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拳法发劲刚猛,暴烈骤变,疾如闪电,猛起猛落,硬开 硬打,刚柔相济,贴身进发,三盘连击,招数连贯;劲力松紧相 间、顺达,气势磅礴。擅肘法,多直线往返,跃进中以势险夺人, 进击中以节短取胜。
八极拳步法稳健灵活,根底稳固,讲求脚不离地,拳路中少有 蹿、蹦、跳、跃等动作,而且腿法也较少,要求下盘根基稳健,一招一式都要稳如泰山。
八极拳的技术特点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于指 尖,故爆发力极大,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大有“晃膀撞天际,跺脚 震九州”之势。
八极拳的动作虽然不多且简单,但技巧非常全面。无论上、 中、下三盘,或者内、夕卜门,以至长攻、短打,都有全备的技巧, 不偏重任何一种打法。
八极拳在技法上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讲究“挨、撞、 挤、靠、崩、撼、突、击”等技法,在近距离内体现连珠炮式的打 法,攻防意识极强,最重顶、缠二法,这是八极的精要,也是“六 大开”“八大招”之核心。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技法,始 终贯穿在八极拳的所有招法里,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指上 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之劲发力的十字整力;“抱”是指 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于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指以 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 “挎”是指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 缠缠臂。拳谱中是这样解释“六大开”的:“一打顶肘左右翻,二 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 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八大招”是八极拳技法的核心,是历代八极拳名家归纳的精 粹。它们不只是八个简单的技法或招势,而是由几个凌厉的技法组 合而成。之所以称为大招,是因其技法巧妙、劲力暴烈,杀伤力极
① 武兵.八极拳[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大,所以是轻易不传的绝招。“八大招”指“阎王三现手”“猛虎硬 爬山” “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 “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 “黄莺双抱爪”“立地通天炮”八种招法。
劲力是武术拳种的核心元素,劲力几乎一致被认为是经过长期 训练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与武术技法相融的肌肉力量。任何一种招 式,都要伴随一种劲力来使用;同时,任何一种劲力的使用,都要 凭借于一定的形体动作,这就是劲力与技法之间互为依存的辩证关 系。可以说,力是劲的基础,劲是对力控制和使用的能力。
八极拳是力量型拳法,在劲力上追求挨、撞、挤、靠、崩、 撼、突、击等劲法。八极拳的劲力以短促暴烈为主,讲近身、顶 缠,以突发的贴身冲撞制人,可称为“短中之王,近中之魁”。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 象描述。“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 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力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 用“身如弓,拳似箭”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 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有摧枯拉朽的气 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 有力的存在,就像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劲力有十字劲、缠丝劲和沉坠劲三种。
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 了 “十字”中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携气即四肢百骸向下 沉坠的劲,同伸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 “十 字,,中的一竖。关于十字劲还有一首口诀,即“头顶青天,脚扎黄 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缠丝劲就是螺旋劲,即发力时必须直中带旋,旋中求直。直者 求其速达,旋者求其劲锐,直中有旋,方能调动周身百骸之力施于 一点。沉坠劲,沉坠顾名思义就是松沉,松透了自然就沉,再加强功 力于精、气、神三催,久之功深气自沉。
八极拳的全部招势都离不了这三种劲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 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有的招势中表现出一种劲力,有 的招势则是三种劲力的综合体现。
