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又名僧人寺。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 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 誉。少林寺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屋 在建寺32年后,印 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在达摩住寺之 后,寺院僧徒禅武并修,逐渐扩大了寺院建设,从而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也被称为中国佛 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在少林寺建寺以来,经历了数次的兴废历史。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帖寺。隋代,佛教 大兴少林之名得敕封。唐初,少林武僧救驾秦王李世民,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 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 颓,到宋代才略有修葺。元皇庆元年(1312年),世祖任命福裕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乾隆大藏经》此土著述部之《续高僧传三十一卷》十六,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菩 提达摩(齐邺下南天竺僧),及少林寺住持,并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从而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多达两千人左右。 此后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 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 等烧成灰烬。1982年后,国家为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重建。
少林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之多,又因以禅人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被承 认为武术体系中最庞大的门派。禅武合一是少林功夫的要旨,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为根本,所以参禅也是修学禅武的正道思想.就如正宗少林功夫传人潘国静曰:“拳勇一 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少林功夫中的禅 和武,已经融合为一体,这也是少林武术禅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少林武术中以气 功和动作和谐为纲要,“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 气功等。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 法等南朝陈永定年间的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和魏晋时期的北少林禅寺被合称为南北少林. 也是少林寺武僧外出开宗所创建。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 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至北宋嘉祐 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 南嵩山少林寺十三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予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 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 因其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 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二、玄奘的时代背景中国佛教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印度,在东汉时期经典由口授和商人携带而逐渐流通。 直到唐朝玄奘法师(602-664年)的出现,才完善了印度经典在中国的翻译流通。玄奘幼 年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涅槃经》《摄论》等经。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法 师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前往天竺。玄奘到那烂陀寺后师从戒贤法师学习大小乘经论,后 又继续参学天竺各地,并在当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声誉。玄奘历经十七年的印度学习 生涯,携带梵文经书三百五十七部于贞观十九年(649)回到长安。玄奘回国后开始组织 译经工作,随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翻译佛经,和弟子们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 三十五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三、《景德传灯录》的文化背景《景德传灯录》乃宋景德元年(1004)东吴道原所撰,主要记录了中国佛教禅宗历史, 总共有30卷。《景德传灯录》是一部由很多学者合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禅宗历史书籍 一、 “贞元十七年(801)唐金陵沙门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胜持,编次禅宗诸祖传记偈谶及 宗师机缘为《宝林传》。”二、“光化二年(899),华岳玄伟禅师,编次贞元以来禅宗宗师机 缘,为《玄门圣胄集》。”三、“道原续后梁开平以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撰 成此书。”四、“最后由宋真宗诏翰林学士杨亿等刊削裁定,历时一年,方遂终篇《景德传灯录》中所记载的禅宗世系传承源流,上起七佛,下止法眼文益法嗣长寿注 齐,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其中记录了九百五十一人的住世因缘,而其他七百五 十人只有姓名,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景德传灯录》是介于僧传与语录之间的一种文体. 为禅宗首创。按照授受传承的世系编列,相当于史籍中的谱录,它实际上是禅宗思想 史。”②《大正藏》中的《景德传灯录》实际上是元延祐5年(1316)的重刻本,它与明藏本略 有不同。”这个版本的《景德传灯录》中有杨亿作序、元希渭《重刊景德传灯录状》、西来年 表。”③从南齐建元元年(479)开始记录,直到隋义宁二年(618)而止,这期间主要以叙说帝 王世系为主,期间还有达摩等人的行历,并保存了旧本传灯录的许多原话°
四、《高僧传》的时代背景《高僧传》,又作《梁高僧传》,此书共十三卷。南朝梁代僧人慧皎(上虞人,出生于497-554)所撰,慧皎住在会稽嘉祥寺。《高僧传》记载了自东汉永平年至梁代天监年著名僧 人的传记,以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和唱导等10类来分门记 录僧人传记。《高僧传》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也是一把打开东汉到南北 朝佛教世界大门的钥匙。《高僧传》问世以后,常被佛教目录书籍著录,对研究汉魏六朝 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梁代以后,唐代道宣律师撰写《续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唐高僧 传》。宋代赞宁等人撰写了《宋高僧传》三十卷明代如惺撰写了《大明高僧传》八卷,《大 明高僧传》本体大致依据梁代《高僧传》。这四部传记后被人合称为《四朝高僧传》。
五、《续高僧传》的时代背景据弘一法师所著的《南山道宣律祖弘传律教年谱》所述:“道宣遂于贞观十九年(645 年)撰写成《续高僧传》三十卷「道宣律师(596-667年)是中国南山律宗的祖师,世称南 山律师。道宣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四月八日,浙江吴兴人,俗姓钱,字法遍。有梵僧托 梦他的母亲所怀的是梁朝僧祐律师转世,要他出家。道宣十五岁时至长安日严寺随慧81 出家学律。慧律师不仅通达戒律,并且归心龙树教法,精通《般若》《中论》《百论》《唯 识》等,曾宣讲《法华经》,深受十方钦仰。自魏晋时期以来,前朝所遗留下来的佛教人物传记,缺乏系统编辑,道宣于是发心开 始整理以免失传。贞观十九年(645年),道宣撰写《续高僧传》三十卷,永徽元年(650 年),著有《释迦方志》二卷。在此后的期间,由于佛道二教论帝激烈,龙朔元年(661年), 道宣撰述《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龙朔二年,高宗敕令:“僧尼须礼拜君亲。“道宣与彦 惊、玄奘大师等人上书高宗,据理力争才止息此事。麟德元年(664年),道宣完成十卷《大 唐内典录》,这是一部整理经典的目录书。道宣又针对道教之说编集《广弘明集》三十卷、 《集神州三宝感应录》三卷,麟德二年完成《释迦氏谱》一卷等。这些著作后来成了佛教重 要文史著作,也是后世治学之指南。由此可见,道宣对于佛教文史学的贡献之卓越。
浏览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