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一生的武术经历和思想变化有五个阶段,即前香港一西雅图一奥克 兰一洛杉矶一后香港。第一阶段是他初学拳术的重要时段,第五阶段是他最后 的思想变化情况,这两个阶段都发生在香港。其他三个阶段虽然都发生在美 国,但是李也曾回过香港,甚至长达四个多月。李小龙一生中有三分之二时间 在香港,他在香港的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前还未被重视和全部披露。李小龙的 家庭、武馆、弟子、写作都在美国,人们自然容易忽略香港对他的影响。其 实,李小龙走向自由之道的过程之中,他的截拳道三要素春、拳击、击 剑)启蒙于香港(少年时期),他的截拳道完整构思也发生在香港,他的截拳 道与^春拳唯一交锋亦发生在香港。本章就从香港叶问开始,带出黄淳棵与李小龙的以往逸事,说明他这两位 五宝弟子,在武术思想上走向自由解放之道,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为什么没 有传统套路、讲究实战技击的叶问春种子能散播世界?为什么没有传统套 路、讲究实战技击的李小龙截拳道(振藩截拳道)思想能散播全球简言之, 就是因为它有科学构思,精简实用,直截了当,因而也被西方人所接受。其实,不只是叶问的井宝弟子走向自由解放之路,没有叶问自己走向自 由解放之路,就不会有后来的至尊双雄。叶问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发源地 佛山,来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独特环境 下,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叶式^春拳体系,它既有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基 本理论,也有符合时代潮流化繁为简的基本技术。经过22年与时俱进的发 展,终在港、澳、台地区发扬光大,而其间李小龙等弟子们也将此拳种传播 至世界各地。关于春拳的源流,有很长的历史,有很多种版本,都不在本文内探讨。 现在只参考叶问^春的文字记载,相传是清朝广东女子严^春,随父避祸到西 南川滇交界的大凉山脚时,从女尼五枚师太处学到的。春拳传到第六代传人的佛山儒医梁赞时,借着他同人比武而威名大振,被人冠以“^春拳王”之称。他的得意传人是陈华顺,据说同人比武更频。陈的弟子中最后是叶问( 1893—1972)。 叶问是南海县佛山镇的大族,富家子弟,6〜12岁就跟陈华顺学拳,陈去: 世后再随师兄吴仲素学拳。15岁去香港就读于赤柱名校圣士提反书院,无论 华人、洋人、印度人的好斗学生都败在其手下。偶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次子梁 碧,相随深造^春近四年,叶问武技突飞猛进,因为梁碧能将其父的精妙之处 传给他。叶问21岁时回到佛山。44岁时,日军侵占佛山,因而家道衰落。48岁时 收第一批弟子。1949年,56岁的叶问再来香港(图7-1)。1950年7月在饭店的职工总会 > 开设第一个^春班,仅得梁相、骆耀等8人,稍后徐尚田等参加。22年间授 g 徒众多,黄淳棵于1954年参加,李小龙于1956年参加。 1949年初到香港时的叶问叶问的儿子叶准和叶正,也是叶问弟子。叶准在叶问大殓之夜,为纪念父 亲写了一篇《我的父亲叶问》。他写道:“^春发展之迅速,除因时代风气和 梁(相)、骆(耀)、招(允)、徐(尚田)、黄(淳楔)……几位大师兄大力推 广和邓(生)主席对割:春之爱护外,先父对^春的贡献,也值得一提的。“先父授拳,有他一套方法和经验,他会根据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接受 能力、身型体格和兴趣,而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教授方式,这样,使得每一位 学者都能有不同的进步。但先父这一套方法,会为一些不了解他的人所非议, 其实,这些人实在不明白先父对每一个学者的苦心而矣。“其次,先父对^春的爱护,实甚于爱护自己的生命。大有先^春之忧为 忧,后^春之乐为乐的意思。他对^春同人之团结,时常耿耿于怀。因此说粉; 春盛于叶问,先父真算是受之无愧。”春拳是讲求实效的攻击术,必须加以实践,要多同人切磋印证始能进 步。叶问一向鼓励弟子同人切磋,他的早期弟子正如叶准所提到的几位大师兄 之大力推广,其中包括四处同各门派切磋印证,并且在报刊上广为宣传,因而 使^春拳得以迅速发展。