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经过了象一种形而产生一种拳的漫长历史过程后,凡是流传到现 今的拳种都不仅仅是象一种形了,而是仿效了多种生物,这是象形在武术 中深化的一种表现。

(一)武术套路动作的生物象形

下面以表格形式简要列举武术套路动作中的生物象形,如表4-1。

 

表4-1武术套路动作中的生物象形












虎 形 拳 中 的 多 生 物 象 形虎形拳是仿效猛虎扑食、跳跃、奔窜等动作,结合武术中的技击攻防创编而成, 其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发劲时怒目强项,虎视眈眈,有怒 虎出林、两爪拔山之势。虎形拳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历代武术前辈的不断实 践与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如除了要求有虎劲外,又增加了 鱼、蟹、虾、鳖等四种水中动物的动作来丰富和充实虎形拳的手法、身法、步法 和击法。

鱼,要求“摇头和摆尾”,以加强头、肩、肘、胯、膝的撞击力量。主要讲究 “摇与撞”。摇,是柔化之意,也就是化法:人来随他来,人去随他去,见力化 力,见力得力,像钢球一样圆溜溜的,但又极其坚硬。撞,这里指的是在技击时 用身体各关节部位撞击对手。

蟹,要求“钳与抹”,“钳”,指的是手指功,也就是说在技击中,若我出手 擒住对方的某一部位时,手指就要像蟹的两只大脚钳住猎物那样刚强有力,使其 无法脱身。“抹”是福州一带的方言,它指的是蟹在水中吃食时用嘴来舔东西的 动作,有柔化之意。

虾,主要是“退”。“退如虾”,步法,南拳里有“虾退狗宗身”的说法。虾法 是仿效虾在水中后退时的动作,运动迅速而左顾右盼,退中有守,退守之中又可 兼进攻。

鳖,是指腿法的应用。腿法要像鳖脚一样灵活多变。它要求在技击时腿法要灵活 多变,使对手感觉我的步法如鳖脚一样多而变化莫测。
螳 螂 拳 中 的 多 生 物 象 形螳螂拳具有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 相生、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 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螳螂象形钧特点决定了螳螂拳勾、擞、采、 挂、刁进、刁打、黏、粘、贴、靠等主要手法。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历代螳螂 拳名家的创新与发展,螳螂拳的手法极其丰富,且巧妙如云。因此,有人将螳 螂拳的手法形象地比喻为软柄重锤,发似炮之出膛,准似鸡之啄米,轻似蜻蜓点 水,巧如蝴蝶穿花,快若流星落地,也有人将其称为拳中之奇击怪手,或武林中 克敌制胜的妙拳之一。

螳螂拳的精妙无比关键在于其不仅仿效了螳螂之形,而且还兼蓄了其他动物之形 来丰富和发展自身。正所谓:“向者授受虽各有心,终不若一时神悟之有得。居 数月,郎亦远游,见一猿双手撼树,旋急退。左右旋转,凡数十次,式样如一。 郎窥伺久,乃欣然。若螳螂有拳无步,猿有步无拳,合斯二者,便自成家。于是 本其心得以研练者又数年,螳螂拳于以大成”这段记述充分说明了螳螂拳巧 妙地吸收了猿猴的步法。螳螂拳发展的后期,模拟了许多昆虫的长处。例如它要 求“端正如蜻蜓,雄健如蟋蟀,吞吐如黄蜂,列阵如蜘蛛”,再如“动如山,站 如钉” “起如猿,立如鸡” “转如轮,快如风” “势如龙驹扭丝僵”等。除此之 外,梅花螳螂拳因其步法变化灵活,恰似朵朵梅花绽放而得名。








龙 形 拳 中 的 多 生 物 象 形龙源于华夏民族对图腾的崇拜,是人们想象中无所不能的神圣产物。龙由蛇身、 马头、牛眼、驴嘴、鹿角、鹰爪、鬣尾、鱼鳞和虾须组成。它能翻江倒海,腾云 驾雾;无论是海、陆、空均能上下翻舞,游动自如。

