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当武术的内容和特点武当武术的内容武当武术,是指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武术流派。武当武术植 根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把 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 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武当山内家功夫自成一派,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已形成较多 种类,可归纳为拳法类、器械类、功法等。武当武术是武当地域 拳种的一个群称。武当拳术有武当纯阳拳、太乙五行拳、简化武当拳、武当太 乙逍遥掌、松溪短打、太极长拳、武当霹雳掌、闪电红阳掌法、 八卦吸魂掌、武当乾坤铁掌功、武当天罡掌、阴阳五行追魂手、 武当分筋错骨缠龙手、两仪点穴术、武当五行重手法、黄泥阴手 掌、武当太乙绵掌、武当阴阳八卦掌、武当密传太极拳、武当纯 阳拳、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三十六阴阳手、鱼门六合拳、武当太 和拳、游身八卦掌、云房太极拳、九州棍、武当神功太极拳、四 合一太极拳、龙形八卦掌、混元掌、十八式太极拳等。武术器械套路有武当剑、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 路、武当纯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 鞭、形意刀、武当蛇形剑、春秋大刀、双刀、八卦刀、苇棍、双 刀、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武当丹派剑术、醉八仙剑、 玄武棍、丹剑、太极剑、太极枪、八卦滚手刀、松溪棍等。还有 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八卦转刀对练等。武当剑乃武当门派嫡传之武当山护山剑。武当剑有单剑、对 剑和散剑等。其用法是由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 洗、压、截、劈十三势应用变化而成。武当剑讲究太极腰八卦步, 有天地人三盘姿势和动作。剑法体用结合,姿势优美明快,以洗 练取胜。武当剑击刺翻飞、夭矫活泼、剑无成法,因敌变幻,虚 实互用,端倪莫测。武当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数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 中的拳术。后世传习者多以转掌的走圈似循八个方位的连线来练 习。武当八卦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圆走圈为基本运动 形式。走转的足迹路线分为走阴阳鱼、走八卦图、走九宫等,它 充分发挥掌的优势,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拨掳之巧, 形成了该掌系手法几乎全是掌法的特点。八卦掌不仅是一门技击 术,也是一门健身术。武当功法类有武当明目功、武当活血功、铁布衫功法、武当太 乙五行神功、武当七阴七阳追魂手、武当神功二指禅、武当粘衣十 /微、五行养生秘功、易经运身功、武当自然外气功、武当太阴神 功、武当大力鹰爪功、寒暑铁布衣功、武当太乙雷掌功、松溪童子 功、武当轻功、武当地龙功、九龙狮子功、武当玄真功、武当乾坤 铁掌功等,这些功法都是目前武当练养功法中的瑰宝,而且有技艺 十分精湛的传人。很多人参加国内外表演或比赛,获得过不同层次 的大奖①。武当武术的阵法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②。武当暗器有绳镖、脱手镖、单筒袖箭、梅花袖箭、流星锤、 柳叶飞刀、飞蝗石、飞爪、飞叉、飞钱、掷箭、飞刺、狼牙锤、 铁蟾赊、金钱镖、铁橄榄、龙须钩等。武当武术的特点武当武术多用龟蛇玄武的特征取象、以形喻势的手法创造武 术,其用意不是仅仅停留在动作表面上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 把自己对龟蛇玄武的崇拜,渗入到武术动作中。龟的多静少动、 吞吐呼吸、清静无为的特点在武当武术,特别在武当气功中都能 体会到;蛇的灵活机动、飘忽不定、连绵柔软的特点在武当拳中 总能看到。武当武术的许多功法、招法命名与龟蛇有关,如金龟 藏身、神龟缩首、龟息蛇咽功等。武当拳拳理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密切关联,运行变化, 相生相克,既对立又统一。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 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对该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内家拳将道教气功练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 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 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武当功夫为何称为内家功夫,这与其养生主旨是有关系的。 武当功夫一直是围绕道家内丹修炼这一主旨展开的,它将内养作 为追求的第一目标,武当武术以内养为本,技击为末。