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登封创造就业机会
登封经济以工业为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武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登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武术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展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武术产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④武术产业的发展自然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武术馆校的发展,需要很多管理人员,这自然为登封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登封市仅武术馆校就可 直接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由于武术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武术运动相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因此,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会随之扩大,从而对劳动者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而武术运动的发展也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相关服务产品的社会需求,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相关部门对劳动者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近些年,登封武术运动的发展带动了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① 登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登封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② 登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登封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页。
③ 焦锦淼、赵保佑:《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1页。
④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第五章 当代武术在登封得以繁荣、壮大的动因
文化社会学认为所有社会都在持续地发生着变迁一有的异常迅速,有的则非常缓慢。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变迁的速度并且促进着创新的接受。能够刺激变迁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名声的渴望、与他人的接触、友情约束力、社会等 级、权威、“适应性”问题、时机、参与决策制定和竞争。人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主体,人的本质具有伸展性。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人的发展。 可以说,登封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这些热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发展付诸实践的人。市场经济改革使得武术在登封的外部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而登封天然的资源优势以及厚重的文化传统则为武术在登封的发展提供了深层积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与组织产生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需求,且在一定的规范约束下谋求发展。来自不同方面的动力最终形成合力,推动武术在登封的发展。文化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则认为个案本身也是整体的一部分,它本身就会体现总体的一些特性。武术在登封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个案,但是对武术在登封发展动因的分析,可以明晰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第一节登封厚重的文化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社会学认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直接的是精神文化,然后是社会组织、 经济体制等中间变项,最远的是自然环境。因此,精神文化是影响人们实践的核心因素,自然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登封武术的发展来看,武术文化的朴实无华、严谨实干,兼容并蓄、开放融合与敏于适应、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是其得以世代传承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在当代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登封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是通过与社会大文化的互动作用于武术的发展的。
一、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文化社会学把人类的活动看作社会的主体,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划分为科学技术(包括经验、知识等),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包括风俗、道德、 宗教、哲学等)四个层次(语言作为信息工具暂不包含在内)①。对人类的社会 化影响最近、最直接的是价值观念,即风俗、道德、宗教、哲学等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它表现为强度相关;然后是社会组织、经济体制;最远的是自然环境,它对人类社会化的影响则是通过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中间变项实 现的。精神文化系统由精神、价值观、知识和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等多层次构成。各个层次之间都保持着一种有机的关系,精神是核心层次,价值观居次,而知识是文化系统的具体的可运作的层次。因此,每一个文化系统的基本状况都是由文化精神层次决定的,价值观则始终处于具体的指导地位,知 识则是每个文化系统精神与价值观的展开、传承、传播、创造、延续。精神文化是影响人们实践的核心因素,自然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精神文化是武术在登封发展得以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时代的更迭,武术在登封的发展一直充满着活力。为什么武术在登封能够长盛不衰,在各个时期都能与社会相适应,谋求发展,其根本动力是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武术在登封从传统到现在一直处在不停的变迁之中, 但是,内在的精神却是连续的。历史的沧海桑田往往使具体的东西一去不复返,留下来的却是闪光的人性精神和文化积淀。武术文化的这些精神特质内化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进而影响着武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少林寺以武显名。金元统治者禁止民间结社习武。但是少林寺却得到了元廷的大力推崇,成为当时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佛教寺院。明朝朝廷经常征调少林僧兵出征御敌平叛,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再度得到恢复和发展。清初之后虽然武僧练武由公开变得隐蔽,少林武术在社会上的声誉却更加显著,流传更加广泛。民国时期少林寺虽已没落,但少林寺僧仍保持习武的传统。在这一时期,少林武术在 社会上进一步流传,尤其植根于少林寺周围的登封、偃师等地,这些地方成了少林武术的重要传播地②。现今社会,武术已经突破了单一的少林武术的形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武术在登封的发展历程可见,武术虽然从文化形 ①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② 释永信:《少林功夫》,华龄出版社2007年版,第91〜95页。 态上处在不停的变迁之中,但是其内在的敏于适应的精神特质却是世代相传的。可以说武术得以在登封地域持久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精神特质是核心动力。
三、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当代登封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社会学认为文明社会中一般存在层次和范围不同的两种文化,雷德菲尔德把这两种文化称为“大传统”和“小传统”①。文化社会学认为地方文化传统与该地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这方面的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该书中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教伦理中强调勤勉、节俭与世俗化的伦理观②。另一个较有影响的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她认为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日本的“耻”文化密切相关。而对于武术在登封的发展,大传统就是改革开放后国家主导的武术文化,小传统主要指登封的地方武术文化传统。登封的地方武术文化传统体现在朴实无华、严谨实干,兼容并蓄、开放融合与敏于适应、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小传统必须在服从大传统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展,而大传统也必须通过与小传统的结合在地方社会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登封武术的前30年与后30年的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思想统治下的“大传统”压制了登封武术文化的 “小传统”,使它的特点与优势无从发挥,登封武术的发展受到制约;而改革开放后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变为登封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登封武术文化中朴实无华、严谨实干,兼容并蓄、开放融合与敏于适应、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得以发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共同推动了登封武术文化的发展。③
第二节 登封优越的地理位置:武术发展的先天优势
文化社会学认为地理位置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武术在登封的发
1.龚维斌:《从“晋江模式”看地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年第6期,第15〜16页。
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③龚维斌:《从“晋江模式”看地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年第6期,第15〜16页。
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少林寺为武术在登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便利的交通也促进了武术文化在登封的传播,濒临省会郑州使得登封更易吸引政策支持。
一、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少林寺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登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雄倚市境的中岳嵩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有人文景观150处,自然景观 30余处。其中“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驰名天下。嵩山地质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质构造,被地质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得登封具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登封的旅游业和武术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因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武术在登封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
浏览2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