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术语的翻译不统一。
- 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要分清层次、与时俱进,在全力推进 竞技武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武术的推广。要不断总结传播经 验,推广先进的手段与方法。
- 要有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武术国际推广计划,并付 诸实施。绝不能错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创造条件,克 服困难,努力工作,力争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
- 充分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营造传播的良好氛围,扩大 传播与推广的空间与领域,重点放在从未触及的国家和地区。
- 进一步发挥国际武联的作用的同时,争取国际著名政、 商界人士关注武术,进入国际武联领导层,以扩大武术在国际体 坛的地位和影响。
- 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项目和内容的推广与传播经验,要 大胆创新与改革,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开创 武术传播与推广的新局面。
- 出版权威性的《武术汉英、英汉词典》。
参考文献
-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北 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1997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武术.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 徐才主编.武术学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 郭志禹.竞技武术国际化综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 11 )
- 关文明.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1998 ( 04 )
- 邱丕相、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体育学刊,2002 ( 11 )
中华武术国际化推广的相关因素分析
I、弓I 言
中华武术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儒、 道、墨等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医学、美学、兵法学、养生学 等多种文化思想,在政治、经济、时代、民俗、地域的变迁中, 造就而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时间、空 间、活动主体的不同,中华武术形成了拳种众多、门派林立的 现状。它以整体观为指导,追求整体与自然的辉映与统一。讲 究内外兼修,要求“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通过实践达到养 生、防身、技击的目的。这些独特的方面正是西方体育所无法 比拟的。因此,武术不仅是国人眼中的瑰宝,更是外国人心中 的挚爱。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 有利于强化领导、集中调配、统筹兼顾。中华武术的艺术魅力 是其推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推广者担负着推动中华民族最 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走向世界体育舞台的重任。树立威信 是遵循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外统一的辩证规律和人的本性论,运 用推广者的威信效应,使武术练习者获得可靠的武术知识、技 能、终身的武术意识和终生自觉的武术活动的习惯行为。武术 习练者对武术技艺的渴求及其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及民族特点是 武术国际化推广不可轻视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这种需要源于 人的本能,也是人本论的体现。在各个方面保持协调的情况下,
作者:赵秋菊、李立杰,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
110032 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工作才可能持续的发展。
二、讨论与分析
(一) 国家的管理
- 管理体制
武术管理体制是武术国际化推广的管理机构、权限划分、运 作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和,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武术国际 化推广的总目标的组织保证。由于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 差异,推广政策体制应适合推广对象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政府型 武术管理体制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武术国际化推广 的相关问题。政府和社会结合型武术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和社会武 术组织共同管理武术国际化推广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 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鼓励社会对武术国际化推广的支持与参与。
- 管理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际武术 联合会(IWU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国际奥委会 (IOC)等机构,制定相关的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以保 证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武术国际化推广的进 程中,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与投入,还要依靠各级体育组织或 个人直接推广,同时要把外国人吸收到武术组织中,提高他们的 位置,充分发挥国际体育组织和个人的力量,为武术的国际化发 展寻求全方位的支持。
(二) 武术自身的魅力
源远流长、门派林立、套路众多、各展奇葩的中华武术,招 式的优雅和谐、气势的浑厚雄壮、造型的挺拔英武、节奏的刚健 明快、神态的轻盈飘逸是其内在艺术性的体现。武术的全部内容 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的美感和民族精神。在长期的历史 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 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 绝迹的原因。
(三)推广者的素质
1-专业能力
在武术国际化推广的进程中,推广者是习练者的最重要的表 率,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习练者衡量推广者能力的关键是 专业技能。由于推广者所面对的人群有竞技武术、群众武术、学 校武术等群体,他们对推广者技术水平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所 以,推广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应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以满足不同 人群的需要。
2,理论水平
武术理论来源于武术运动的实践,并对武术运动起指导作 用。推广者所具备的渊博的知识是武术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 动丰富底蕴的反映。武术的科学化需要在理论上对武术的发展做 出应有的科学阐述和指向;加大武术科研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武 术科研的开展,使中华民族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加科学、完 善,以她丰美的姿态走向世界。可借助函授学习、网络咨询、进 修班、广播电视教育、学术交流等形式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取 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保健和养生的 相关知识,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智力支持。
- 艺术性
武术的内在美通过推广者的形象、行为、气质、表情、姿势等 方面的体态语言能展示给广大习练者。作为武术国际化推广工作的 武术专家,对武术艺术的理解及表现应是较为全面的。在武术国际 化推广的过程中,中华武术的艺术性、推广者体态语言的艺术性必 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习练者在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武 术,并从中获得运动后的快乐,以此来强化推广者的主体作用。
-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最有效的方式,武术的国际化推广者 较为准确地使用外语进行武术的推广活动是优化习练者习武效果 的保证,也是影响推广者威信的重要方面。接受外语的继续教 育,力争把外语讲得正确、:得体、恰当,这有利于减少推广者和 习练者之间的交流障碍,使习练者真正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的内涵,促发习练者自发的产生敬佩之意。
- 以德服人
武德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习武者从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精华中吸取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从事武 术活动的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作为中华武术的国际形象的 代言人——推广者,必须为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威望、实现武术 国际化推广的目标,在武术推广的实践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以表率的作用和人格的魅力在习练者中树立较高威信。武术国际 化推广者的武德寓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一体,是推广者自 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动力。高尚的武德是推广者优秀品质的表 现,也是习练者对推广者产生信服、敬重的心理基础。树立高尚 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创业精神,具备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 是武术国际化推广人才必备的素质。
- 协调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类满足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任何人都是 从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中获得自尊,并且在奋斗中获得事业的成功0 通过成功的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凭借推广者自身的才 能和武术的本质特点,塑造良好形象,使推广者获得更多的机会, 较为顺利地进行武术国际化的推广工作。武术国际化推广者必须用 开放的胸怀、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仪表、娴熟的技术、优美的动 作、高尚的武德、活跃的思维来增强其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浏览3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