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法是以武术徒手攻守方法、手段、技巧、招制、套路为核心所形成的人体 最基本的运动动作,是建立在武术徒手攻守内含基础上的人体表演、保健、锻炼、运 动、动作。其发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世人所共识的集徒手攻守、表演、保健、锻炼、运 动、动作、谋略、计策为一体的人体建设经典。人类经典知识的积累,无疑是为了应
用。而武技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发(建立在丰衣足食之上发展的科学奋斗)的必须。 自然其应用的价值,也是其他任何学科所难以相提并论的。我们从武术技法的作 用,就可看出武术技法在人类生存、生活、生发中的不可或缺性。中国武术技法的作 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的六个方面。
一、武技是武术攻守运动的关键
攻守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的生存必须,胜败、输赢、得失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 的存亡关键。武术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在搏打厮杀中得以取胜的问题,而徒手攻守 是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因此,一个人武技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这个人攻守、表演、 保健、锻炼、运动、动作、谋略、计策的彰显,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团队里的合作、配合、 给力。
在武术技法的发展轨迹中,最早武技是炎黄子孙生存斗争中徒手的搏打厮杀、 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方法,随后是矛盾斗争、社会治理、人类战争中所绝对不可或缺 的获胜实用技术,以后则形成了炎黄子孙集攻守、娱乐、保健、锻炼、康复、延年、益 寿、修心、养性、比赛、对抗、作战以及武家长生不老、养老还童、得道成仙理想修炼 为一体的人体运动动作形式。
五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武技实践证明,人类无论做怎样的徒手运动动作,其最根 本性的保障就是武术技法,只有武技运化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实现生活中的随机 应变、机智灵活、恰到好处,才能实现攻守中的对峙、运化、打入、得手、下手,才能实 现保健中的运化、调理、调和、调节、调控。随着武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类攻守 的需求,武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但武技这一中国传统武术 运动的核心,无论如何都必须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即无论武技怎样发展都绝对不能 脱离其本质的攻守特性。也就是说,无论武技外表上的和、仿、行和层面上的搏、撕、 拿以及运动形式上的踢、打、摔怎样变化,都绝对不可离开其徒手攻守的根本特性, 其永远是武术功夫的彰显者,永远是武术艺法支撑者。
中国武术技法并不是中国武术独有的,它是人类从搏打厮杀需要到自卫战争 出击所必然会出现的人体徒手攻守运动形式。但中国武术技法在炎黄子孙的精心 打造积累下,早已成为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绝对不可 分割的脊梁。纵看古今的中国历史,武一直是国家、民族、君主、民众生死存亡、身体 强健、斗智斗勇的根本。早在隋末唐初就建立了国考性的武举制度,而历时一千二 百多年不倒。如今我们称之为军事、军队、部队,启用的仍是古老的兵戎内涵,其一 脉相承,也是天经地义的。总之,炎黄子孙长期以来,在自己的土地上,以自己的聪 明才智,按照自己实践的需求,所科学研究出的武术技法,一向是中国传统武术攻 守、娱乐、保健运动的根本所在。其反映了武术技法的实质,彰显了炎黄子孙的智 慧,支撑了中华文明的脊梁。
二、武技是构成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之一
从人类攻守的武术运动动作的实际出发,其运动形式按道气学说来讲,不外乎 有动作性的,有运动性的,有器械性的三大类。古往今来,中国武家把动作性的攻守 练习称之为功、武功、功法、功夫,把运动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技、武技、技法、技术, 把器械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艺、武艺、艺法、艺术。功技艺自然就是构成中国武术运 动的三大要素。由于道气学说三位一体的天然辩证关系,即功属清为阴,技属和为 禀,艺属浊为阳,功是技艺的基础,技是功夫的彰显艺法的支撑,艺是武功武技的最 高表现形式。自然武技就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
在构成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中,武技是武功的集大成、武艺的架海金梁、 武术运动动作的轴心环节。千百年来武技不仅是炎黄子孙徒手攻守、运动、动作的 根本,还是炎黄子孙徒手娱乐、保健、康复、锻炼、修炼的精髓,更是炎黄子孙斗智、 斗勇、斗法、斗志、斗争的集大成。从人类徒手攻守需求、导引养生、康复修炼角度来 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舒筋活血、调和内外、运化气血、修身养性、启迪催化的 功效。从人类徒手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体魄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 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灵活手脚、提高应对素质、提升承受能力的功效。从人类徒手 活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激发斗志、认识刺激、 感受疼痛、体验挨打、接受训练、磨炼意志的功效。
三、武技的推进作用