八极拳以双脚就地取力,有“八极脚不离地”之说。
震脚也叫“打跺子”,又称“跺子脚”。即一脚提离地面约二 寸,随之全脚掌迅速落地下震,五趾抓地,一脚为单震,两脚跳起 同时落地为双震。震脚时发“哈”声,这是八极拳非常鲜明的一个 特点。闯步是一脚原地震脚之后,另一脚迅速向前冲出,身体随之 向前闯撞成马步姿势。碾震是全脚掌着地,脚跟提起内转或外转落 地的震脚,同时发“哼”声。
八极拳震脚时的“哼” “哈”二声就是为了发力打出整劲,意 到、气到、力到,将三者融为一体.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武术大师张克俭认为,劲力是力量、速度与呼吸吐纳的结合。 而八极拳中操气的运用恰恰吻合了这一观点。因为摞气是构成八极 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 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打跺子”时发出的“哼” “哈”二声就 是撮气的具体体现。撮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主要方法 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 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 辐射。
八极拳应敌时,行走如龙,威猛如虎,沉稳如熊,敏捷如猿, 精灵如鹿,扑击如鹰,突撞如驼,手、眼、身、法、步随意一体, 并发挥到极限,即心态极稳,胆量极大,身法极快,出手极狠,力 道极强,技法极妙,时机极佳,目标极准。
八极拳最重贴身靠打,猛攻硬闯。“逢闪必进,逢进必闪,闪 即进,进即闪”。八极讲究“破门”而入,即出招抢攻对手正门, 强行打开对方的防守,以对手的胸腹为主要攻击目标,素有“八极 如虎威猛”之称。
八极拳技击歌诀有“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撞挤靠,下打吃根 埋根”之说,讲求三盘连击,招法连贯,进发退稳,“身不舍正门, 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或彼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 招,随即用崩开裹进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爆发。要求眼随手 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攻,长短兼施,做到攻中有防, 防中寓攻。
此外,八极拳中的“打跺子”在实战中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突然改变发力的方向,改变对手与自己之间的态势, 同时还能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冲击。
任何一种精妙的拳术,要在搏击实战中充分发挥其技术,依靠 的是快捷灵活的步法,而八极拳可以在快速移动步法的同时施展拳 法,做到手眼身法步相合一体。八极拳技击有“眼快在于心,手快 在于身,身快在于足”的要诀。其实,决定胜负的只是一个“快” 字,即所谓“进招快如风,胜负即可分”。
八极拳演练时,要求含胸拔背、顶项直腰、沉肩坠肘、气贯丹 田、实腹敛臀、圆裆扣膝、固足。踢腿不过裆,震脚闯步如穿石人 洞、落地生根;出手如箭离弦、快似闪电。其身法特点是十大形 意,即“龙、虎、熊、猿、蛇、鸡、鹿、朋乌、鹤、驼”十种动物在 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 横”的“十大劲别”,在八极拳法中都有体现。
练习八极拳时要明三节,否则“上节不明手忙脚乱,中节不明 全身落空,下节不明足多而跌”。三盘连击时,上盘施以顶抱缠拿, 擢砸劈挑;中盘施以挨撞挤靠,崩撼突击;下盘施以旋转进退,摆 扣锁捆。
(三)八极拳的技术体系
八极拳又名“开门八极拳”,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 八极定乾坤”,它是我国传统拳术中的一种。八极拳以其刚烈雄健、 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八极拳是一个完备的武术拳派,不但有完整的理论,而且还有 拳术、器械、功法和技击等体系内容。
历经近300年的不断发展,当下已有马氏、吴式、李氏、刘 氏、霍式等八极拳门派,但整体内容大致相似,仅是风格微存不同 而已。
不管是哪门哪派的八极拳,其技法核心皆为“六大开” “八大 招”。“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手法,其中顶法六 个,抱法六个,担法两个,提法两个,挎法一个,缠法四个。每一 种手法都有较强的技击性,简朴刚烈,凶猛异常,均是八极拳的主 要技击手段。
“八大招”是八极拳的动作组合,每组可单独练习,也可连在 一起贯穿练习,是八极拳的技击散手,和“六大开”有异曲同工之 妙,可合而不可分。八大招有:“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 门三不顾” “霸王硬折缰”“迎封朝阳掌” “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 爪”“立地通天炮”等。
现今主要流传有三路,第一路是八极架,也称八极小架或小八 极,第二路是八极拳,也称大八极或八极大架,第三路是八极对 接,也称对接趟或八极对练。,三者都是以六大开门劲法和八大招法 为核心,即以“小八极奠其基,大八极肆其术,六大开极其艺”。
八极小架是最基础的套路,由二十余个动作组成,是以“两仪 式”为基本架子演变出来的套路。套路虽然不长,然八极之手法多 蕴含其中,很吃功夫。整个套路编排巧妙,动作朴实,内涵深奥, 它“易学、难精”,即学会容易,学精很难。
浏览2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