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船拳名为“阳湖拳”,在某些书籍上也被称为常州南拳。 常州是苏南东西枢纽,兵家必争之地,战事多发,武术文化盛行。 常州也是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带,常州市区 河道有46条,其中的21条为主干河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水 乡。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北文化交流,扩展了吴地文化的内涵, 成为融合南北文化的中心地带,众多学者注意到了常州文化的开 放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运河的开通,加速了与南北方各 地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和接触,历史上较大的几次中原人口南迁 (如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时期、北宋末年金兵侵袭时期)和经济重 心的南移,都对常州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是常州文化多元 性的历史与地理原因。 常州大运河承担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 便人口迁移、移植各地文化习俗的历史角色,全国各地传统的习 俗、礼仪等都会在常州找到。 运河文化在常州吸纳各地文化因子 的过程作用巨大,成为本地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又糅进 了常州人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与地理风貌,形成新颖的常州地方 文化。”常州文化与嘉兴文化,因为大运河的原因,形成了南北文 化兼容的特点,这是区别吴地文化的重要标志。 反映在船拳技术 上,常州船拳在保有江南特色之外,融合了北方拳法的特色,包括 常州猴拳、常州南拳等,对船拳文化的发展都有借鉴的作用。
常州的自然环境,以水为重要标志,深深地影响了常州经济、 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性,常州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为摆渡,对水的 亲切和敬畏使得常州民间文化多以水为媒介,比如放河灯,河的谐 音为合,意味着团圆、圆满,古代荷灯,有如荷花花瓣分儿合之的样 态,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天地合,而从人们共同的心愿看,河灯表达 了人们的愿望,人们的愿望随河流渐渐远走,意欲着期待愿望的实 现。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也是水上狂欢的佳期,“赵翼在《连日竞渡 再赋》中就写道:‘竞渡传从楚岁时,为投角黍吊湘魂。 谁知千载沉
陈越、汪泽泓:《常州运河文化探析》,《文教资料》,2012年第19期。 渊痛,翻与人间作水嬉。’常州传统的端午节最独特的应该算是云 溪竞渡了,白云渡溪水辽阔,风景清丽,岸边楼榭临水,十分繁华, 每年竞渡时,常州城万人空巷,齐聚云溪,‘高处灯光碍月轮,轩窗 无地着飞尘。 生生视昔加三倍,树上禽兽树下人。’这是诗人洪亮 吉在《云溪竞渡词十二首其二》中的描述,可见老百姓的狂热程 度”。常州文化的吴文化心态还表现在节日的游乐心态,以及对 妈祖的信仰等,都显示出受吴文化影响的亚文化圈样态,但也呈现 出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在船拳技法上,表现为南北拳法 的融合,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船拳技法。
