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念祷祈求谷物和蚕桑丰收的颂语赞词,最后将火 把聚而焚之。据有关文献及诗词题咏记载描述,“烧田蚕”具有悠久的历史。后 来随着“烧田蚕”活动的娱乐和观赏性因素的逐步增加,最终发展为舞龙灯的形 式。这是到目前为止,论述舞龙活动生发流变最典型的几种说法。

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切人,舞龙的来历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故事一说, 有一天,龙王腰痛难忍,将龙宫中所有的药都吃遍了,都不见好转。万般无奈之 下,只好变成一个老翁来到人间求医问诊。医生给他拿脉后感觉非常奇怪,说: “你不是人吧! ”龙王知道没办法瞒过去,就一五一十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于 是医生让他变回原形,发现他的腰间有一异物,取出一看,是一条大螟蚣。医生 给龙王拔毒、敷药后,使他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人间医生对他的治疗之恩,龙 王就对医生说:“你只要照着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得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后来就有了舞龙活动。还衍生出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 的风俗。

故事二说,盘古、神农、伏羲轮流掌管素有镇天之宝之称的一根龙头拐杖,以 每年正月初一为交接之时。又是一年的正月初一,到伏羲轮值。突然看到五瘟 童子化成一股黑气,往人间飞奔而去。伏羲恐五瘟童子去人间传播瘟疫祸害人 类,忙将手中的龙头拐杖抛向空中,化作一条金龙,张开大口,一下就把五瘟童子 施放的瘟疫全部吞食,并逮住了五瘟童子,将其监禁了起来。因龙头拐杖由玉竹 制成,后来人们便照着玉竹龙的样子,用竹子做骨架,制成内点蜡灯的火龙,自行 舞弄盘旋,以消瘟免疫。

故事三说,玉皇大帝有一根雕龙拐杖,长年累月地感受玉帝仙气变活了。有 一天他偷偷跑到凡间,为非作歹,祸害百姓。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遂派天 兵天将将其捉拿归案,并让百姓用烈火焚烧。孽龙被烧得翻滚飞舞,最后尚存一 息之时,才将其押回天庭。从此民间有了舞龙放火的习俗。

从以上各种论说及民间传说中,舞龙这项民间的民俗活动,源于祭祀活动, 但在漫长的发展流变过程中慢慢由娱神转化为娱人。成为新春灯节中最为热烈 的带有祈神性质的娱乐项目。

第二节舞龙文化

我国自古都把龙作为风雨的主宰,龙的出现必然伴随有风雨的迎送,所以求 雨离不开龙。舞龙在汉代已流行,并因节令的不同而舞的龙也不相同。所以有 “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秋季舞白龙,冬季舞黑龙”之说。还由此衍生出“鱼龙 蔓延”的节日,成为角抵百戏的内容之一。时至今日,舞龙仍是我国民俗节日中 的重要内容。龙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龙在中国这样一个农耕大国里受到崇拜是有 他的必然性因素的。因为龙的神职是司水,而农耕与水是有着非常密切与重要 关联的。龙管水,他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 持生命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龙也就间接地掌控和操纵了人类的生命。如 此推演,龙对人类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实重要性就会超逾人的先祖三皇五帝,也 就会在人类的庆典祭祀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人们要崇拜龙、祭祀龙,最后发展 到舞龙。这与人们对司水的龙有着一种期盼,想借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等崇神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 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 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 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 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哪一个民族独有的项目,它 属于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全体中华民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 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灯节中 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殊而又最巨大的, 就是“龙灯”。在荆楚地区,除了汉族地区有大量的花灯与龙灯外,在鄂西土家 族、苗族地区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龙灯。如:苗族的接龙舞;土家族的舞板凳龙、 舞草把龙、舞地龙等舞龙活动。

