛学第三代传入巾的佼笈者,以迪包的连环插拳而扬名广州。
30年代与北派名师顾汝章同享南拳(谭三)北腿(顾汝章)的美名。曾在小北谭家祠设得授徒,门人众多。出色者有伦枝、 陈年柏、江安、李秋、马恩、刘锦东、聂智飞等,其子谭飞鹏在九龙设馆,广收徒弟。
方玉书(约1900—1977)开平古泽乡人,是陈官伯(陈 享次子)及阮系的门徒。阮系曾跟张炎及陈官伯学拳,一身兼得张炎与陈享的武技。方玉书曾在广州创立“方玉书国术馆”授徒,该馆多次参加省运会及其它大型武术表演。传入有叶兆文、陈汶雄、杜汉章、区汉室、林少立等。后者曾在广州创设“林少立国术团“。陈汉雄、林少立后来均在香港授徒,发扬蔡李佛拳。
李先五(约1906- 1987 )广东南海人,国立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平体育研究社指导员及体育学校国技教员。度长太极、八卦,武当、形意等拳。22岁时在南京第一届武术国考中获优等奖。同年底与万颖声菸李济深先期到达广州,筹组两广国术馆,并任该馆教务长。两广国术馆解散后,又以“品术颇优“,被广东精武会聘为教务主任,并被广东体育学校聘为教员,后去香港授徒。他曾在广州、江门、香港等地发表演说,宣扬武术,参加表演,深受民众炊迎。
傅振嵩(1881-1953年)河南省沁阳县人。自幼爱好拳术,早年随陈氏太极拳传人陈延禧习武,后又到北京拜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弟子贾岐山为师学八卦堂,功夫上乘。出师后周游各地,广交武林高手,切磋砥砺,技艺日臻神化,成为一代名师。他深得八卦掌真传,被视为八卦掌的继承者。他重视腿步功夫,兼擅八卦拳,出手快似流星,捷若飞鸿;龙形八卦掌蟒若游龙,出神入化,八卦大单刀、八荆'游身掌、太极闪电拳均有高深造诣,他还能将10余公斤重的石球抛向高空,待其下落时以胸部承接,并使之反弹空中,内功根底十分深厚。
傅振嵩嫉恶如仇,见义男’为。恶霸严老虎横行乡里,鱼肉村民,有一次在乡里为非作歹,傅振嵩挺身出面干预。严老虎暴跳如雷,寻衅动武,被傅振高打倒在地,挣扎爬起后狼狈逃去,从此再不敢欺凌百姓。
1909年8月,匪徒200余人到他的家乡马坡衬打家劫舍, 来势汹汹,村中弟子百余人倾巢而出,无法退政。傅振嵩义愤填膺,手持七尺铁枪左冲右突,锐不可当,当场击毙匪首,并防恶徒数十人。余匪纷纷逃命,壁患始告解除。
1921年,博振嵩弃农从军,在军中经常表演虎拳、豹拳、 连环掌、八卦旋风刀和八卦四面大枪,深得东北军旅长李景林 (后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赏识。后来李景林让傅振嵩担任武术连连长。1926年,奉系军张作霖把这个连战皆捷的武术连源往北京帅府担任卫队,傅振嵩隅开军队,与在北京的武术家孙禄堂、杨澄甫等有名的武术家研究武术。
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傅振嵩被聘为教师, 1929年又南下广州任两广国术馆教师,并先后在广州国民体育会等许多团体传授武艺,八卦掌、傅式太极拳、太极闪电掌、太极闪电锤等套路都是他首先传入广东的。
1929年春,他在广州创立“广州太极联谊社”并任社长, 不到一年,社员便发展到300多人。傅振高对太极事在岭南的普及和广东武术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后,傅振嵩在广州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上当选为表演委员。正当他要用有生之年为国效力时,却不幸患脑溢血症于1953年5月1日在广州捽然去世,享年72岁。他生前遗言云,“望西国社会人土,尤其青年男女,急起研究,练习拳剑以增进健康,而又保持我中华民族尚武侠义精神。”
顾汝章(1894—1952年)江苏阜宁人,出生于贫苦农民豪庭。其父顽利于是潭腿名家,曾开设镖局,顾汝章自幼从父习武,后去山东随严蕴齐学习少林拳和铁沙掌功达10年。青年时代即以武艺精湛扬名于苏、湘、鄂等省,从20岁起便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授少林武术。后被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井在 1928年第一次成术国考中获优等奖,随后到广东担任两广国术馆教师。两广国术馆关闭后,他创立广州国术社并任社长,开少林武术在南国传播的先河。
顾汝章精通十八般武艺,还能表演汽车过腹、铁锤贯顶等绝技,少林铁沙学尤为武林人士所称堂,后“铁沙掌顾汝章”之称。他掌力沉雄而有法度,平时学软如棉,不异常人,但发掌则顽石立碎。他把10余块砖叠在一起,一掌击下,可使底面两块完好而夹在中间的砖块尽碎。1931年,有个俄国力士在广州表演“大力戏”,顾汝章与徒弟前往观看,洋力上牵出一匹烈马,声称除他之外,无人溪近得此马。“如中国人敢于一试,情愿举送银洋200两,但生死自负云云。顾汝章的徒弟不服,与主持袭演节目的人交涉。泮力士慑于顾汝章铁沙掌的 威名,只好把这个节目取消,并当众表示歉意。后来有人以讹传讹,说是顾汝章一掌打死了烈马,显然是夸大其词。但洋力士被迫当众赔礼,确实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威风。
顾汝章的技击重实打而不尚花架,一招一式锐意于攻防格斗。他在广州传授过十路少林拳、十路潭腿、梅花双刀、提拦枪、四枪、龙形剑、达摩剑、五虎擒羊提、内功小金钟及一些拳破对拆套路。其中十路少林拳最为广州人民所喜爱,练习的人较多。
顾汝章传艺时诲人不倦,重视基本功训练,并能根据南方人的体质特点和学员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且能大力扶掖新秀,以后生小辈赶上和超过自己为快事,待人谦恭有礼,毫无门户偏见。在广州居留期间,同广州的南北拳师一直和睦相处。当时广州的蔡季佛拳师谭三领肓名气,颜汝章便派徒弟向他学艺。谭三的门人想学少林拳术,他也尽心点拨。他还主动把一些功法和拳谱公开出来,让学员转抄,恢恢大度,令人钦佩。他时常急人所急,慷慨解囊,其为武林同道所敬重。
1932年,顾汝章去湖南国术馆任总教练。两年后,回到广州居住。1952年去贵州,并在那阻去世,享年58岁。去世时家无余财,身无长物,但他在南国播下的少林武术种子却已花繁叶茂,硕果累累。广东的少林武术后起之秀不计其数,有些人还在全国各种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近年来还有不少称为顾汝章门人的港澳同胞和华侨回广州“寻根”,足见顾汝章当年在南国辛勤经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浏览2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