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全国有8所大学. 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也就是每600人中,有一所小学,每13万人中有 一所中学。小学有普通小学、女子小学、村民小学、贫民小学、私塾、幼儿小学 (小学入学前的预备教育)①。这样遍布全国的教育网形成,大大促进民众基 本文化素养。在日本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是被朝野重视的顶尖。 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50多年发展,东京一地的大学就达到儿十所。
日本学校完全是按照欧洲模式推广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近代欧洲竞 技体育也相继引入日本,日本引入欧洲竞技体育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 学校体育课.二是通过大学或高中的体育俱乐部。
1878年,日本设立了培养体育教员的“体操传习所”②。采用体操与游戏 作为教学内容,早期的学校体操教育还有兵式体操的内容。
1887年以后,日本的大学通行由学生运动俱乐部来传播欧美竞技体育, 日本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一个特色是校友(OB)@参与。大学都设立体育会.体 育会管理学校内的各种运动俱乐部。学校有专门的体育会的经费和活动场 所。根据学生喜爱的项日和人数,设立各种运动俱乐部,开始时.运动俱乐部 由学生来管理,后来俱乐部要请本校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部长.俱乐部运营主
©坂本太郎著\日本史[M].汪向荣,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98-399.
©现在的体育课.在日本早期的学校课程表中称为体操课,我国引进日本教育时也 曾经用体操课代替体育课。
- 语中直接用英语和略语:(LDBY)老同学、校友、毕业生、学长。 要还是由大学生自治。学生参与俱乐部运动的时间主要是中午或者晚上课余 时间。有的俱乐部,暑假或寒假组织合宿.成员们集中吃住,训练一周或者两 周。在日本全面学习欧洲的社会背景下.各大学的体育俱乐部开展竞技体育 都是欧美的,如棒球、橄榄球、网球、赛艇、田径、游泳、拳击、远足、器械体操等 项目。日本本国的运动项目如柔道、剑道、弓道、相扑等,到20世纪初.开始逐 渐进入大学的运动俱乐部。日本各个大学运动俱乐部校际交流与比赛非常频 繁,而且成为学校聚集人气、加强友谊的重要途径.如东京六大名校的橄榄球 联赛、棒球联赛,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每年举办春、秋联赛。有的学校.爷孙
代都是学校代表队主力,而当这种联赛开场时,爷孙三代到场,各校校长、知 名校友在赛季中会放下其他事务赶到赛场呐喊助威.场面十分火爆。
相对于大学体育会中其他运动俱乐部.唐手是后来者,日本的剑道、柔道 大约在1906年前后,被数所大学列为学生运动俱乐部的正式项目,并纳入学 校体育会.每年都可以从学校的体育会拿到一定的经费补助。这些被学校承 认的运动俱乐部,基本也有专门的训练场地。
唐手因为是新项目,而且来自琉球,来自一个落后的国家,唐手究竟是什 么? 20世纪20年代.东京人对其还很陌生。我们看东京人写的小说《姿三四 郎》中,练习柔道的青年与老师都是时代的榜样,敢想、敢做、敢担当,睿智、勇 敢、有学养。而时常挑战柔道人的唐手人,都是留着长发、不修边幅、举止粗 野,这也代表着早期东京人对来自琉球唐手的总体印象。
早期的大学唐手部步履是艰难的.但是大学生敢想敢干.他们不仅有创新 的思维,更有不怕困难、为梦想实现而付诸行动的勇气。
东京各大学的唐手运动,主要是船越义珍传播的。1922年.船越义珍在 东京体育博览会上介绍琉球唐手,庆应大学德国语教授粕谷真洋最早参与,接 着拓殖大学、东京齿科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法政大学、立教大学相继 成立了唐手研究会或者唐手部。
摩文仁贤和1928年到东京,先寄居在小西康裕家,1931年,他转到大阪, 以关西为据点,开始传播唐手,后来主要是在立命馆大学和关西大学教授 唐手。
