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媒介化而言,我国传统武术项目在先天上存在着诸 多不足。其一,由于传统武术项目诞生于农耕文明体系中,注重的是身心的修 炼,技术动作强调实用性,不注重表演性和观赏性,而且项目本身始终未形成 标准化、规范化的竞技体系,自然不能与竞技性较强、观赏性较强的西方体育 项目相抗衡,这也是许多电视台不转播传统武术项目比赛的原因之一。其二, 传统武术项目在现代化改造尚未完成,许多项目和比赛还处于一种模仿和学习阶段,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还不足以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媒 体关注。其三,传统武术项目产业化不足,背后缺少商业机构的规划、包装与 推动.还未能形成全球性的文化产业体系。其四,传统武术项目本身还处于 “传统”与“现代”的两难抉择中,对传统传承不足,对现代开拓不足,致使有 些项目变成“四不像”,既不能获得国内认可,也不能获得世界青睐.处境极 为尴尬,自然也不会受到媒体关注。相对而言,这种不被媒介所看好的情形使 得传统体育项目一再被边缘化、非主流化,即便是在今天,虽然从政府到民间 都有一种振兴传统、回归传统的自发需要,但以政府为主导的体育总局系统则 完全依据西方竞赛体育的思维在对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进行整编改造,进行的是 一种顶层设计与改造。由于这种设计与改造往往是在主观意志上强调对西方体 育运作模式的刻意模仿,甚至有时完全是在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式 地将传统武术装扮成西方竞技体育模样,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本国不认可,国 外不接受,最终这类项目只能依赖行政体系的强制措施得以维持生存。另一条发展途径是民间自发的底层运作体系。事实上传统武术在本土生存 发展数千年,本身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我适应、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发 展的自觉调理机制。纵观传统武术发展历程,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出于统治安 全考虑对传统武术一直进行封禁、打压、排挤,传统武术很少进入社会主流体 系,绝大多数只能在民间暗中传承发展。而民间习武的主要目的一是防身,二 是养生。由于传统武术在本土文化中生存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文化体系本身就 缺少西方体育那种外拓式的竞争性较强的基因,所以传统武术注重的是个体的 自我修炼,少有西方奥运会式的竞技比赛。此外,传统武术在技艺传承上非常 注重“择人而传”,也就是说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直接学习传承的。如传统杨 式太极拳“门里边” 一直有“五可传”和“八不传”的“门规”。五可传:忠 孝知恩者可传,心气平和都可传,宗道不失者可传,真以为师者可传,始终如 一者可传。八不传:一不传不忠不教之人,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三不传心术 不正之人,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五不传目中无人之人,六不传不知礼无恩之 人,七不传反复无常之人,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从这种严格的择徒标准来 看,学拳并不是要与人争高下,而更主要的是一种自我提升与自修炼。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作用越来越明显,人的身体成为工业机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心分离日趋严重,物化的世界引发人类内心的焦 灼,机械化的快节奏生活直接戕害着人类身体的健康。面对日益健全的法制体 系,传统武术习练中的技击特性受到限制与削弱,防身自保已经不再成为人们 习练传统武术的根本出发点,强身健体,修养身心反而成为当代传统武术习练 人群的终极目标,同时这种身心并修也是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最大的区别。传 统武术同中医中药一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生存方式,如果刻意按照西方体育 模式依托媒介技术,借助商业化运作进行广泛传播,不但违背自己的核心价值 体系,而且也在无形中削弱了自己的特点长处。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说传统武 术就不能借助媒介体系和商业体系来发展宣传自己,而是说我们不能完全按照 西方体育那种方式进行传播发展。传统武术必须走具有自己技术特色和文化特 点的媒介化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输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 具有相应的话语权。西方体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身体的客体化,无论哪一种西方体育运动 项目,对每个人的身体要求都是一样的,所有技术体系、动作标准几乎一模一 样,运动当中更多关注的是强度、负荷、频率等在数理层面上量的变化,而对 身体内部隐藏的人性主体并不作太多的要求。西方体育中这种主客体二分法实 质上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灵肉二元对立思维的一种延续。当笛卡尔高呼:“我 思故我在”时,身体已经与其灵魂意志分离了。反观中国传统武术中“内外合 一,形神兼修” “以心行气,以气用身”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天 人合一”等练拳谚语几乎是任何一个传统拳种都特别讲求和强调的,可见中国 传统武术中的身心合一、身心同修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点不 但是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最大的不同,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武术取得世界人 民认同的根本所在,当然也是传统武术获得相应话语权的根本所在。生存空间的重构:传统武术的身体回归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如果按照西方体育健身标准进行人均配 置,则需要数量巨大的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单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必将是一 个天文数字,而且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生活习性各异,完全按照西 方体育健身标准进行推广恐怕也很难落实。此外中国一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为地改变了中国人口结构,致使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未来影响中国发展 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西方许多国家是富了才老,而中国是未富先老,养老压力 日渐增大。而老年人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一块就是医疗卫生费用。“OECD预测, 老龄化将导致与老龄人口相关的社会支出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19%上升到 2050年的26%。其中一半是养老金支出,一半是医疗卫生支出。韩国的研究预 测,2030年老龄化将使得人均实际卫生支出增长30%,但年龄不是最重要的因 素,医疗费用、保险等因素对医疗成本的增长更重要。国内有研究计算,2025 年我国医疗费用将达到6万亿元,占GDP的12%(目前为5.7%,普查前数据), 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是总人口的2.56倍,占总人口 10%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占 总数的30%。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其他人的三到五倍。”。可以说今后乃至 很长一段时间里老龄化问题必将是影响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 如何使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健康保障体 系?如何构建一套适合中国老年人身体锻炼的运动保健体系?这些都是当前体 育运动丁.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体育基础设施早已建设布置完备,人口压力又小,现 代体育运动项目又导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之中,因此,西方国家选择以西式体育 运动项目作为健身保健手段是一种最为自然的选择。而相对于我国当前正处于 发展成长阶段,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未达到大面积推行西方体育锻 炼方式的基础条件,我们只能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生活水平的锻炼健身方式,而 以传统武术为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则自然而然就成为上上之选。因为相对于 西方体育中的运动量上的掌控,传统武术项目更容易把握。而且传统武术对场 地、器械的要求较低,一般生活环境都能达到。“太极拳对心肺功能有较大的影 响,能增加心血管机能且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太极拳可以科学的调节呼吸功 能,对提高肺功能有积极作用。太极拳锻炼不需要特殊的场地、设备,不受年 龄、性别的限制,易于开展,便于普及,既可以防病健身,又能祛病延年,是 老年人较为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包“通过3个月的八式太极拳运动可使弱体质 老年人行动的敏捷性、协调性等能力得到增强,对保持和延缓弱体质老年人移 动能力下降,预防跌倒损伤概率升高有明显的功效。”包当前大量实验也已经充 分证明诸如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项目对老年人的康复保健有着较大的功效此外,传统武术中诸多项目由于运动量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基本情况进行自 我调控,运动负荷和强度都容易自我掌控,不易造成身体的伤害,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适合多种人群进行锻炼,是集健身强身,修养身心多重功效于一体 的运动项目。传统武术在数千年的演化发展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身体动作当 中,通过身体动作的练习达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悟,通过这种独特的 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上升为一种东方特有的身体文化,最终达到练拳即练人, 以拳养人,以拳化人的根本目的。

浏览3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