苗族的接龙舞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很有特点。相传苗家太阳山有四十八条 真龙,主管苗族地区行云降雨。苗族青年吴梁雄说,当今皇帝不是真龙天子,太 阳山的龙才是真龙。皇帝一听大怒,立即派兵去太阳山斩断了龙脉,使苗家年年 受旱。吴梁雄找来风水先生问计如何解决,被告知只要大家拿着碗,带着伞到洞 庭湖舀一碗水放在堂屋里,龙就会回来。苗家人就照此办理,龙果然归来并降了 雨水。从此人们盼龙降雨时就成群结队地去接龙,并形成了今日的风俗。接龙 舞多在苗族节日进行,以“四月八”最为隆重。接龙舞一般由100名穿花戴银的 苗族姑娘和100名青衣青裤的苗族小伙组成。姑娘一手持花伞一手执黄绸款款 而行,小伙一手持青伞一手执蓝绸尾随其后。最前者扮成龙师,手持瓷碗,边敲 边唱,后跟两人分持红绿旗一面。200人组成的龙身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行进。 行至水塘边,花伞青伞会突然打开,黄绸蓝绸会迎风而舞,犹如神龙吞云吐雾,雨 随龙来之壮景。在龙的旁边,还有许多鱼灯、虾灯、蟹灯竞相簇拥。大家默契地 表演着龙翻身、龙穿花、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黄龙进门、关龙门丢耙耙等动作。 在以苗族长号、包包锣、锁呐为主的乐队齐奏声中,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落。接 龙之后,还要举行闹龙、安龙活动,象征祈求幸福安乐永驻。从接龙到安龙,常常 要表演几天几夜。其间,还要表演棍棒、空拳、木档、刀叉、流星等武术项目。

土家族的舞板凳龙、草把龙、地龙也很有特点。传说很久以前的元宵节日, 众人喜欢观龙灯会。有三个土家族青年,越看兴致越高,不禁手舞足蹈,跃跃欲 试。情急之中他们举起自己坐的长板凳,模仿灯舞的样子舞了起来,十分快活, 大家也都来围观喝彩。以后逐渐形成传统,平时娱乐健身,节日表演比赛。

土家族草把龙据<来凤县志》载:“五六月间,雨阳不时,虫或伤稼,农人共延 僧道,设坛诵经,编草为龙,从以金鼓,遍舞田间,以禳之。”时至今日,在土家族聚 居区,仍尚舞草龙以祈神驱瘟降雨。各家各户为迎草龙,都会在门前放一盆水、 一碗谷、谷上插木牌,上写“瘟火三部两界神王” O玩龙时踢翻水盆,取木牌放于 纸船,将谷带走。舞毕将纸船和木牌一同烧掉。

地龙也是土家族人喜爱的一项舞龙活动。鄂西来凤县民间故事说,古王有 赶山宝鞭,准备赶山填海。而古王的三太子与北海龙王的三公主相爱并已怀孕, 若海被填,他们的爱情结晶龙子将无安身之处,于是三太子设法盗走了父王的赶 山鞭。后来三公主在海滩生下了龙子,又不敢将儿子带回龙宫,只有弃于沙滩C 山虎闻听婴儿的哭声,于是前来给其哺乳;凤也赶来为其遮风挡雨。这个龙生虎 育凤护的孩子长大后得到了王位后,下旨令民众在正月初五至十五及五月十五 要舞耍地龙彩凤,以敬太后,保人间平安。舞地龙是不用棍举龙身的,而是由舞 龙者躬身用龙衣遮盖人的身体,在玩的过程中,龙像在地上蜿蜒行走,甚是逼 真好看。

类似的舞龙活动,在荆楚各地各民族均有一些自己独特的项目存在,虽然舞 龙的传说与故事各异,但舞龙的基本寓意都大致相同,大家一般也都会选择在正 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而尽情地玩舞。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第九章荆楚民间游戏

第一节采莲船简介

在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的荆楚大地,因水生莲,因莲而派生出来的民间娱乐 活动划采莲船,在荆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荆楚大地,划采莲船活动十分 普及,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和玩法。现对沔阳、武汉、枝江三地的采莲船作一简单 介绍:

浏览3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