不言而喻,传媒的重要作用起到很大实效,尤其是媒体一致公认,并非个 别吹捧或自我吹嘘。从叶问的师祖梁赞开始,就有屡次同人比武印证的事迹,叶问的师父陈华 顺同人切磋也不比他的师父少。叶问也常同人切磋,在佛山地方很有名气。由 于^春派有传统的同人切磋印证之风气,到了黄淳棵讲手时期,自然深得叶问 器重。叶问教人正如叶准所说因人而教,叶问根据黄淳楔讲手实践而施教。黄淳 棵的讲手经验,都是每次同人较量之后请教叶问而总结的,有时有的问题叶问 也需第二天解答。因此黄淳楔的进步是因讲手实践而得,同别的弟子从叶问教 诲所得不同。在《新武侠》第54期中,以“黄淳楔替^春派打开门户”为标题一文中 有:“叶问宗师也认定他是替^春派打开门户的功臣,而且不以替^春派开山 劈石而居功,所以有很多同门对他也佩服的。”叶问对黄的信任是基于他十多年来从不计个人的私利,处事甚得公允例如当年代师教导李小龙等人,悉心指导从未计较半点利益,只求耕耘 不求收获。所以当李小龙名成利就后,叶问曾喟然对黄说:“没有你多方给他 鼓励和教导,小龙决无今天的成就。”黄说:“没有你老人家教下合理的拳理 也不能竟全功的,我们都负起^春的延续罢了。他是解除^春拳只有阵地战一种模式的束缚,自由选择多元技法的第一 人。他认为^春拳阵地战虽是不讲形式的,但又被阵地战的形式所限制,因而 另创截拳道强调运动战,但也重视^春拳阵地战。李小龙的弟子严镜海在其英文春拳》书中有这样的前言:“我决定写下这本书,冀望这本书能使^春拳流传更久。春拳大大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我非常喜欢^春拳的练习方法,今天所学到的东西,今天可以马上应用。“我很幸运能接受李小龙的指导并成为他的助手,当李小龙还住在奥克兰 时,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练习,我有了任何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说, 我则把这些宝贵的重点抄录下来,作为我日后个人练习及指导学生的指南。可见李小龙确实是重视^春拳的。对于他冲破阵地战模式,^春派自必有 抗拒反应。可能是李小龙识做,回港后一来同师父师兄有来往,二来从未具体 阐释截拳道,^春门人也不好说什么,大家很难对“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 有限”说三道四。《新武侠》第68期刊登的《李小龙的截拳道》中说:“由于李小龙的两部 新片都打破了全港电影票房纪录,一时之间,李小龙本人和他的截拳道都成了 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但是截拳道是什么呢?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大了解。银色 记者从李小龙口中采访得到的,往往很零碎。事实上,用口头解释一种武术, 通常很难有满意的结果,何况,截拳道不像其他的武术,没有历史、传说、固 定系统、套拳,解释起来当然特别困难。春门人对李小龙最大的不满,可能就是1972年叶问大殓没有参加,真 正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明报周刊》第246期在叶问大殓之后不久有这样的报道:“及至叶问在 九龙殡仪馆出殡,小龙也没有去,据知,不是故意,而是他不知道。因为他从 来不看中文刊物,很少心腹朋友,与^春的联络,只凭黄淳棵,那些日子,前 后三天两夜找不到他,没办法。后来,他夜祭先师,在^春体育会中匆匆签了 二百元奠仪,多嘴者说:’他有没有签错,三百万身价的明星签那么少。而且,停留两分钟不到,问候了柱哥一句(叶问之公子)就在近门口换了跑鞋, 跑步去了。那时是丧事期间,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事隔很久,我(文章作者)偶然跟李小龙的嫂嫂林燕妮谈起,林女士说: ’他在美国时,嘴上经常提及师父,没有理由不去送殡,不过,他是从不看中 文报纸的那种人。1965年,李小龙因父丧全家回港居住了一百多天。在此期间,他在7月 31日写信告诉严镜海,告诉他正在香港创立一个新的武术,主要融合^春、 击剑和拳击。回港之后,从1966年开始,认真去练习他的新武术,到了 1967 年才公开新武术的名称为截拳道。

浏览1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