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和豪侠皆重宝剑,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和诗圣杜甫青年时代都学过剑术。李白在他的诗文中记叙了自己的学剑生涯 和对游侠生活的倾慕。他的父亲李客就是位仗义杀人的侠者。“顾余不及仕, 学剑来山东”,说的就是开元年间,他到山东鹊山湖畔,向剑术名满天下的 裴旻将军学剑的事。当时李白已过而立之年,眉宇轩昂、双目“睁然如饿 虎”,神采奕奕。裴将军亦正当盛年,银光电闪,剑如游龙,舞得李白感慨 地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唐代诗人咏剑赞剑的诗篇甚多,好任侠炼丹的李顾的《别梁镣》,可谓 唐诗写侠的发韧之作:“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首转眄似雕 号鸟,有志飞鸣人岂知。”把侠者的形象、内心与抱负,几笔勾勒出来。被称 为“诗佛”的贾岛,偏爱清苦冷寂,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 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情致豪爽豁达,意气风发,一改贾氏诗风。 被视为鬼才的青年诗人李贺也写了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衣如飞鹑 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等悲愤诗句。甚至擅长写艳词情诗、男女欢悦的 温庭筠也写了题为《侠客行》的诗句:“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 如水,微红湿余血。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当然,在唐诗中写侠写剑的代表人物还是李白。他崇侠尚侠,日常生活 中也是以诗、酒与剑相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起舞 莲花剑,行歌明月弓……”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将军
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象麒麟台。

李白较典型的作品《侠客行》中写:“赵客鳗胡缨,吴钩霜雪明,银安 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奉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重然诺,五岳倒 为轻。千秋二壮士,煌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侠骨 香”三个字,给了后世多少侠者以精神鼓舞。尤其值得称道的,在他的诗作 中,把侠者救弱扶倾、反抗强暴、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升华到反对强权、维 护正义的思想高度上。

中国武侠文学有描绘侠女的传统,从清人《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 到梁羽生的白发魔女、金庸的小龙女、黄蓉等等。而李白可以说是在文学作 品中描绘侠女最早的作家之一。他在《秦女休行》中写为父报仇的侠女:“西 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刃,清夜杀仇家。萝袖染赤血,英声凌紫 霞……”他在《东海有勇妇》中,对那位满怀忠义肝胆、为夫雪恨的女杰, 充满了同情和敬佩:“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W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跳跃,三呼二交兵……"

杜甫诗中亦有许多吟剑之作,如:“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铅锋行 惬顺,猛噬失跻腾……”这是他为武卫将军写的挽歌中的赞词,可见这位将 军武技的全面和高超。

杜甫写剑吟侠之作虽不及李白多,但他的一首《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却彪炳千古,在中国武术史和艺术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还写了一个颇为详细的序:“大历二年(公元 767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歧。问 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公元715年)余尚童稚,记 于鄱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教 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绣衣, 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 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贴,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唐人写诗,爱为序,然如此诗之序,记如此多之事,却是少见。杜甫在 56岁时,漂泊四川,看到了李十二娘的剑舞,自然而然想起自己尚是五岁幼 童时在河南看到公孙大娘的剑器舞的往事,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尤可贵的 是他记下了当时艺坛一件佳话善草书的张旭在河北邺县看公孙大娘舞西河 剑器而书艺长进的故事。为武术文化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做了最好的注 脚。

全诗共26句,素被誉为“整妙而整中有跌宕之凤”,在其描绘剑舞之形 象和神韵、气势上,为后世武侠文学树立了楷模。头八句就形象完整,铺陈 巧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 低昂。厩如羿射九日落,矫如君帝验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 光。” 一舞而动四方,说明公孙氏出手不凡,观者与天地皆动颜色,说她的 剑舞之感染力量。后四句运用神话典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公孙氏舞 剑寒光闪烁、映日成彩,令人感到霍霍灼灼如同九个太阳下落,给人以光芒 耀目、心情激昂之感。下句则写舞者的身法,如神仙乘龙,飞腾在清澈苍穹、 自由驰骋的形象,比如公孙大娘闪展腾挪、如仙人腾云驾雾般的轻捷矫健身 法。把现实武技舞艺的描绘,与神话故事熟悉的超凡形象联系起来,造成无 穷的想象空间,正是中国武侠文学的特点。老杜此诗可谓始作俑者。

七、八两句,“来如雷 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 光”,诗人把武术文化至大无外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 致,剑舞到酣浓处,与宇宙同体, 似雷电交并,激越时如闻隆隆雷鸣, 前句动态,后句静态,江海凝碧,清 光澄莹,诗人创造了一个至美至 动而又至静的境界。壮丽而秀 美成为这首诗的特点。从文 学描写上可以说为后世武侠文学树立了样板。

当然,由于千余年来对“剑器”,究竟是执剑,还是执巾,抑或徒手而舞,均有不同见解。杂技史学者认 为公孙氏耍的是流星。舞蹈史学家王克芬提出自己的 三点结论:“可以肯定,1.公孙大娘善舞剑。2.公孙大 娘擅长多套剑舞即《西河剑器》、《剑器浑脱》、《裴将军 满堂势》等。裴将军是唐代舞剑名手,被誉为“三绝”

之一。所谓《裴将军满堂势》必然执剑而舞。

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

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姚合最后点出他写此三首“剑器词”的目的,是赞美为当时的皇家的 “太平乐”。他本人就是元和(806 — 820)年间中的进士。他所描绘的这个 由众多武士或扮做武士的舞人表演的剑舞,除了执剑而外,还加上了旗帜、 火把之类渲染气氛的舞具,而且摆出了种种龙蛇变化的阵势,可证是武舞表 演。从诗中“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证明舞的内容是挥剑酣斗的场面; “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说明舞者或本是军人或扮做军人。

敦煌写卷(斯坦因六五三七号)亦有《剑器词》三首,说明宫廷民间, 均甚喜爱剑舞,可视作民间创作的武侠歌谣:

皇帝持刀强, 闻贼勇勇勇, 心手五三个, 从家缘业重, 第二一 丈夫气力全, 猛气冲心出, 弯弯不离手, 比如鹘打雁, 第三—— 排备白旗舞, 合如花焰秀, 喊声天地裂, 剑器呈多少,

这是唐代民间描绘武功的三首代表作。在武侠文学史上,应当说是极有 价值的。

这三首敦煌《剑器词》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民众尚武 爱国的精神,与当时的其他民歌,如《薛仁贵军中歌》 精神上是一致的。

将军三箭定天下,壮士长歌入汉关。①

这些诗歌,把英雄的豪迈情怀和高强武艺渲染得 淋漓酣畅,可为侠者典范。

中国武侠小说真正的起点应是唐传奇,当然魏晋 南北朝的神怪志异笔记中已经有了武侠小说的影子。 如《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卷十九),可谓女侠故事 的先声;至于干将莫邪的故事,亦可谓剑客的肇始。鲁 迅先生在《故事新编》中的《铸剑》,自有他的特别寄 托的深意,但仍不失为一篇以命相许、为人报仇的剑客 小说。当然最为动人和影响深远的还是《世说新语》中

《周处》的故事,周处从一个 “乡里所患”的恶人,到变成 舍身为民除害的大侠,确实 代表了中国侠者精神最光明 的一面:自勉自励、在战胜 自我中成为大英雄。这故事 不只受到后世学者文人、教 育家的赏识,也成为武术文 艺的重要题材。明人根据这 个故事编成传奇《蛟虎记》,
清人又改编为《除三害》,是现代戏曲表演艺术仍在演出的剧目。

浏览1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