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起源分说
(1)创始人之说
①始创于元末明初,传于河南月山寺
月山寺地处覃怀境内太行山南麓,于1158年由少林游僧空相 和尚所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 封相国寺齐名。据月山寺碑文记载:金末元初,覃怀之地多战乱,太行山内土匪众多,当时任月山寺第二代主持的是武进士出身的河 北沧州人苍公,为了保护寺院、强健身体,他和空相大师精心研究 中华武术,并根据月山寺周围的地理形势,结合少林寺第四门看山 拳,创编了一套出劲可达四面八方的拳术——开门八极拳,又名岳 山八极。此处岳山为月山之误,应为月山八极。
元末,月山寺武僧助明灭元,立下战功,明朝建立后受到封 赏,在月山脚下修西下院办了一所武义学,接纳穷人子弟,传授 武艺。
②始创于明末清初的丁发祥
据沧州孟村丁氏家族的世代口传和丁发祥的墓碑碑文,以及遍 及全国范围的八极拳重要谱志《八极拳精要》《沧县志》等典籍记 载:丁发祥,字瑞羽,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卒于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初练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后 幸遇并受业于绰号为“遨遢道人”的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八极拳。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俄国两个大力士在京城摆下擂 台,不可一世。当时,京都技击名家纷纷攻擂,均以败北告终。消 息传到宫廷,康熙皇帝遂召集百官举荐能人,丁发祥获荐。那日, 丁发祥飞身上台,看准机会,在二人贴身的刹那,一个暴肘击中洋 人。这一肘足有千钧之力,洋力士当场口吐鲜血,昏倒地上。另一 洋人不服,接着较量,也被丁发祥击翻在地。丁发祥连挫敌手,群 情振奋。喜报传到宫中,康熙皇帝大悦,御笔亲题“文有太极安天 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丁发祥为人恬淡宁静,乐善好施,不慕浮华,后回乡灌园弄花 自娱。他一生择徒甚严,得其艺者绝寡。其传人唯有京城善扑营总 教头张四成。
张四成原籍四川,回族,是反清复明之士。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遭降旨捉拿。于是改扮僧人逃出京城,隐姓埋名,浪迹 江湖,后收吴钟为徒,传授八极拳及六合大枪之术。因其是回族 人,不愿穿袈裟,世人皆称其为“懒披裟和尚”。1936年所修拳谱 记载的“癞” “癖”为对其讹传。后人尊黄绝道长为一世,丁发祥 为二世,张四成为三世,吴钟为四世。
③清雍正年间由吴钟开创
据《沧县志》记载:吴钟(公元1712—1802年),字弘声,北 方八极拳术之初祖也,孟村镇天方教人(回族),生于山东省庆云 县后庄科村。幼年丧父,随母亲投奔沧县孟村镇(今河北省孟村回 族自治县城关镇)同宗同祖吴嶂之祖门下。八岁就聪慧过人,年甫 弱冠,勇力出众,遂弃书学技击,寒暑无间。一夜,方舞剑庭中, 有黄冠羽士飘然而至。叩其姓字,不答,坐谈武术,皆闻所未闻, 继演技击,更见所未见。遂师事之,受八极之术。道士留十年,忽 曰:“吾术汝尽得之,吾将逝矣」钟泣且拜日:“十年座下,赐我 良多,惟以不知师之姓名为憾。”道士慨然日:“凡知癞字者,皆吾 徒也」言罢辞去,杳然无踪。逾二年又一人至,知为癞之弟子, 亦秘其姓氏,惟日:“吾癖字也。”赠八极秘诀一卷,并传授大枪奥 秘……尊癞为一世,癖、钟为二世焉。
对此观点,历来众说纷纭,但其中最为有力的说法是:吴钟业 经多师,汇通百家,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采 奇撷妙,创成独绝之术。但因吴钟师出无门,难以自立,尤其是作 为回族,更难独立门户于当时的社会,所以,为避免非议,减少压 力,遂采取托古之法,以癞、癖托名,实则无此二人。但在八极拳 传承中是有明确姓氏记载的,“吴钟*北方八极拳术之初祖也”这 一说法在现有资料中均是认同的。
④始于月山寺,传于吴钟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月山寺一自称“癞”之云游武僧至河 北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收吴钟为徒,授以拳术,三年 成,赠吴拳械秘诀而去。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有一自称“癫” 徒,名“癖”的月山寺武僧,奉师命再访吴钟,授以大枪奥妙,并赠 八极秘诀。吴钟学成后,初为吴氏家拳,只教本姓亲族,后开门授徒, 遂成回汉各族共练之拳术,故亦称“吴氏开门八极拳
上述关于八极拳的起源说法不一,真伪难辨。因此,八极拳究 竟起源于何时,谁才是八极拳流派体系的创始人,可以说至今仍是 一个谜。就如兵书《孙子》的作者是孙武或孙膑一样,两千年来一 直都有争议,直到1972年在山东省发掘出土了相关文物才得以澄 清。希望史学家和武术家们也能对八极拳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求得 有史、有理、有意的八极拳的本貌真源。
(2)八极拳的流派
根据1929年《沧县志》记载,孟村境内有不同版本的《八极 拳术之谱》,分别是《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罗暄 李大中所传之谱、自来屯强瑞清所传之谱、泊北村张书润所传之 谱、南皮县张旗屯村李云龙和沧县王官屯所传系之谱,以及近年来 修纂的《沧州武术志》《孟村回族自治县志》《盐山县志》等书中, 都有较详尽的关于八极拳术的传承和源流记载:大凡习八极拳术者 都受传承于吴氏一门,流派大致分为孟村八极拳、罗瞳八极拳和西 北八极拳。
八极拳从创始流传至今,已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在 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全国各地,传习八极拳的人数以万计,已超过 了练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的人数,有望追上太极拳和南拳的练 习人数,已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拳种,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十大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
八极拳不仅盛行于全国各地,更传入日本、美国、加拿大等 国家。
2010年,八极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八极拳的特点与风格
浏览4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