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体育武术的文化精神

一、武术文化精神的基本元素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 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 化精神。武术在这个土壤中诞生、成熟,无形中浸染和秉承了中国文化精 神的基本元素,并且呈现出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

关于“精神”,《辞海》中有以下定义:“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 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和内容实质。” “文化精神”则是指“一 个民族所特有的并由民族文化所凸显出来的稳定的内在品格,它贯穿渗透 于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之中,体现着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和特性。”正如张岱年先生《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文中所 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 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 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中国文化丰富多 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是一个包括众多要素 的综合体系,其核心元素主要可视为四个方面:刚健有力,和与中,崇德 利用,天人协调。上述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 的体系。

传统文化对于武术的不断充实,使得武术具备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的优秀传统元素。在中华文化精神的熏陶与涵养之下,武术不仅体现出防 身自卫、锻炼健身、表演娱乐等多种不同的价值功能,而且拥有了中华民 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这也构成了武术始终能够历久弥新的动力基 础。从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视角而论,一般而言,武术精神可以认为主要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内外兼修,讲究和谐的人文精神;刚柔相 济,阴阳相生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刚健有为, 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等等。另外,如果进一步具体细分,则又可涉及天 人合一、道法自然、礼敬守法、重诺诚信等诸多相关内容。

二、武术文化的核心精神

张岱年先生曾经指出:“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 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此为依 据,结合上文所述武术精神的基本元素,我们认为“内外兼修,讲究和谐 的人文精神” “刚柔相济,阴阳相生的包容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进取精神”与“刚健有为,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武 术文化的核心精神。

第二节中国体育武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天之所以仍然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 卫的传统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使人赏心悦目并激发人类审美情操。整体而言,武术的全部内容几 乎都倾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体现 着文化审美的意义与特征。在武术理论与实践中,武术运动的审美特征在 武术套路中尤其得到了直观而鲜明的展现。

一、武术美学的形式特征

武术美学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姿势、劲力、节奏、传 神、结构、造型等特有要素来显示自己独立的美学特征。下面以表格形式 呈现出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传神美、结构美、造型美以及名称美的 特征,如表3-1所不。

表3-1武术形式美表现

姿 势 美

姿势美指姿态、架势之美。武术项目非常讲究姿势的美感,如长拳是一种姿势舒 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包括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 作和技术的拳法。长拳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的含意外,还要讲究骨法和动作 规格,强调姿势优美。拳谱中讲“五体匀称”,就是说四肢与躯干五条线要充满 骨力,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追求匀称、工整,撑拔、舒张,无一处松软,从而呈 现出一副健美势态。又如,太极拳讲“五弓”,动作处处呈圆弧,技法要求虚灵 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舒指坐腕、松腰敛臀,圆裆松胯、尾闾 中正,动静有常,姿势均匀,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别有一种娴静柔和之美。

劲 力 美

劲力美是指武术的劲法和力度。武术中的劲力均从“发动”和招式着眼。例如, 长拳讲“劲力顺达”,富有“寸劲”,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摧于 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特点是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 上肢功夫尤为突出,动作刚劲有力,很能表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富有一种阳刚 之美。太极推手则又别有一番情趣。这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太极双人对练, 被人称为“画圈子”,运动员双方通过运用拥、捋、挤、按、采、拐肘、靠等 方法,沾连粘随,不丢不顶,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并择机借劲 发力将对方推出,使对方失去平衡或倒地,依此决定胜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 为,美学中的“移情作用”,常常不仅令人忘我,而且产生一种“筋肉感’二武 林高手所表现的劲力便常常使人们产生这种美感,即使朴实无华的拳式,其表现 出的整齐简练丽又充实的劲力,也会使人心潮澎湃,筋肉随之铿锵而动,从而寓 美于劲健之中。

节 奏 美

节奏美指武术运动中通过动静结合、变化而呈现出的有规律的节奏美感。武术动 作节奏鲜明多变,气韵生动,近代自选套路在节奏变化上的表现尤其突出。如 1982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上,浙江队表演的。集体少林功法”,一开 场就在古刹钟声配乐下,展示了少林寺僧练功的场景。运动员古朴的拳法,节奏 鲜明,时而单练,时而对练,内容编排不落俗套,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弦。

传 神 美

传神美指能生动传达神情意态之美。武术运动一贯重视精气神作用,讲求神形兼 备,心动形随.意发神传。武术单练动作所表现出的气势、神采,彰显出一种坚 韧不拔、机智勇敢的精神之美。传神也是武术艺术美中一条重要美学规律。

结 构 美

结构美指武术技术、战术的有机协调之美。武术套路很讲结构,结构的艺术性和 编排意图则常常孕育着审美理想:中华民族的武林精英在长期实践和表演中,不 断地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吸取素材,经过高度概括和集中.创造了各式各样的 套路,以不同的方式和风格体现着武术的结构之美。套路结构之美.首先是完整 性,即如何起势,如何表现高潮,如何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犹如一 首完整的乐曲,起伏跌宕。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高低、轻重、开合 等综合变化,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都要符合攻防原理。以象形武术中 的猴拳为例,它把猴的出洞、窥望、攀登、薮桃、惊窜、入洞等一系列典型动 作联系起来,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衔接非常巧妙:蛇拳则是以蛇的“曲仰自如 之态,左顾右盼之意”等动态特点创编而成。从青蛇惊醒、出洞、游行、觅食到 “神蛇练月” “风蛇绕树” “玄蛇盘石” “腾蛇起雾” “白蛇吐信”等数十个动 作一气呵成.再加上蛇拳的手法、拳法与各种步型、掌型配合以及富有表达力的 眼神等姿态演绎,整套动作结构十分精彩动人。

造 型 美

造型指武术的动作姿势定型之美二武术造型艺术可分为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通 过动、静造型在空间、时间的运动形成连续不断画面,从而产生一种独到的武术 美感。就其整体来看,动静造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不可分割.每一个动造型 的起势和收势都可以看作是静态造型。如“金鸡独立” “白鹤亮翅” “推窗望 月” “朝天一柱香”等,这些都是在伴随动态收势而成的静态造型。又如“燕子 抄水” “燕子钻云。“玉女穿梭” “鲤鱼打挺”等,也都充满动静相间的造型美 感。

名 称 美

名称美指武术技术动作命名之美。武术的名称独具特色,不仅概括力强、生动形 象,而且富有诗意,能使人浮想联翩,唤起种种相应的美感。如武术中上举这个 动作,名之为“举火烧天”,向前踢的动作称为“春雷惊笋”,原地跳跃则冠为 “旱地拔葱”。这些名称既文雅形象,又能反映动作的本质。武术招势中的白猿 出洞、犀牛望月、青狮托球、雄鹰探山、仙鹤腾云等富有美感的动作名称可谓琳 琅满目,美不胜收,哪叱探海、武松脱铐、玉女穿梭、大鹏展翅、怀中抱月、叶 底藏花等经典武术拳招,质朴、典雅的名称充满了令人向往的美感。

浏览1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