常州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与吴地的文化因素有着天然的契合, 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开放的文化吸纳能力和游乐的民间心态都 反映出江南文化的地方特色。 常州、嘉兴和松江在文化的表现形 态上,与太湖中心区域的文化相比,更多地兼容了南北文化的特 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江南文化。
阳湖拳有700多年历史,嘉靖年间,常州一代倭寇活动猖獗, 唐荆川经过实地考察,制定抗倭对策,在沿海一代布防抗倭,决心 平定倭寇之乱,先后提拔戚继光、谭纶等人。 据传,唐荆川武艺高 强,兵法娴熟,戚继光曾向他学习枪法,被百姓视作一代抗倭英雄。 清初,丰南乡杨焕昌继承和发展36种拳术套路,光绪年间周茂林 形成横山派,弟子周森林、张凤池等为阳湖拳高手。 光绪十四年, 礼河乡20多人习练“大路拳”,庙会表演时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常 州民俗体育数量颇多,表演项目也多与南方各地差不多,如踩高 跷、荡湖船等;在武术表演方面,有“特大灯笼”“掮轮车”“庙会武
达红: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溯源———以常州为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9年第4期。
术”“庙会武术,每一队最少20人,多至40人,二成二行,有徒手拳 术队、猴棍队、单刀队、红枪队、飞叉队(舞马叉)、水(火)流星队、九 节鞭队、三节棍队、链子锤队等,能一路走一路练的行打连打,在香 案前能表演二三分钟的三岔口、狮子楼、拿高登、三战吕布等京剧 武打”,而习武在常州是乡乡村村习武,家家户户练拳,直到20世 纪50年代,武术表演时阳湖拳仍颇受关注
阳湖拳拳种古老,广泛传播于江苏南部、苏北沿江、上海及郊 区等。 这与常州地理环境和位置有密切关系:“常州市地处沪宁铁 路中点,大运河与长江交点,北环长江,南扼个滆湖、东南占太湖一 角,是襟江带湖、南北要冲,苏南咽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使 常州市成为历年来兵家的古战场。 由于历经屠城与兵燹,以常州 市为中心的原来阳湖县、武进县、江阴、无锡、宜兴、溧阳、金坛、句 容等周边地区,形成乡乡村村群众性练武成风的习惯,使常州地区 又成为江南南部的武术之乡。”吴志泉在《试论常州“阳湖拳”》中 也提到了常州的地理位置:“常州府,下辖武进,阳湖、金匮、梁溪、 宜兴、江阴、靖江等八县地区。 清雍正时一位顾姓的著名地理学 家,曾描述常州是襟江带湖,三吴要辅,北控长江,南扼浙喉,是苏 南的东西枢纽,南北要衢,东南鼎足太湖(苏州府,常州府湖州府的
肖飞、李邢飞编著:《阳湖拳》,珠海出版社,2007年,第2页。 三府共辖),西南涉苏、浙、皖三省交界,西接润州府,东接苏州府, 常州在苏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苏南古战 场”,可见兵家之事在常州影响之大,武术传播的路线的多维;而另 一个重要因素是拳师的流动,各地开班带徒,增长了阳湖拳的名 气。 沈全大是常武地区的阳湖拳名师,门徒有千余人,而常武地区 的著名拳师刘德生、张凤池外出授拳,创办上海国术社的刘德生从 1914年到1950年,一直在上海传授常州南拳36年。1991年,常州 成立阳湖拳研究会,嫡传拳师杨金孝为会长兼总教练。 杨金孝师 父沈全大,12岁拜师,精通36种套路,擅长金台手、杨家枪、猴拳及 硬气功,并在教练培训班传授天罡拳、武松独臂拳、南侠神拳、阳山 猴拳及杨家枪、麒麟双锤、乾隆扇、阴阳叉、汉王杆鞭、点穴、暗器等 套路,而其弟子也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大奖。
