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外国体育是人类身体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技巧。而中 国武术的功夫、技法、艺法,其不仅仅只是人类身体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手 段、技巧,还是人类攻守对抗、表演娱乐、康复保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磨炼意志 的总结,也是炎黄子孙历时五千年所打造出来的极为实用、极为有效、极为修德、极 为振兵、极为治气、极为趣味、极为传统、极为文化的人体攻守运动动作的方法、技 巧、手段,更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攻守智慧、谋略、计策等三经、四典、五法的集大成 者。所以说,中国武术是任何其他体育运动形式所无法相比的。而技法又是构成中 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的禀性主体,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是中国武术最古 老、原始、丰富的人体运动形式。
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底蕴十足, 既具有体育运动的所有人文特性,还具有精深的修德、振兵、治气的人文建设特征, 更具有康复保健、防病祛病、智慧开发、修行养性、道德塑造、益寿延年、文化传承、 谋略施展、计策实现、心身建设、表演娱乐、安邦定国等难以估量的人文打造特点。 中国武家认为:“尚武者兴,爱武者长,盲武者悲,弃武者哀,厌武者亡,恨武者灭,天 公地道,不可不查,不可不顾。”还认为:“武止戈能,生死之道,故天下之人不可不 武,打斗之兵不可不德,格杀之戎不可不振,止戈之武不可不兴,万不可不正,切不 可不明。”
总的来说,真的不把武放在第一位的人注定是可悲的人,能把武放在第一位的 人至少是一个有可能成大器、做大事的人,退一万步讲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不 要无知地、错误地、背道地认为武只是打打杀杀。要知道,武的本意就是止戈,是用 来制止打打杀杀、滥杀无辜的。其本意是专门用来坚决制止人类社会无道、无德、无 法等滥杀无辜现象发生、泛滥的一门主宰性技术,其最本质古老的是武功,最实质 原始的是武技,最本体霸道的是武艺。其中武技是承功启艺的武术运动主体。试想 想,在现实人类生活中如果真的没有武技的绝对支撑,我们的社会会比动物世界还 会血腥、残酷、可怕。有人梦想地认为,随着人类觉悟的提高,完全可以达到人与人 的不打、不斗、不争。试想想,人类如果真的都散失了不打、不斗、不争的武的止戈, 那不就成了其他所有食肉动物的美餐了吗。这也正是为什么弃武、厌武、恶武就是 在反人类的根本所在。不过这仅仅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理念,其实中国武术更多的内 涵是增强体质、身心建设、道德塑造、修行养性、康复保健、延年益寿、谋略展现、计 策实现、文化承载。这也正是为什么武文化、武哲、武学、武术、武谋是古今炎黄子孙 所必须首学、首练、先觉、先知、始行、始动的根本所在。
从动物的角度来讲,动物的天性就是动,动物如果要始终追求静止而不动,那 就不是动物了,不就成了低于动物的静物了。所以说,一味追求静止而不动的人,自 然就变成了反人类的人。因此,中国古人把武文化、武哲、武学、武术立为炎黄子孙 所必须首学、首练、先觉、先知、始行、始动的基本学科。人类也只有立足于身体的建 设、攻守的建设、谋略的建设,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斗争、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近现代武术的人文建设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近现代社会里,我们全盘学习了国外的体育,而国外则全盘 引深了中国的武术。
解放后,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中国武术的建设,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 开了武术座谈会,倡导发展全国性的武术运动。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设立民族 形式体育研究会,主要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1953年在天 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1954年全国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 术列入正式课程。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 体育竞赛项目-1958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运动会,并组织整理了中国武术门 类。1963年北京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武术专业研 究生。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1986年国家建立了武术研究院,开 始了有组织的武术学术、技术、艺术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开展广泛的对外宣传交流。 