在理解武术技法时,决不能仅仅把武技看做,只是武术徒手攻守运动的根本、 武术徒手攻守运化的实质、武术徒手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获胜的关键所 在。还应从文明角度、文化内涵、哲学辩证角度来认识中国的武术技法。其在炎黄子 孙的文明进程中、文化提升中、理念建设中,始终起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技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中的轴心环节,是承 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其运动的理论升华,不断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 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以及社会习俗等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基本趋 向,是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基本载体。可见,武技在炎黄子孙的成人、做人、为人 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武技的基础地位,直接反映了它的文化属性。武技在理论上不仅超越了一般的 技能技术,也超越了其他所有的体育徒手运动。武技与所有的武术、武学、武哲、武 文化一脉相承,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 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道气学说为依托,以基础理论为底蕴,以攻守理论为根本, 以修德、振兵、治气为核心,直接体现了中国武技的丰富文化内涵,形成了极具独特 风格独的武术运动文化体系,并通过人体徒手的攻守运动,表现和运载着历史悠久 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从根本上反映了东方文化的深奥、博大、精彩。
四、武技的核心作用
武技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武技的修德、振兵、治气使人之初的炎黄子孙成为 一个有传统人道、人德、人制的人,即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抱负、有立场、有 爱憎、有斗志和懂规制、懂规矩、懂规则、懂礼仪、懂对错、懂得失以及五讲四美、遵 纪守法、爱国爱人的人。这是中华儿女五千年来为人、成人、做人所必须经历的道 德、制度、规矩的基本建设过程,是武术技法传承所肩负的天职。
中国武术技法是中国武术的核心部分,因此中国武术技法的核心作用也就是 中国武术的核心作用。就武技的核心作用,中国武家认为:“运武者,起于念,主于 意,行于心,现于相,出于势,胜于招,施于功,展于技,活于艺。其百运之要,直达于 灵,直达于巧,直达于勤,直达于勇,直达于敢,直达于道;直抑于贪,直抑于欲,直抑 于狂,直抑于妄,直抑于色,直抑于妄;直智于谋,直智于略,直智于计,直智于策,直 智于厚,直智于黑。其万运之要,直利于本,直利于顾,直利于定,直利于坚;直益于 心,直益于身,直益于行,直益于寿;直立于正,直立于大,直立于光,直立于明;直道 于情,直道于理,直道于法,直道于诛;直道于斗,直道于争,直道于打,直道于杀;直 破于坑,直破于蒙,直破于拐,直破于骗;直穿于氓,直穿于赖,直穿于混,直穿于泼; 直表于帅,直表于坏,直表于卖,直表于乖;宜止于妖,直止于魔,直止于鬼,直止于 怪。”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教育,就是所有其他教育的 根基、平台、前提。
五、武技的重要作用
中国武术技法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对人的成人教育。一个人的年龄成人是必 然的事情,但一个人为人、做人、处人的成人就成了过程,即必须经过高深精到的切 割、雕刻、打磨,才能成为一个令人欣赏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中国武家认为:“理智 者,幼须得脸而肃,童须得打而振,少须得骂而灵,青须得训而兴,中须得教而活。” 也就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想真正做到理智性的自我调控,必须让孩子在幼 年时期就懂得大人脸色的内涵,童年时期就懂得挨打的乐趣,少年时期就懂得责骂 的好处,青年时期就懂得受训的获得,中年时期就懂得教导的威力。实践证明,孩子 只有学会看大人的脸色,懂得承大人的击打,知道受大人的责骂,是一个人在人性 上成人的根本所在。中国武学家认为:“人之生存,所需上万,欲望上千,胆略为先, 把控为尚。然欲过则危,望过则险,胆大者获大而险大,胆小者获少而危小,略精者 险低而安稳,略湛者危降而妥当。故人性成人者,重在一念之间,关在勇敢之中,键 在理控之上。”所以说,一个人在人性上的成人,关键在于自己胆、略、理上的达标。 这是中国武家历经几千年实践所证明的。
所谓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胆量、胆识、胆气建设,是把握性的不怕、敢
为、勇做、猛行、烈对、硬抗。略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谋略、战略、策略,是高深得 道的智慧、思谋、韬略。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修德、振兵、治气理道,其一是有 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以及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的道德修炼,由德行修炼、礼 仪修炼、五规(规矩、规则、规范、规章、规制)修炼构成。中国武家认为:“无道必毁, 无德必灭,无礼必厌,无仪必烦,无规必乱,无矩必杂。”并认为:“人不修道不成器,人 不修德不成人;人不修礼难弃野,人不修仪难脱俗;人不修规不入道,人不修矩不入 流”。其二是炎黄子孙所必需的精神振作、人心振奋、局面振兴,特指对中国武术的学 练、舞练、训练。中国武家认为:“无振不作、不振不奋、不振不兴”。其三是炎黄子孙所 必需的百气治理,其中核心性的治理有七,即对兽气、邪气、恶气、逆气、野气的无情 治理,俗称治五气,是炎黄子孙为人、成人、做人的必须。中国武家认为:“兽气不治难 成人,邪气不治难成才,恶气不治难成就,逆气不治难成功,野气不治难成器。”并认 为:“人不治气难立足,人不治气难相处,人不治气难成长,人不治气难做事,人不治 气难人士,人不治气难合群。”
六、武技的根本作用
武技在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中,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可说是人类所有 动文化的基本平台。其根本作用就是使所有受教育者的方方面面都成人,即人性成 人、修养成人、身体成人、斗志成人、智争成人、谋略成人、攻守成人、作战成人、对抗 成人、胆识成人、情辨成人、本质成人。这是人之初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 须,历来都是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的天职,也是中国人首先所 必须学习的,还是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经久不衰、繁荣富强的关键,更是中华文明屹 立于世界东方而永远不败的根本所在。
浏览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