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辨识在文字层面上可以说是较为容易的,但在具体实践中操作起来则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我们很难把握和辨别哪些过去东西对我们今天还有影 响,而哪些已经不再具有影响力了。特别是在传统武术体系当中这种辨别显得 尤为困难,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不代表一切历史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 说在当今传统武术里面我们不能一提起古代的东西,就认为它是传统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甚至于就要保护起来,就要现代人照着做、照着学,因为那样 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不是一种合理的做法。总而言之,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经由历史凝聚流传下来的、 诸文化因子的复合体。换句话说,传统是内在的、隐藏的,是无形的精神,无 论是从静态的体系,还是从动态的体系去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传 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区域区别于其他文化区域的特质,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 我们这个文化区域与其他文化区域没有区别了,那么我们的传统就失传了,就覆没了,不是我们同化了别人,就是被人家同化了,而无论哪种结局都是一场悲剧。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放弃其本身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一个 社会如果完全依靠一个外来的传统文化构建起来或者说完全从自己本民族的传 统文化中解放出来那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我们对传统的认识要保持一种 辩证思维,进行批判式的继承和发展。


  1. 传统武术中的传统特征


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 学、伦理学、兵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而形成的具有极其明显的中国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技击特色和时代特色,并且在不断的积淀中形成的一种 极具象征性与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性和标志性的模式。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在武术界一直都较 为繁杂。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古代冷兵器时代发展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技击术。它不是现代社会的东西,现存真正的传统武术仅是少数民间武术家作为传统艺术习练着的技击术。传统武术体系是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及功法 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 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其特点是有较强的区域 性,包涵着地方人文地理的文化特色,是载文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为达到完美的技击水平而进行的民族传统运动。®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 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 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当代中国武 术,从技术样式上讲,大致由以争分夺牌为主旨的竞技武术和主要依托于民间 习武群落的传统武术两大系统所组成。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但也表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我们的传统武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自立自足内涵广大的集约集合型文化形态。传统武术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搏杀术。

  1. 固守与变更:传统武术何去何从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生成并发展起来的,那么对传统武术 中的传统的认识与反思,首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而在中国历史上对传统 文化的争论历来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主义;另一种是反传统主义。4.1固守:传统主义的回归之梦所谓传统主义,用韦政通先生的话为说就是:“传统主义乃是一种态度和 哲学,主张接受、尊重及支持由过去传下来的社会制度与信仰,因为它们被认 为是正当的和最好的。它也可以说是建立在传统上、适当权威上的一种信仰体 系,与批判态度和理性主义适成对比。认为传统是正当的和最好的,是传统主 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引起争论的焦点。°中国历史上传统主义占据了较长的 历史时期,因为传统主义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就是传统是最好,这种保守和封闭 的心态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孤立状态所形成的,再加上农业经济体系的推波助澜,传统主义已经成为我国一种群体思维惯性。而传统主义在今天的武术界依然很盛行,如我们经常看到介绍某些传统 武术大师的功力是多么的高深莫测,传统功法是多么的利害,不但可以飞檐走 壁、隔空打人,而且可以刀枪不入、杀人于无形。特别是近几年影视业的发展,更是通过特技处理将一些传统武术弄成满天飞,对功力的夸张到令人难以 相信的地步。就连现在发展普及较好的太极拳,也经常听到说太极拳里讲沾粘,据传太极大师杨班候在一次骑马外出时,遇见一条狗与他同方向行于道 侧,于是杨班侯就用一枪杆搭于狗背,马快狗也快,马慢狗也慢。原因是杨班候运用太极沾粘劲于枪杆、将狗粘住,狗便不由自主地随着马跑的速度跑,始终不能逃离,最后狗被累死。这种事当奇闻趣事说说原也无妨,但是在专业武术论文中作为一条论据出现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稍有力学知识的人就知道, 力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力还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用枪粘狗,要满 足的条件很多,狗首先是一活体,再加上狗之毛皮光滑异常,如何粘得。再如据《形意名家宋铁麟》一文介绍,山西武术界将形意大师宋铁麟说成 是具有神奇功夫的武术家。会提气腾空、墙上挂画,即身子向上一纵,能以背 部、手、足吸附在平滑的墙上。对此宋铁麟的回答是:“我与其他武人一样, 不会腾空,也不能墙上挂画,我伯父宋世荣也确实不会墙上挂画。对于这些奇谈,我们不必荒废唇舌。” °例子无须再多,先不论其传统武术的技术是不是就是古代比现代好,传统 练武者的功力就是比现代习武者的功力高,但就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那种追 求神秘性,甚至于故弄玄虚、夸大其词,以吸引注意力的传统就必须打破。科 学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是以科学为最终衡量标准。虽然是有一些自然现象 现代科学还无法做出更合理的解释,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用“阴阳太极” “五行 八卦”就能解释准确。传统武术要想发展,科学是必走之路。而传统武术中那些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意识与做法已经远远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故弄玄虚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精英人才远离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只能继续停留 于社会底层,散落于民间,自生自灭。过去的传统武术由于其主要传承群体和 习练群体以民间群体为主,所以致使其许多方面表现出一种民间粗犷的风格, 再加上这些民间群体的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描述或留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夸耀成分,再加上口耳相传,最终出现了一些想象中的、超越常理的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大众文化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如再用过去那种传统的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那结果只能 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最终使传统武术再次变成一种“地摊文化”,无人研究、无人过问。那么回归传统只是一场春梦。“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16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抗和冲突的时代到19世纪才开始。这一个半世纪来,中国传统才真正经过了一次力量的测验,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力量的测验,生存能力的测验。” ° 但是在19世纪这场力的测验中,中国可以说是失败了。正是由于失败,中国 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传统。开始挖掘、清算自己传统里那些陈旧的文化因子。 也是“中国已经确实热心努力打掉自己的文化传统里种种最坏的东西:’短短 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废除了几千年的酷刑,一千年以上的小脚,五百年的八股……包可以说,这种清理是很有成效的,而且从此后直到今天,这种清算 和整理依然在不停地进行,反传统成了最持久、最决绝的一种思潮。最为典型 的要算中国从上到下的英语考试制度,这已经成为全民都在学习的一种运用较 少的语言,无论你是哪一阶层,英语始终是你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卡,你可以不 学,但你的子女不得不学,即便你子女不学,那你子女的子女是一定要学的, 因为在我们正统的考试体系中,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和成才的途 径。所以“新东方”以教授非中国语言而火的一塌糊涂,传统语言——汉语只 是一种陪衬。就在世界范围内看,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培育一种自己不常使用,甚至于学了之后根本不用的非民族传统语成一种无形的引导,无论我们如何否定和批判“全盘西化”,在现实层面,这种“全盘西 化”的潜意识早已开始,而且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关卡,一如高考英语必考一样,谁都无法否认这是现代的“龙门”,古代汉语言的“八股”时代已经成为 一种远逝的传统,一去不回了,而现代英语“八股”将会成为不久以后中国的 一种传统,影响深远。对传统武术来说这种反传统主义表现得虽然不像其他领域那么明显,但这 种在变更是通过对传统武术一种漠视和改革而开始的。甚至于这种漠视与改革 在不自觉中便隐形于政府行为当中,“利用体制内之优势,从体委到院校,从 上到下,形成了组织、人员、选材、教学、训练、比赛、锦标的一整套系统

浏览1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