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虚步(螳螂拳称寒鸡步)
1.左转身90度,左手向左伸直,起左脚踢裆,脚面绷平,高与裆平。目视左脚。
2.右转身,左脚经右脚前向后落地。目视左手。
3.双手变勾向后以弧形拉至右肩前,再变掌向前推出。左掌立掌,手指尖与眼齐高,掌心斜向右。右掌立掌摆在左臂肘内侧,掌心朝左,手指稍高于左臂,为左虚步。目视左手。
虚步:传统螳螂拳都称寒鸡步.右腿膝部弯曲接近90度,脚尖外摆45度,左腿稍微弯曲, 脚尖点地,脚跟稍微抬起,脚跟外摆,脚尖内扣一前脚尖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两腿膝关节距离两平拳为好
十六、右仆步
1.右转身90度,双手摆向身前,左手下,右手上,手心都朝上。目视双手。
2.右手向前、向上内旋变勾向后摆在身后与腰齐高,勾尖朝上。同时左手内旋向后、向上、向前画弧摆至身体前方,比头高,掌心朝前。同时左腿向左一步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为右仆步。头随左手转,手转到前方斗腕时,头快速右转,最后目视右方。
十七、马步左冲拳
起身成马步,右手勾变拳向左、向上画弧拉至右肩外屈臂停在右侧,拳比头高,拳 心朝右。左掌变拳向左冲出,拳心朝前,拳 稍高于肩。目视左拳。
马步:两脚分开距离为自己脚长的三至四倍,两脚平行,脚尖朝前,收髓关节, 挺胸,两大腿接近水平,上身直立,臀部向后,膝盖不能超出脚尖。
十八、立正收势
起身左脚向右脚并拢,脚尖朝正前。两手变掌以弧形向上、向里、向下收在腹前,手心朝下。两手掌外摆收在胯两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内。目视前方。
注:因为我在大学校园、小学校园的学员较多,所以我将这八个势子编成套路以利于集体教学:要想练好螳螂拳,要想练好器械,必须要下苦功,天天练,经常练,把每个势子都练到位,王玉山大师在授徒站势子时,经常说:“好好站,八势,八势,全凭架势.”这说明要想练好拳,必须站好势子. (莱阳旧社会练武,民间称练八势。莱阳的方言拳都称捶,所以在老拳谱中,一多亨设有二个差手)
第三节太极螳螂拳概论觌
一、螳螂之体
太极手,寒鸡步,猴势。太极手,千变万化,寒鸡步,变化无穷,此势如蜻蜓点水,犹如蝴蝶穿花。四面旋绕,上下环转。手出刚映映忽忽,手发如雷,雷如霹雳,不 动如泰山,动则如闪电。如水烫火烧一般。
太极手,寒鸡步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在套路演练时,步法、手法、身法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似蜻蜓点水,蝴蝶穿花,四面旋浇,上下环转,动作自然优美大方。
太极螳螂拳每个动作有柔有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刚能胜柔,太极螳螂拳有八刚十二柔。
二、八刚
所谓“八刚”,“太极螳螂拳谱”中有:
一刚泰山压顶:自上而下,即砸硬劈。
二刚迎面直统:向前、向左、向右直冲拳。
三刚顺步双掌:进步出双掌。
四刚叠肘硬崩:双封叠肘,随跟出右崩捶。
五刚贴门靠壁:被人搂住贴身,用肩背撞击。
六刚硬崩伏底:用捶崩打对方两肋。
七刚左右双捆:用十字劈捶左右捆打或双手掌捆打。
八刚摔捋两分:双手开合手,砸开对方双手。
三、十二柔
1.见刚而回手:人出右手带刚者,我转外门随手粘拿,削其对方刚力而出手。
2.入手而偷手:人出左手带刚者,我左转身用左手偷展,随出右肘打肋。
3.截手而滚手:人出右手带刚者,我右手勾手腕,出左滚手即恳捶,随打锁口捶。
4.捆手而漏手:我出手对方用捆手,我可用底漏圈捶而返上打耳门。
5.直手而勾手:人直冲拳打来,我右手勾之手腕,随出左搓捶打锁口。
6.采手而入手:我出右手对方用采手,我即随手而入,进攻,或翻勾对方手腕,左手压住对方手指向后刁拉,随用斧刃脚。
7 .搂手而进手:我出手人勾搂我手,我趁势而进用蹬扑腿。