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 独特拳种。龙形拳是根据龙的凌虚翻腾等特点创编,属峨嵋拳类。其风格特点为 扭拧缩骨、钻打穿滚、身势沉荡、玄妙莫测、进退圆活、舌吐沉浮、变化多端、 手法巧捷、神气自然;动之如万马奔腾,静之则如伏波。龙拳在卦属震,是雷之 象,有乌龙盘柱之势,有青龙戏珠之巧,有蛰龙翻浪升天之势,有抖擞之威,有 探爪俯首之精,隐现莫测,虚实无定。以龙命名为拳的种数是很多的,仅四川就 有水龙拳、青龙拳、乌龙拳、盘龙拳、龙形拳等。

龙形拳又称“十二龙形拳”,它以柔为主,外柔内刚,刚柔并济,步法灵活,手 法多变,动作舒缓连贯,一气呵成,并以缠裹为主。技法列阴阳之属,旋转之 法,左旋相生,右旋相克,左右转旋是生与克变化,而它的形体特征则是“龙形 蛇腰,猫行狮蹲,体态绵软”,形成曲蜷之势,鹿伏之状;以丹田为根,意为 用,前手为龙,后手为虎,功法隐有旋转之妙,手、足、身、形皆在其中。

各种龙形拳在发展中也不唯独象龙形。比如在《龙尊拳谱》中就讲到如“猫戏 鼠,虎过山”,同时还讲到“三牛一燕子法:老牛、雄牛、铁牛,燕子抱梁”。 三牛者,比喻如老牛的身势俯伏,势低锐进;如雄牛的身势昂扬,斗虎之勇;如 铁牛的身子坚实。燕子抱梁者,比喻身手之轻捷。还讲“六虎目录”,即“抱头 虎、尖嘴虎、独虎、扑地虎、平肩虎、法云虎”等六虎法、金蝉脱壳法等。此外 该拳谱中提到的灵物有马、鱼、蛾、鼠、蝙蝠。此外,还有蛤蟆腿、饿狮腿、拖 桃猴、蟹泊、鸳鸯跤等。可见其象形格物之细致。

 

(二)武术动作命名的多种生物象形

六合心意拳

六合心意拳又称“守洞尘技”。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 又由意转化为拳招,故又名日“心意拳”。该拳最普遍的通俗称呼是形意 拳。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由于外族人主中原,当 时的姬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因武术精 湛,便留在那儿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 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 阳人士马学礼得姬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 流。

在山西六合心意拳中,讲究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 声。姜容樵《形意母拳》记述道:“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形意拳之身

 

法,六形合为一体也。”由此可知,这是对形意拳身法要领的总括。身 法,不仅包括了身手头足的静态姿势,而且还包括了身手头足的动态要 领。同时,形与意合,更深层次地概括了拳意、劲意等意识的应川。鸡 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是其基本身法中极其重要的关键 要领和根本姿势,即“六合势”。

2.太极拳

太极拳中许多动作姿势也富含多种生物的象形特征,如太极拳讲究 “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的运动演练特点,内含野猫、猎豹、猛虎之 攻防形态。杨公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训:“两腿宜分虚实, 起落犹似猫行。”武公禹襄在《打手要言》中日:“迈步如猫行,运劲如 抽丝。”意思是练拳行步时好比家猫或野猫般轻灵、稳健。“猫行步”之 重要标志是从大腿、小腿、足跖的“节节贯串”,往往足跟离开地面有较 高距离,由于足跖的重量下沉,足尖还在地面,当足尖离开地面后,足跖 自然下垂,迈步向前,先由脚跟着地。以此为全腿松沉的表象,酷似猫科 动物猎豹在向猎物发起偷袭前慢步匍匐前进的步态,比如猛虎和家猫慢步 时“节节贯串”的两前爪之形,柔韧而矫健。谓其“迈步如猫行”,而非 “迈步如猫跑”者,是其对太极拳步法形象生动而准确的描绘。

