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绝招仅仅是相对的说法,天下没有破不了的招法,世 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即所谓“一物降一物"“有矛就有盾正因为如 此,武术中的技击法才会千姿百态,变化无穷。选练哪种招法作为自己的绝招, 要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和技术特点来决定。例如高个子和矮个子,男人和女人, 力量大的和反应灵敏的,速度快的和技术全面的所选择的动作都应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选择合理的招法练就绝招,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不然的话,是 不可能练就绝招的。此外,欲练就过硬的绝招本领,必须“苦"字当头,持之以恒, 坚持锻炼。古人云:“不吃苦中苦,难得艺高人",切不可练练停停,停停练练,一 曝十寒。还要注意从基本功做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 不可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高招绝技,蛮干瞎练。这样反而会事与愿违,不但收效 不大,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第十三节技击法常用战术
战术,是根据实战的双方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目的 是不断地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也在不断的伺机攻击对手,争取主动,“制人而 不制于人气战术是技术的灵魂,每一种技术方法都受到战术法则的制约,缺乏 明确的战术意识,没有灵活自学成才的战术变化,就不能使技术发挥应有的作 用,从而无法应付千变万化的战况。因此,在实战中掌握和制定灵活的战术是非 常必要的。常用的战术有:
一、强攻硬进
“强攻硬进''也称“硬攻硬取”,是一种最强有力、最积极主动进攻的战术。指 在实战格斗时,不管对方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不管抓住什么样的战机,只 要一得手,就强攻猛进,连击不止。手法连贯,踢打摔拿,手脚并用,迅雷不及掩 耳,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动作,去赢得胜利。运用这 一战术者,须自身抗击能力强,击发力大,而且要手快、步活。运用此战术时,讲 究直攻中门,直线出击,以快打慢,以大力打小力。硬攻锻炼有素者,在运用此战 术时,常常挨步逼近对手,硬封对手发招,强阻对手发劲;同时用凶狠的进攻制服 对手。例如,对方以直拳击打我胸部,我乘其出拳之臂还未伸至利于发劲的角度 时,主动进步进身,以身体某部位或手挡住其拳,阻住其臂继续伸展发劲;同时我 贴身后,立即用重手法制服或创伤对手。
一、虚实结合
虚,指以假招法佯攻诱敌的方法;实,指以强实的招法直接攻敌的方法。在 技击格斗中,常常通过虚实相生、真假互换,迷惑对手,使其判断失误。在实战中 表现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取上打下,晃左打右。“遇实则虚晃,遇虚而实发 避实就虚,趁虚而入,使对方造成错觉,被引入歧途,来实现真实攻击。采用这种 战术,自身必须具备动作协调、反应快、进攻技术全面、防守技术好的条件。做出 的虚招,要协调自然,不被对手识破。例如,左手实招出击,属实;右手防备于后, 属虚,这是实中有虚。左手佯攻出击,属虚;右手暗伏真招,属实,这是虚中有实。 这样,实招出击失利,有虚招及时补救;虚招佯攻得逞,实招及时击敌。在搏击 中,有时可预设圈套,故意暴露出防守不严的空虚部位,引诱对方来攻击。对方 一旦趁“虚”来进攻,将受到我有准备的有效击打。虚实的变化、假动作的运用, 其效果好坏,取决于战术意识的思维、想象的能力,观察判断对手弱点的反应,准 确的距离感,招法的逼真法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虚实结合的战术,是在长期一 招一式和实战中培养和提高的,每一种假动作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都要经过反 复多次的练习和实践。
三、 奇正转换
“奇正转换"脱胎于“奇正相生出于《孙子•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 变,不可胜穷也。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指用兵打仗时,常规战法 (正)与特殊的超常战法(奇)相互变化为用。“奇"、“正"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的,应在普遍掌握多种招法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具体条件,选定自己的奇特招法, 进行全面要求和训练。拳谚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指的就是技击动作 多样而复杂,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招招熟练,而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身体素 质,熟练地掌握一种或几种招法,形成自己过硬的“奇”“正"战术意识,在实战中 灵活有效地进行转换运用。