常州“阳湖拳”传说是南侠展昭所创,距今有700多年历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国术的兴起,形成全盛时期,有器械“十八长 与十八短”36种之多,有套路500余种,但逐渐散失。1984年全国 武术普查,常州成立“常州阳湖拳研究会”,整理出50多套套路。 唐荆川后人家藏《扬州唐襄文公祠记》记载了阳湖拳精髓:“戚元敬 纪效新书曰,巡抚荆川唐公,天西兴江楼,自持枪教余,继光请曰, 每见他人用枪,圈串大可五尺,兵士主独圈一尺何也,荆翁曰,人身 侧形,只有七八寸,枪圈但拿开他枪一尺,那不及我身膊可矣。 圈 孥既大彼枪开远。 亦与我无益,而我之力尽。 此说极得其精。 余 又问曰,如此一圈其工何如,荆翁曰,工夫十年矣,一艺之精,其难 如此。”阳湖拳集“南拳北腿”之长,独创“南北兼收,拳腿并重,原地 旋翻,幅度颇小,快速勇猛,精悍灵巧,近身短打,进多退少”的武术 风格。 “阳湖拳在身法上讲究脱肩团胛、直项圆胸,就是两肩有意 识地向下沉,肩胛向前微合,下巴向里收,使脖子挺直、胸部圆合。 这样可以使胸、背、肩、肘的劲力合在一起,再加上沉气实腹,使腹 肌紧缩,全身上下的功力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在搏击时以腰 为发力的枢纽,把全身的劲力从腿部发出,经腰部动作传递,转移 到手臂上。 通过各种细腻的手法,打出的拳力变化多端,如寸劲、 长劲、飘打劲、连绵劲、爆发劲等等。 阳湖拳在站位时常常是身居 中央,以便八方进退;在演练时,习武者还通过运气鼓劲,使肌肉隆 起,时张时弛,同时以发生勇气来增强爆发力,形成一股压倒对手 的强大声势。”
从笔者调查、整理并涉及的一些拳法套路,便可见出常州船拳 的特点:
第一,拳谱:
天罡拳:1.立正请手看左拳;2.并步平肩出双拳;3.并步 抱拳护腰间;4.弓步穿掌左抱拳;5.转身弓步左穿拳;6.弓步 起肘右亮拳;7.弓步雕拳二起腿;8.起手提腿左雕手;9.起腿 腾空右击脚;10.仆步穿掌转左方;11.踮步下蹲双吊手; 12.黑虎偷心右冲拳;13.虚步向左下冲拳;14.马步冲拳左胸 掌;15.弓步穿掌左掌垫;16.仆步亮掌左抱腰;17.黑虎偷心 右冲拳;18.虚步退掌左抱拳;19.马步插掌左平胸;20.左手 抱脚右腰拳;21.弓步冲拳正前方;22.弓步蓄力右砸拳; 23.提膝正前后吊手;24.双峰灌耳左弓步;25.马步穿掌右复 右;26.曲膝吊拳左踮步;27.转身踮步提铃手;28.翻身前扫 左亮掌;29.跪步劈掌左护耳;30.提膝穿掌左护胸;31.仆步 刺拳右手上;32.提膝穿掌左护胸;33.转身仆步斜刺掌;
① 肖飞、李邢飞编著: 《阳湖拳》,珠海出版社,2007年,第17页。
② 同上书,第51—216页。
34.曲膝踮步双勾手;35.仆步亮掌右勾手;36.踮步亮掌左勾 手;37.弓步冲拳左护胸;38.虚步推掌右护腰;39.马步冲拳 左护胸;40.提膝十字绕一圈;41.仆步刺掌右抱腰;42.虚步 刺掌绕一圈;43.灵猴着地前滚翻;44.跪步冲拳左护腰; 45.马步推掌与肩平;46.提膝抱拳左为掌;47.仆步刺掌右抱 腰;48.叉步伦臂又冲拳;49.弓步左前十字拳;50.提膝亮掌 左护胸;51.弓步右手前顶肘;52.转身冲拳左护腰;53.弓步 冲拳右护腰;54.插步扑
掌左顶肘;55.马步冲拳左护胸; 56.翻身弓步左刺掌;57.弓步抄拳左抱腰;58.弓步刺掌右抱 拳;59.狮子开口大亮相;60.收势请手安四方。
武松独臂拳:1.立正单手预备式;2.立正请手多礼仪;
3.独臂推掌向右方;4.转身弓步右刺掌;5.弓步亮掌真精 神;6.起腿单飞稳如山;7.弓步亮掌转刺掌;8.马步推掌反 冲拳;9.提膝刺掌问青天;10.仆步扑掌下势猛;11.弓步冲 拳再平手;12.平衡起腿如雄鹰;13. 弓步冲拳向左方; 14.提膝架拳奋力上;15.弓步顶肘变冲拳;16.转身并步下 蹲势;17.转身马步下劈掌;18.仆步扑掌力无比;19.弓步 亮掌转冲拳;20.弓步顶肘再刺掌;21.转身并步向下蹲; 22.跃起弓步力顶肘;23.弓步冲拳正前方;24.仆步扑掌震 地虎;25.弓步挑掌右挠肘;26.起腿单飞向正前;27.提膝 冲拳问青天;28.马步冲拳正前方;29.勾脚下刺又上刺; 30.转身并步下刺掌;31.并步绕手护头顶;32.弓步冲拳反 顶肘;33.弓步冲拳正前方;34.提膝反掌稳如山;35.弓步 压掌沉丹田;36.提膝拍腿再下劈;37.弓步冲拳向左方; 38.提膝亮掌展风采;39.弓步推掌复后勾;40.翻身提膝高 亮掌;41.向右弓步冲雕拳;42.弓步刺掌变横肘;43.起腿 单飞欲展翅;44.弓步冲拳正前方;45.马步推掌向右转; 46.弓步刺掌左前方;47.反向弓步高亮掌;48.并不顶肘看 左方;49.收势请手安四方。