宫城长顺也于1928年来东京,但是没有长期居住,活动时间与范围都不 大。他在京都的立命馆大学也传授过几个月唐手。1935年立命馆大学成立 唐手部.初代师范为宫城长顺。
1926年东洋大学成立空手道部,初代师范是本部朝基,本部朝基在东洋 大学时间不长.东洋大学空手道部第二代师范是远山宽贤,第三代师范是摩文
仁贤和。
大壕博纪是船越义珍明正塾时期的学生。1934年东京农业大学成立唐 手部,初代师范大嫁博纪,1936年明治大学成立空手道部,初代师范大嫁博 纪。后来东京大学的第三代师范也是大壕博纪。
明治大学预科唐手研究会1935年5月成立,创立者田中是预科生,他刚 从佐贺到东京时.曾在船越义珍门下练过.本想请船越义珍来当师范.可是聘 请不顺利.这时冲绳唐手名家屋比久孟传住在附近.就请屋比久孟传来当师 范。屋比久孟传与船越义珍一样是系洲安恒的学生.而且屋比久以擅长棍与 钗闻名。三木二三郎的《拳法概说》中也有他的记载。1937年5月,大壕博纪 继任屋比久孟传成为明治大学的师范。
其他还有东京商大、昭和医大、日本齿科大学、昭和药大、秋田矿专、横滨 专门学校、第一高中等。
第二节各具特色的大学空手道部
日本大学体育会的唐手部,以东京为主体,在关西地区也有数所大学,在 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约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唐手部。
一、风气之先一庆应义塾大学唐手部
日本最早的大学体育会唐手部,是大正十三年( 1924) 10月15日由庆应 义塾大学德语教授粕谷真洋为中心创立的“庆应唐手研究会”.粕谷真洋教授 在茶之水的体育博览会上看到船越义珍的表演,马上看出唐手的价值:不用特 别的场所,也不用特别的器材,简便易行。而且作为体育项廿.男女老少都适 宜■他很快约了同事,带着几个学生,到明正塾找到船越义珍,并成为他最早 的学生船越义珍刚到东京时.相当困难,应户山陆军学校校长邀请到学校为 教员开唐手课.也带门人到学校表演唐手,但是没有被列为学校的正课.酬金 就成了问题。船越义珍致力将唐手推进警视厅,但是也没有成功。讲道馆门 人有一批热心者,但是随着1923年关东大地震,这些学生也散了。
这时粕谷真洋在自己的住宅涉谷召集小组会.商讨解决船越义珍在东京 的生计问题。粕谷考虑在庆应大学成立唐手讲习会,他将自己法学部的学生 分为A、B、C三个组.作为发起人.准备在校内的小礼堂举行唐手演武会发动 会员。因为还没有得到校方的许可,不能在学校的大通告栏发布消息,也不能 登载在学校自己办的报纸上,就用小传单方式募集观众。他们用墨笔写了 9 张“练胆护身之术”介绍文章,张贴在图书馆前的小墙上.演武会引发不少学生 的兴趣,会场颇为热闹.遗憾的是,由于演武会引起学生模仿唐手,有学生模仿 用法时鼻子出血,有学生用拳打窗户被玻璃划伤.还有学生模仿手断木板被擦 伤,有10名以上学生到医务室接受医治,学校当局知道后严厉禁止:此后这样 的演武不能开(图5-1)。
还好有学生三田新闻的后援,停止一年后,唐手讲习会成立了。粕谷不满 足于将唐手作为琉球的拳法介绍.他设想要在大学长久发展,必须将唐手作为 武道来推进。他到神田街买来武术和武道的书,几番召集学生到明正塾船越 义珍处讨论,讨论结果很遗憾:唐手是武术不是武道.这个讲习会几乎就要解 散了。但是当年看了演武会新入会的同学中野(1927年毕业).赤坂(中途退 部)提出有见地的建议,他们说弓道都可以成为武道.唐手也可以成为武道的。
刚开始唐手练习,只是模仿船越义珍的动作,反复练习平安初段,小幡功 不断地就形的技术向船越义珍提问.学生们月己安上卷藁,自己练习打卷施, 同学们还自己研发出一本、三本的组合进攻与防守反击。但是一段时间后,由 于训练过于单调.即便船越义珍来指导的训练日.学生也不过2〜3人。这个 阶段唐手研究会经费非常困难,支付船越义珍来校指导的电车费都困难,全靠 粕谷个人的经济支撑,给船越义珍的指导谢礼经常拖延。
困难之中小幡功( 1929年毕业)、山本孝、明石彰(1932年毕业)、大岛继治 (1932年)、木暮清雄(1932年)等新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坚持让唐手 部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浏览3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