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标准水平与武术标准化水平的概念解析
“标准化”与“标准”是2个不同的术语,其定义和内涵自然也不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标准学与标准化学的差异,虽然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比如标准化学的对象主要是标准化活动过程,而标准学的对象
① 洪生伟.标准化管理,6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4
却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结果即标准。①两者的共同点是均有不同水平,从这个角度,武术标准和武术标准化都是有水平的。从武术标准层级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术标准包括了国际标准、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即在一般情况下,层级越高,标准的水平就越高。同理,标准化也是有水平的,标准化水平高,标准也就越高,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也就越低。目前,源于我国的武术,其国家标准同时是行业标准和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化水平,也就是准国际标准化水平。如果放在奥运会项目的行列中,按照奥运会的标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武术的标准和标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既然武术标准和标准化具有水平,那么,标准和标准化就具有动态 性,是发展的、变化的、进步的。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例,新中国成立以后, 从民间体育、民族体育逐渐走向竞技体育,并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参照,不断向竞技体育方向进行改革,在技术、场地、器材、服装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和提高标准水平;再以竞技武术散打为例,从1979年试点 以后,1989年举办首次正式比赛J998年进入亚运会,2002年举办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从赛事标准和标准化水平方面,不断前进。武术的标准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武术的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作为竞技武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散打,与奥运会同类项目之间是否还存在标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差异,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具体的差异在哪里,应如何提高,需要进行标准和标准化水平的比较研究。比如,竞技武术套路可以同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类似项目进行比较;竞技武术散打可以同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应该是科学研究与科学论证,只有用科学方法,才可从中找出差距,针对性地提高竞技武术的标准化水平和标准水平。
①洪生伟.标准化是•门正在完善的综合性交叉横断学科口].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 12): 39—4()
武术标准化研究及实践方法
武术标准化的研究方法
在科学界,交叉研究早已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在此共识下,世界各国的许多政府机构和著名大学纷纷成立跨学科研究机构,支持和鼓励交叉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在2006年成立“前言学科交叉研究院”,其主要任务就是开展跨学科科学研究。武术标准化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研究的范畴。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学)和标准化学均属于二级学科,把标准化学科中有助于武术标准化研究和发展的理论成果进行科学借鉴、移植、融合、创新,形成武术标准化成果,促进武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具体而言,涉及以下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包括武术文献、标准化文献、横向研究文献;②社会调查法,包括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各类与标准化相关的调查;③历史考察法,研究数千年来武术标准化发展的历史史料,寻找武术标准化的历史脉络,研究武术标准化的历史规律;④比较分析法,把武术与中医中药进行标准化比较,把武术与奥运会同类项目进行比较,从标准化水平角度,探究武术发展的标准阶段;⑤移植法,把标准化学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根据武术自身特点,选择应用到武术标准研究和实践中,为解决武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新途径;⑥个案分析法,武术体系庞大,选取竞技武术作为标准化案 例,研制标准,并选取类似文化、体育项目进行案例分析;⑦逻辑分析法,交叉研究不是简单的移植、借用,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归纳、分析、综合;⑧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向材料进行定量处理,通过量化结果,使结果更具应用价值,如制订实质性标准方案。
武术标准化的实践方法
标准化实践方法是标准化过程中的实践方式,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在标准化学科领域,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根据目的、任务和内容 而确定的。武术标准化研究同样也要根据本身的发展选择适合的实践方法。在武术数千年的发展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标准化过程中一直在客观使用着标准化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有时处于“无意而为之”的状态。从研究和实践角度,以武术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标准化学科的基本原理,武术的标准实践方法主要包括简化方法、规范化方法、 系统化方法。
在武术标准化实践中,简化方法使用最多,具体而言,是对复杂技术的简单化处理。比如,为了加快太极拳的社会推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后来,进一步编创了更为简化的八式、十六式太极拳①。武术简化主要是缩减技术数量,降低武术的技术难度。但是标准的简化,不是简单的动作减少,一定要进行专业论证,是针对不同的目标的科学简化,是在符合武术专业特色基础上的适当简化。同时,简化也要试点、实验,符合标准化过程才能形成科学标准。
规范化方法也是武术标准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通过武术的规范化过程,使其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武术的统一,包括竞技武术和社会武术,是为了消除多样化而造成的无序和混乱。当然,统一可分为绝对统一和相对统一。绝对统一,如动作名称、技术路线、技术规格等;相对统一,如动作的速度、节奏、快慢以及精、气、神的表现等。相对统一的标准在武术中使用很多,这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如武术的“意境”等,很难用绝对标准表示,武术的精神、气力、节奏也需要根据经验来评判,只能制定相对标准。规范和统一就是要解决通用的问题,以竞技武术为例,就是要保证技术表现形式在全世界通用,形成世界标准。
此外,系统化方法在武术标准化实践中使用也较多。以竞技武术为例,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系列的竞赛项目和体系,风格各异又自成体系,成为武术标准化的典型范例,在传统武术领域,尽管没有形成具有官方背景的正式标准,但是,在历史形成过程中,大多数
① Yucheng Guo, I3ixiang Qiu, Taoguang Liu. Tai Ji Quan: An overview of its history. health benefits, and cultural value [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4(1 ) ; 拳种都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拳械体系,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标准。系统化方法使武术向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比如,在竞技武术比赛中,自选套路规定了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次数,使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武术标准化从“无意而为之”到“有意而为之”,经历了摸索、实践、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民间武术到竞技武术,从“体育的武术”到“教育的武 术”,从“文化的武术”到“艺术的武术”①,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国武术标准化年”②的提出,到标准化学科的融入,标准化发展将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武术发展的需要。
武术标准化研究的体系框架
武术标准化研究体系框架与武术体系框架具有相关性,因此,首先从武术体系框架着手。关于武术体系框架相关研究,邱丕相把武术体系分为武术理论和技术体系,其中理论体系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和教育训练学类理论,武术技术体系包括演练技术、对抗技术及功法③;温力构建了以中国哲学、社会学、生物学为主干的武术学科理论体系④;张选惠提出了以应用理论、技术理论、专业技术和基础理论为类别的武术的学科结构,其中专业技术包括了功法、散打和套路技术⑤;白鸿顺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包括总体理论和功能价值理论⑥,等等。以上研究侧重于学科体系,以理论体系为主,尚未涉及武术标准化体系。 与武术标准化体系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较少。《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 略》一文提出武术技术、武术规则、武术场地、武术服装、武术器械、武术裁判、武术考评、武术管理的标准化⑦,具有代表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
浏览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