南侠神拳:立正平臂预备式;2.虚步亮掌朝左看; 3.提膝对掌正前方;4.并步对拳稳如松;5.弓步冲拳向左 方;6.弹腿冲拳右护腰;7.马步冲拳凶又狠;8.弓步冲拳力 无比;9.纵马跃步前穿掌;10.马步击掌左护腰;11.马步架 掌右护腰;12.提膝栽拳向右方;13.转身提膝右穿掌; 14.仆步穿掌力三分;15.虚步挑掌左亮掌;16.马步稳坐左 击掌;17.插步左右双摆手;18.弓步击掌向左方;19.转身 踢腿猛又狠;20.马步盘时左右分;21.歇步上下伦砸拳; 22.仆步亮掌朝左方;23.转身弓步劈拳狠;24.跳作弓步前 冲拳;25.马步冲拳右护腰;26.弓步左挡下冲拳;27.插步 亮掌展翅飞;28.金鸡独立侧揣腿;29.转身虚步左挑拳; 30.弓步顶肘护胸腹;31.转身拍脚左复右;32.腾空仙鹤单 飞腿;33.歇步向右下冲拳;34.仆步劈掌左扬拳;35.提膝 挑掌右护腰;36.提膝对掌正前方;37.弓步回头左冲拳; 38.弓步向右前顶肘;39.虚步亮掌展大翅;40.提膝对掌正 前方;41.垂手收势安四方。
阳山猴拳:1.立正请手站如松;2.并步上吊看右前; 3.踮步下刺左前方;4.转身下刺右前方;5.踮步正刺亮猴 相;6.提膝向左十字手;7.提膝勾手招风掌;8.踮步上挑身 轻盈;9.踮步上挑向右前;10.蹲步平手定睛看;11.踮步前 刺向左方;12.踮步前刺向右方;13. 踮步插掌变化多; 14.踮步反掌看左前;15.踮步前刺右前方;16.并步上刺问 青天;17.踮步反手左复右;18.踮步反手遮风雨;19.踮步 插手护胸腹;20.踮步前刺看左方;21.蹲步下插亮火眼; 22.提腿前刺如螳螂;23.踮步起手吊树干;24.十万八千跟 斗云;25.蹲步下插金睛亮;26.神猴归山力收势。
杨家枪:1.立正持枪预备式;2.并步请手眼看枪;3.弓步 挑枪左前方;4.弓步前刺力无比;5.弓步左前反刺枪;6.转身 弓步斜拉枪;7.翻身拉枪显神威;8.鹞子翻身倒背枪;9.踮步 向右斜挑枪;10.虚步绕枪过三山;11.马步绕手平端枪; 12.弓步摔枪扬左掌;13.转身提膝平刺枪;14.弓步提枪震山 虎;15.弓步前刺似蛟龙;16.马步稳坐倒背枪;17.弓步发力 上刺枪;18.转身弓步下摔枪;19.弓步向右倒刺枪;20.转身 提膝倒拉枪;21.插步力发下刺枪;22.弓步向右倒刺枪; 23.插步向左平衡枪;24.插步摔枪扬左掌;25.转身插步平衡 枪;26.弓步发力前刺枪;27.转身插步绕手转;28.绞枪一圈 击四方;29.提膝向左下刺枪;30.弓步再发下刺枪;31.转身 提膝下刺枪;32.翻身马步倒背枪;33.弓步抖劲前刺枪; 34.转身提膝下摔枪;35.弓步绞枪转一圈;36.虚步立枪指表 天;37.虚步持枪左推掌;38.并步收势安四方。
第二,拳决:
金台手:1.自小四处在九楼;2.王孙公子青长寿;3.青 长寿来青长寿;4.南山大虎有根由;5.上山雪花盖顶;6.下 打枯树盘根;7.正巧搭到擂其命;8.月拳蹬步上擂台;9.月 打四门世无双;10.若问此拳名和姓;11.小子金台在九楼。
鲁智深下山:1.太祖起手青衣重;2.好比南山游仙翁; 3.龙门阵上来经过;4.人人称赞是英雄;5.上打一拳蛟龙 出水;6.下打一拳猛虎翻身;7.单用拳腿来踢去;8.席地而 坐不敢动;9. 一手挑起水底龙;10.沙里淘金不放松;11.铁 扫用起飞龙腿;12.打在心窝最难防;13.二拳冲打关西将; 14.关西英雄不敢响;15.若问此拳名和姓;16.鲁智深下山 留名扬。
浏览1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