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相对中国武术而言,我们的拳种更多,技术体系更庞大,套路门派更多,情况更复杂,并不是所有的拳种都可以完全套用这一模式。当然我们也并 不强求所有拳种都走这种模式,我们只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拳种进行改选,目 的是确保我们的武术体系尽快走入世界,确立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被他人所抢 占。而对于那些处于弱势状态的拳种,我们非但不能减,反而要给予更多关注 与扶植,因为流传到今天的所有拳种都是前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只是对各个拳种的发展侧重点不同,保持相应的生物 特性才能更有利于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总而言之,中国武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时刻,我们必须想 出一个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像现在这样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最 终我们的武术只能走向衰亡。从整个武术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给武术加的束缚 太多了,武术负载了太多的东西,已经积重难返,只有解除对武术的束缚,剔除它身上历史的重负才能使其重获新生。当然我们这里的减并不是一味地去否 定、抛弃传统武术,恰恰相反我们要正直静下心来去挖掘整理我们的传统武术 技术体系、文化体系,找出影响中华武术发展的元典所在,从而为中华武术的 发展真正提供不懈动力。第四章固守与变更:传统 武术文化的再认识


  1. 为什么要认清传统


21世纪的世界动荡不安,思潮翻涌,乱云飞渡。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无论你是否准备好应对之策, 全球之风已经扑面而来。我们的传统武术如何应对这种来势汹汹的全球风潮, 是固守,是变革,是保留,是挨弃,是返本,还是开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需的 选择,刻不容缓。2006年5月,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匚。自此,似乎保护与回归已经成为传统武术的一种必然的归属。那么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武术的传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传统?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传统武术中的传统?对传统武术中传统的追问,只能从传统武术谈起,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缩影,传统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浸润下、培育下发展 起来的,因而负载了太多的传统因子。而我们今天在高呼回归传统的同时也要 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灿烂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阴暗消极的一 面,如果我们对传统武术中的传统因子不加辨别、不加分析,甚至于只要是传 统的东西就认为是优秀的、有益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是值得发扬与传承的, 那么我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会使传统武术中一些灰色的、不健康的,甚至于有害的物质掺杂进来,毒害我们的武术。众所周知,我们的武术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那么好,生长得那么健康,而用程大力先生的话来 说:“传统武术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气 可以说我们的武 术在由传统步入现代时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时代的转换、社会的发展、文化需求的变更等多种原因,中国武术面对汹涌而来的 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已经走上了背水一战的境地,我们没有退路。无论保护传统武术,发展传统武术,还是回归传统武术,首先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对传统武术中的传统内容进行盘点与整理,先不论保留什么,割舍什 么;也不要分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单单就哪些内容属于传统武术领域, 哪些是内容属于现代武术领域,恐怕一时也很难分清楚。“传统”是一个与“现 代”相对应的词语概念,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但其确切的含义,以及相关外 延、内涵,即使在词语学上也不一定能辨别得那样清晰,更不用说在具体操作 当中去辨别了。当然对传统武术而言,内容上分清分不清是一个问题,而思想上分不分则 是另外一个问题。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争辩,而是 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实实在在地干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武术才能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获得一线生机;同时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武术 才能得到最终的发展。

  1. 动静之间的传统


2.1静态的传统

从宏观的角度或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属于一个静态体系。因为传统 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人们才会发现那些积淀于我们血 液中的特别的东西是我们无法取代和舍弃的,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这些东西就是传统。从这种视角观察传统则更多会呈现出静态的 一面,无论经过多少年的历史演变,传统依然铭刻于我们的心中,指引我们, 这种传统更多是从精神、意识、文化、思维等无形的层面来体现的,因而也就 呈现出静态的一面。正如张岱年先生指出的:“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 革性。每一代人都会在继承前人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这是 文化的积累性;同时,文化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发生变化和更新, 这是它的变革性。当我们考察历史上文化的积累和变革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相 对稳定、长期延续的内在因素,它们在文化积累中一再被肯定,在文化变革中 也仍然被保留,我们把这样的东西称之为传统。”。这种观点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观点。正因为有了积累.有了时间上的延续,我们才可以分辨清楚传统的直面貌。传统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 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 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包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传统在这里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和控制,而这种影响和控制是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的,而且是无形 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些传统的指导,虽然这些传统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2.2动态的传统

而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来看,传统又属于一个动态体系。因为传统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时代在发展,过去的传统会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成新的传统从而得到继承和延续。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 展的范畴,它具有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随着社会历史 的演变,传统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它的原生文明因素由于吸收了其 他文化的次生文明因素,永无止境地产生着新的组合、渗透和裂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并不是凝定在民族历史之初的那些东西,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可塑的东西,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作为过去的延续的现在……正确的 结论应该是:传统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 ©胡适先生也曾提出:“不要把中国传统当作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看,要把这个传统当作一长串重大的历史变动进化的最高结果看。这个历史的看法也许可以证明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可以使人更能了解中国传统——了解这个传统 的性质,了解这个传统的种种长处和短处——这一切都要从造成这个传统的现 状的那些历史变动来看。” °实质上传统从这个层面来说,历史是在不断演进的,而随之而行的传统自 然也是一种动态的传承。但是我们不能把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事物和文化都称之为传统,更不能将过去存在的和出现的一切东西都称之为传统,所以在传统的定义中就会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这一提法,也 就是说无论过去的事物影响面是多么巨大,只要它在纵向上,在时间纬度上, 在继续的体系中没有再对后世产生影响或者说对今天已经不具有任何影响力, 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传统,无论其过去的成就是多么辉煌和灿烂。

浏览1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