四、 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语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句。在武术实战 中,在对方立足未稳,犹豫未决,没有准备,或对手势背、我势顺,或对手技能和体 能低于我等情况下,可以使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先发制人的关键,是以突然、 快速、有力的重击和连击。攻击对手,力争一举使对方无反击之力,达到迅速制 服对手的目的。在运用这一战术时,要连续不断的快速发动攻击,其动作大多是 事先设计过或曾经操习纯熟的组合进攻动作。其动作转换都在关节活动允许的 范围内圆活变化,而且前一动作的终了,适于后一动作的起动,动作衔接紧、速度 快。不仅单一动作的绝对速度快,而且上下左右交替出击的变换速度也快,使对 方招架不及,无喘息之机。其战术可在气势上压倒对方,牵制对方的行动,打乱 其战术意图,迫使对方处于被动不利的位置状态而争取主动。
五、 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是相对“先发制人”而言。指先让对方发招攻击,我避其锐气,保 全自己。待对手暴露出空隙或疲惫时,再发招反攻,制服对手。《孙子•形篇》 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后发制人,是格斗战术中以弱胜强,以智胜拙 的战术。运用此战术,制人是目的,“后发''是手段。因此要想“后发"的效果好, 就必须在防守和退避对方进攻时寻找战机,或以防守和退避动作引诱对方出现 空隙,为我“后发"造成战机。」旦得机,即迅速有力地发起反攻,制服对手。拳 谚说:“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乘之,似得用艺之妙矣”。说明了后发制人的 关键是掌握时机。若对方刚起动而未发力用招,就出招防守,易被对方察觉而换 招,或者转移攻击目标。当对手进攻动作“旧力略过",由于动作的惯性作用,就 不易很快停招回收。这时其力已老,犹如强弩之末,不拨自落。若此时发招反 击,并抢在对方“新力未发"之际,乘势反击,就能击中或制服对手。当遇到性情 急躁、缺乏比赛经验、喜欢猛打猛冲的对手时,采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比较好。一 般来说,其打法有三种:一是当对方先发招向我进攻,我从对方动作先兆中,预测 其进攻部位后,即选择攻击路线较之为短的目标,以加速度突然攻击,先击中对 手,破坏了对方的进攻。例如对方俯身欲抱我腿使用摔法,我突然用膝或手击其 头部或胸部。二是当对方先发招向我进攻时,我用“四两拨千斤"、“顺水推舟"、 “顺手牵羊”、“借力打力”等法顺势制住对方。三是当对方先发招进攻我时,我一 边防守,同时发招还击,使对方未击中我,而被我击中。
六、 以快制慢
以快制慢,是一种以手快打手慢的战术。拳谚说:“拳似流星,眼似电",“眼 明手快,有胜无敌这就是说在实战技击中,要突出一个“快”字,要有敏锐的眼 力,快速的反应,准确地判断对手的动向和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对手。 当然,快慢是相对于格斗双方而言。如一方本以很快的速度攻击,另一方同时以 较之更快的速度攻来,后者(快)就会先击中或制服前者(慢)。运用这一战术时, 除了要寻找对方空隙,快速进攻外,还应以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忽实忽虚等法, 使对方应接不暇、防不胜防,出现反应不及、防备不到的空隙部位,为迅速制服对 手创造条件。
七、 迂回进攻
迂回战术,又叫以迂为直战术。《孙子•军争篇》中说:“故迂其途,而诱之以 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在技击实战中,击中对方的进攻路线 以直为近,但在实战中,双方处在不断地移动变化之中,我正面出击,路线最短, 最易击中对方,但这也正好处于对方易于防守的范围内。我进攻路线虽近却往 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此时,如果闪开正面向侧面绕步移动,寻机攻敌侧面, 虽然运动路线长了,但由于不在对方易于防守的范围内,就有可能获得对方直线 攻击未果,我侧方反击中的效果。拳谚说:“有力当中上,无力走两边就是说 当对方的动作力量大,正面攻击火力强,或者当对方集中注意力进行正面防守 时,采用迂回战术,利用步法的移动从侧面进攻,既可以避其锋芒,又可以制造战 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在运用这一战术时,要注意步法移动的方向、角度、 距离;要注意进攻的时机,更要注意步法的灵活性和身体位移的突变性。
浏览1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