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只有徐缓 的运动,才能更好地会意。因此,太极拳运动既要像抽丝那样徐缓,又要 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就像抽丝那样均匀地抽拉。如 果不徐缓均匀地抽丝,丝就会被拉断,太极拳动作就不能做得势势相连, 绵绵不断。太极拳的步法必须相应地像猫迈步那样轻灵,走架时步法轻 灵,动作如丝般轻韧柔长。值得注意的是,“轻”不等于飘浮,“轻”是 动态表现其中蕴藏着相当分量的柔韧的劲力,“浮”则完全不同,是本质 的缥缈无根,一触即溃。

另外,太极拳要求重意不重形,则进而隐含着无所不包,拳中招式 里包含着诸多的生物形象,仅从其拳名来讲就有“野马分鬃” “自鹤亮 翅” “左揽雀尾” “右揽雀尾” “自蛇吐信” “倒撵猴”等。

练习武术,就是在练习人体伸缩、开合、扭曲、盘旋、进退、旋转 等的规律,人们可以从动物身上学习到这些运动特点,而每一种动物都有 自己独特的攻防技能特点,因此,多种生物象形集于一种拳术中,是该拳 日益成熟的表现。综观中国近代武术,无一不是在格物象形上狠下了工夫 的,下工夫越深,其拳理越细微、奥妙、实用。

三、武术象形的具体体现

象形取意、格物致知、学长利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人们观察发现自然界中一切灵妙 之物,并能进一步模仿、颖悟,从而产生技巧和智慧。中华武术中的象形 思维正是沿着这样一条主线,通过对各种动物、植物、人自身的特征、特 性及生活中的情景的模仿,并将其与生活中的攻防格斗的方法结合起来, 形成了内容庞大的武术象形体系。象形体现森武术技术动作中,体现在拳 种、拳谚、拳诀、拳谱、拳理上,体现在武米器械的形制以及武术训练方 法中等。

(一)体现在武术技术动作上

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物质载体和物 质手段。武术的物质载体是人的身体,人的身体动作是表现手段,但是这 个动作又不是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自然形态的人体动作,而是经过 提炼、概括、加工和美化的人体动作一一武术动作以及由武术动作所蕴含 的肢体语言的文化,也就是说,武术是以武术动作所组成的武术肢体语言 来展示技击观念的。因此,研究象形文化一定要研究象形动作以及象形动 作演绎的语言,来解释动作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动作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动作,指人体动作,即 人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广义的动作,指人的一切行动,包括人 的所作所为。在西方的文艺理论著作中,“动作”这个词一般是指一篇故 事或一部戏剧中的情节,因为,情节是由人的一系列互相连贯的行动所组 成。本书所研究的象形动作是狭义的动作。

武术象形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是一种实用、 表意的艺术化动作。是武术人按照武术运动的自身攻防规律的需要,结合 被模仿对象的特征或属性,对人体动作进行加工和改造,以适应武术实 用、审美的需要。

形意十二形拳法,就是模拟龙、虎、猴、马、蛇、鸡、燕、鸥、量、 幼、鹰、熊等动物的形态,取其厮斗之技能而创编为拳的。龙形练神,主 练一气之升降,它以龙有升降之形、搜骨之法、抓击之能为拳;虎形练 力,主练一气之吞吐,它以虎有伏身离穴之势、扑食之勇而为拳;猴形练 灵,主练一气之伸缩,以取猴纵跳之灵、伸缩之法、以爪为锋、攫取之能 而为拳;马形练疾,主练一气之吞吐,以取烈马疾蹄之功、冲锋陷阵之勇 而为拳;蛇形练气,主练一气之吞吐,以取蛇有吸食之功、拨草之能而为

浏览9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