8 .磕手而入手:我出手人来手磕我手臂,我底漏反上而攻之。
9 .扑手而进手:人来扑手打我胸部,我快速左转身,用左封右崩捶打面门。
10.挑手而入手:我出右手,人上挑即上架,我即左手上架人手,随出右搓捶进攻。 (六段撑挂取当中手法)破之。
11.开手而叠手:人双手来攻击我,我双手从中间由上向下、向两边分开再攻击对 方。如摘要一段,起身反尖脚,下步燕子掠水:双手勾从上向下向两边把来手分开,随右圈捶反上打耳门,或者双分叠肘。
12.粘手而破手:对方粘住我手时,我即反掌擒拿向右后拉,踢斧刃脚。
以上十二柔介绍,都是以柔克刚。太极螳螂拳吸收了太极拳的手法,大部分动作活动起来,带有弧形和圆形,有很多动作使用手臂运动的弧形和圆形化解对方来的刚劲, 形成了以柔克刚。运用柔劲克刚时手臂腕指似松非松地含内劲,在腰和胸部的配合下来完成动作;这种运动方式,就像柳条随风摆动,柔软自如,毫无做作之态。
四、螳螂门十二字
提、拿、封、闭、粘、拈、帮、贴、来、叫、顺、送。
五、练功夫之门路
一要精神爽;二要势里清;三要步里轻。
手不离怀,捶不离肩,高不拦,底不架,采衣如扣法,招架如擒拿。
六、八打至论
八打者使疼痛昏迷,应手而即倒也,故眉头双晴等处宜打之。不至于置人死地,可 以有效打击对方,削弱对方战斗力。
一打眉头双睛,二打唇上阴中,三打穿腮耳门,四打臂后骨缝,
五打肋内肺腑,六打撩阴高骨,七打合膝骨颈,八打破骨千金。
二打眉头双睛:是指两眉中间,眼眉的里角眉头部位。
二打唇上阴中:指的是“人中穴”鼻下唇上中间处。
三打穿腮耳门:是指脸腮和耳朵周围。
四打臂后骨缝:是指背后肩胛骨周围。
五打肋内肺腑:肺腑是指人的肺部,在人的两乳处。
六打撩阴高骨:指阴部上小腹处。
七打合膝骨缝:合膝骨缝是指膝关节处。
八打破骨千斤:千斤骨即胫骨,人的小腿骨处,这里皮包骨头,螳螂拳斧刃脚专踢此处。
七、八不打至论
八不打者俱伤命之处,故太阳锁口等处宜避之;
一不打太阳穴为首,二不打对正锁口,三不打中心两臂,四不打两肋太极,
五不打海底撩阴,六不打两肾对心,七不打尾闾风府,八不打两耳扇风。
一不打太阳穴为首:太阳穴位于眉梢对的外侧,是人的头颅骨最薄弱的地方。受打击过重,会造成人的伤害。
二不打对正锁口:是口的正中和下颗。
三不打中心两臂:不击打心部窝及左右两侧。
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边肋骨部位,肋骨最容易骨折,重击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使内脏造成严重伤害。
五不打海底撩阴:是指人的会阴部位,禁不住手打脚踢,厉害的情况会造成人的伤亡。
六不打两肾对心:是指两肾的位置,没有肋骨保护,受到重力击打,会出现严重后果。
七不打尾闾风府:是指后身尾巴骨部位,受到重击可能引起瘫痪。
八不打两耳扇风:不能用两掌心同时击打耳门,严重会造成鼓膜损伤、脑部受害, 厉害的情况会造成人伤亡。因此乱截有固耳圈捶:右掌心打耳,左手指握成圆圈,两手同时对打,风力随左耳排出,不会有伤害。
“文以平心,武以观德”,练武之人首先要讲武德。在战争年代,对敌斗争绝不能手软,但现如今和谐盛世,切磋武艺、散打,应点到为止。遇事一定要牢记“八不打”,以免酿成恶果。
八、手底漏法
提漏、顺漏、滚漏、底漏、人来手身之闪漏。
九、分身八短
头肘、嘴肘、脖肘、肩肘、肋肘、拐肘、臀肘、膝肘。
十、分身十二盘肘
顿肘、腆肘、续门肘、盘肘、提肘、撞肘、挑抱肘、插肘、臀肘、滚龙肘、双腆连环肘、隔肘。
十一、脚之步
鸳鸯脚,里外斧刃脚,迎面脚,迎折脚,架梁脚,寸错脚,杵脚,腆脚,剁踏脚, 剁指脚,刺肋脚,撩阴脚,破脚,反尖脚,提裆脚,旋风脚,攒臀脚,扑面脚(即里合 脚),扣心脚,双起连环脚,鳌鱼侧身脚,外破骨脚,一魔蹬脚。
以上螳螂之体的内容都是原拳谱留下的资料:螳螂门十二字、手底漏法、分身八短、 分身十二盘肘。在螳螂拳中,乱截摘要,八肘都能体现出来,螳螂拳八肘一至四段肘法最 多,大部分都是近距离用的动作,所以八肘里面很少有高、远蹦跳的动作。
浏览3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