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洗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禅宗自达摩祖师西来后,“一花开五叶,结果 自然成“。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中国成了现今佛教信众最多的一个国家佛 教止观思想是禅宗的修学心要,也是成就大乘佛果的根本,在行住坐卧中缘于当下的一念 心中,参透生死而契人觉悟的圣者之境,是《易筋洗髓经》的主体精要,也是禅武和谐的一 种载体。《易筋洗髓经》经过了广泛的流传后,得到诸多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地契合了 中国历朝历代的背景文化,圆融了儒、释、道以及诸多思想,把一部禅武学说典籍演变成了 历史文化的缩影,这正是佛法博大精深的包容体现形式。辨析《易筋洗髓经》鉴定真伪之说《易筋经》熔儒、释、道于一体,它以外练筋骨皮的动功为主,并配之以静功为辅的《洗 髓经》,互辅互补,相得益彰,并在我国久为流传。《易筋经》虽渊远流长,究其源头在哪 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体育大 学图书馆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资料室,先后查阅了大量图书和史料,寻觅其源 头,挖掘其线索,可是尚未发现有关易筋经源流确凿的实证材料,①在现在广为流传最为 权威的典籍有:清代周述官所编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少林空悟法师嫡传弟子项 杨惠等编的《达摩洗髓易筋经》,明宗衡道人所著、李鸿江校译的《白话少林易筋经》以及 《易筋洗髓经》原文等。
《易筋》《洗髓》经的真说据般剌密谛的引文中可以看出易筋为达摩所作的说法:“般剌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 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 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另外从慧可的序传中可以确定真经之说。在清代周述官所编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①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②(清)周述官著,张瑶编著:《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图说》文中提到慧可译《序》曰:“《易筋》《洗髓》,俱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不 因祖师授受,予安得而识之 ……予何人斯?幸近至人,耳提面命,顿超无上正传正觉。 得《易筋》《洗髓》二帙。……予得师传,行易筋已效。将《易筋》原本一帙,藏之少林壁间, 俟有缘者得之。惟《洗髓》一帙,附之衣钵,远游云水。后功行至,果获奇应,曾不敢轻易 告人。又恐久而失传,辜负祖师西来之意。于是不揣鄙陋,译为汉语……”①慧可所译 《序》文:①《洗髓》《易筋》均由达摩从古印度携至嵩山少林。但因少林僧众“固执宿习二 对“第一义谛”不能领会,唯有慧可“顿超无上正传正觉”,于是达摩将《洗髓》《易筋》天竺 文原经二帙最终传予弟子慧可;②慧可得师传后,进行了认真的修炼,先是在达摩的直接 指导下修炼易筋功夫,收到了成效;③后来慧可将《易筋》天竺文“原本一帙,藏之少林壁 间”,以待“有缘者得之这个“原本一帙”后来的命运又当如何,也就成了一个千古悬 案;④慧可独携“《洗髓》一帙,附之衣钵,远游云水”。这导致了《易筋》《洗髓》之道一分 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性;习《易筋》者,仅能强筋壮力,千余年来,两书未合:⑤慧 可在携《洗髓》天竺文原本云游过程中,修《洗髓》功至效验,不敢轻易告人,又恐久而失 传,辜负“祖师西来之意”,在此心态下,将《洗髓》译为汉语,并为之作序。原序未交代两 件重要的事:其一,《洗髓》天竺原本的下落;其二,慧可将《洗髓》的中文本传予何人。
《易筋经》《洗髓经》的伪说《易筋经》《洗髓经》融汇了佛、道二教的思想,与《千金方》中《天竺国按摩法》有渊源 关系,这是《易筋经》传承托名达摩的所依凭据。从历史上佛、道二教斗争的情形以及当 时的社会条件和人文风格推测,《易筋经》的创编在唐武宗去世之后至宋真宗掌国之前 (约 847-998 年)。《易筋经》源自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少林寺僧侣参照《千金方》中“天竺国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而改编于唐宋间(约847-998年).配合了佛家的禅定功夫用以活动筋骨, 因佛道斗争而托名达摩所作《易筋经》,自在僧团中秘密传授,直到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 考查有关书目,宋代托名达摩的著述甚多,当时张君房奉旨编辑《道藏》,又有《云笈七签》 《太平御览》等书问世,各种导引术流行于社会,且广传有通过修炼可以易髓、易筋之说。② 从道家的这些典籍推测,少林寺僧侣编撰《易筋经》,不会晚于北宋初年。易筋之名是道 家语汇,非佛家所说。如有学者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 略》中找到“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在魏晋时期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也有易 髓、易筋记载。《华佗传》记载:“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鸥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华佗说明方士医学借助五禽戏健身治病,五禽戏来自古之仙者即方仙道。易筋经和五禽戏、八段锦等皆源自方仙道的养生术在医家流传。 由少林寺的僧侣改编《易筋经》《洗髓经》说法:考少林拳法,本是模仿华佗的五禽戏,后经金元时的觉远上人、白玉峰,明代 的李镜原、滕黑子等人不断完善发展而来;不仅《易筋经》《洗髓经》所录的基本 动作源自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其中所载方药,亦为唐宋以来中草药方①文中 说少林拳及《易筋经》《洗髓经》非达摩所创,是后人模仿五禽戏而作。对于少林 寺的僧侣习武健身,创编《易筋经》《洗髓经》有历史贡献是事实。在南北朝时期 佛道相争激烈,佛教的僧侣取导引养生之术以健身,为防止授道教把柄而托名佛 教祖师,并以印度佛教文化加以渗透后公开传授。道家提出《易筋经》在唐宋间由少林寺的僧侣集团创编完成,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 会。《易筋经》自古与《洗髓经》并传,有《伏气图说》《易筋经义》《少林拳术精义》等异名。 《易筋经》功法本是由我国秦汉方仙道所传导引术逐步创编而来,它的基本框架是道教文 化。但经佛教僧侣托名改编后,糅入了不少佛教文化的成分。《易筋经》传本有李靖之 序,但语多乖误,显为释子托名而作。李靖为初唐人,则《易筋经》由少林寺僧侣改编,当 在初唐之后。此书传本又有牛皋序文,考证者多以序文中牛皋自称“目不识一字,好弄长 枪大戟”句,加之嵩山地属金国等,断定此序文也是伪托,这一论断颇欠公允°
浏览2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