同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相继欧 洲、南美、亚洲的武术联合会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并举 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9年武术散手被列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1999年 更名为散打)。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从第11届亚运会 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博士学位。 2004年开始每年一次的全国武术功力比赛。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国武术的重视是 十分令人振奋的。
建国六十年的中国武术发展是可喜可贺的,但极为可悲的是中国武术至今没 有自己完整、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既不能像中医一样,有自己的医学体系,有自 己的医术体系,还有自己的医疗体系;又不能像戏曲一样,有自己的戏曲学院,有自 己的剧团,还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其实中国武学、武术、武疗、武修、武格、武养、武 健、武导、武医的内容历经五千年的积累都已经十分丰富了,在国内外的文化宝库
中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但令人难过的是中国武家人土,一向是有感悟、 有精到、有湛术而普遍缺乏对自己深刻感悟、精深道理、绝湛法术进行准确阐述和 描述。更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天中国武术竟然还没有一个能完整、系统、全面、准 确表达中国武术和由此衍生的武学、武术、武疗、武修、武格、武养、武健、武导、武医 以及能直接表现中国武术魅力的格打武术、表演武术、戏曲武术、影视武术、养生武 术、导引武术、健身武术、益寿武术、传统(民间)武术等运动形式,做出一个完整、系 统、全面、准确科学论述的人或团队。直至今天,武术的理论化、系统化都还是中国 武家的一个共同夙愿。要知道,任何技术只要得不到科学系统的理论升华,注定会 引起精湛功技艺大量流失的,注定是说不明道不白的,注定是走不出自己的门槛 的。为此,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先生感慨地说:“武术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武学家 首先应该把它搞清楚。”
武术的人文本源
中国武学是中国武术升华的产物,来源于武术的运动实践和武哲的辩证攻守。 中国武文化是中国武学升华的产物,来源于武学的文字记载和理论阐述。中国文化 是中国武文化升华的产物,来源于武文化的维护和捍卫。中华文明是中国文化升华 的产物,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动。其对中国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有着不可 估量的平台支撑、永世珍藏、万古流芳、难以替代、不可或缺的神圣作用。
总的来讲,理论肯定是实践的升华,实践一定是理论的检验。无论是哪一角度 的理论,都会有自己固有的价值,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实践,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但作为初级的人,无论面对什么,都会钻在里面来说个没完没了。但对中级的人,无 论面对什么,都会站在外面来说三道四。但对于高级的人来讲,无论面对什么,都会 将其纳入支撑自己发展的理论体系之中,为自己的飞黄腾达服务。这不是说什么人 好,什么人不好。只是从人文角度来阐明中国武家对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区分、评 价,有利于武家对不同人才潜力的基本观察。假如真的如此,就真的顾不了初级之 人的说三道四、中级之人的引经据典、高级之人的借鉴应用了,只为完成一个古今 中国武家的一个梦寐以求的夙愿。
中国武术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类修德做人、振兵为人、治气成人教育的实 现问题,就是人类矛盾修德做人、振兵为人、治气成人教育的实际问题,就是人类身 体建设、道德建设、能力建设教育的具体问题,就是人类生活斗争、矛盾斗争、社会 斗争把控的教育问题,就是人类生存智慧、攻守谋略、作战计策提升的教育问题,就 是人类身体锻炼、体质增强、康复保健修养的教育问题。中国武术技法是武术教育 的禀性主体,自然也是中国武术教育的禀性主体。其开展教育的基本形式,就是古 老而永恒的口传身授、言传身教、身先士卒,是人类最古老、最有效、最现实的教育。 中国武家认为:“教育者武技为真,武技者计策为上,计策者攻守为要,攻守者践行 为主,践行者教育为根,教育者人生本。”并认为:“人之初,没刺者没建,没需者没 发,没打者没进,没骂者没羞,没惩者没戒,没罚者没律,没修者没道,没振者没兴, 没治者没德,没调者没顺,没养者没达,没导者没通,没健者没型,没兵者没占,没戎 者没克,没武者没安,乃训教之本,养育之根也。”所以说,徒手性的武术技法是人类 教育、训练、修炼的集大成。
浏览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