武当太极 拳在行功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强调精、气、神、力、 功的协调,讲究内丹修炼中的调心、调息、调形的巧妙应用。练 习武当太极拳达到一定层次后,即可增加生命的活力,取得祛病 益寿之效。如今太极拳风靡全球,可以说武当道教界为世界养生 做出了重大贡献①。练养结合是武当武术最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武当山乃道教 圣地,武当武术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并把道家养生功法与 武术练功方法相结合。武当拳在技击上的特征具有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后发 先至的战术原则以及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和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 果①。武当拳看似柔软,但却内藏生机,变化无穷。武当拳讲究手 脚并用,以擒拿为主,常运用于防守自卫,非困不发,纯用内功。 武当拳的传授非常严格,它注重武德,规定不准爱财,不准贪色, 不准结交官府,不准忘恩负义②。二、武当代表拳术: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为明朝龙门 第八代传人张守性所创,他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发挥而成, 此拳为武当山秘而不传之拳技。1980年金子毁(1904—1985年) 在山西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中表演了此拳,震惊四 座,因而公之于世。金子强后被邀返回武当山,传赵剑英,赵剑 英传现任武当拳术教练钟云龙道长。金子强,原名爱新觉罗•溥徵,为清皇室子弟,宣统溥仪乃 其长兄。金子强于1929年上武当山随李合林学此拳,一直秘练不 传,直至1980年才公开表演。此套路技巧高,拳理深,一直被视为武当山镇山之宝,即使 现今武当弟子,能得学此拳者寥寥无几,非有为之道徒不得其传。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步法身法均贵柔而用刚,朴实而无华。其 技击方面则注重擒拿,包括锁颈、封马、擒臂、脱腕等技法。又 善用“插槌”,即以第二指关节击打,并用身法步法增强其击打威力;其特色是首先封锁敌人前脚,进而摆膝跪压敌方小腿,轻则 封腿令其动弹不得,重则断其胫腓,又上下相随,同时间施以缠 丝劲使出插捉,击打敌人肋骨。另外,其掌劲多沉重而具爆发力, 以松柔为基,劲从内发,充分表现出武当内家功夫之特点。武当 太乙五行拳的基本特点为:桩式沉稳,架势紧凑;腰随胯转,肩 胯相对;两手环抱,脚走弧线;绵软缠绕,走圆化柔;动如蛇之 行,柔似蚕作茧。武当太乙五行拳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 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茧, 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三、武当弟子演武央视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武林大会》独具创意地通过央视公 众媒体将中华传统武术十大不同风格特点流派以同门弟子较技打 擂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武林大会的口号是“还原真实武林”,突 出的是一个“打”字,决不用花拳绣腿做节目。与武术散打不同, 武林大会选手不分体重级别,不带拳套,比赛时每场打3局,每局 比赛两分钟,两局之间休息半分钟,以计算点数决出胜负。“无拳• 套、无级别、无演绎”的擂台比武形式是《武林大会》最鲜明的 标志。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武林大会》节目,武当太乙五行拳 参加《武林大会》的擂台赛活动,作为2007年度央视《武林大 会》的八大参赛拳种之一。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武当太乙五 行拳海选擂台赛于2007年4月9日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开赛, 《武林大会》顾问、资深武术家韩建中,中国十大武术影视红星、 《武林大会》裁判、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陈永霞,及央视五套的相 关制作人员莅会指导参与此次擂台赛的开展与录制工作。此次比 赛扩大了武当武术的影响,增加了人们对武当武术的了解。2007年4月19—20日,40名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参加了本次 擂台选拔活动,他们将在此次“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的擂 台上,尽显传统太乙五行之二十三式擒扑技法,通过严酷的对抗, 最终选拔出18位高手,进行最后的“决战”。2007年7月24日央视《武林大会》武当太乙五行拳比赛正式 开始。周晋波在2007年度CCTV-5举办的《武林大会》比武中, 经过残酷的130多名中外高手海选,进入40强,再进入18强。在 2007年5月,周晋波一路艰辛拼搏,过关斩将,夺得武当太乙五 行拳2007年度总冠军。2008年3月6日晚7: 30,在中央五套C CTV-5举办的一年 一度的《武林大会•武林盛典》比武中,周晋波作为武当俗家弟 子,代表武当太乙五行拳应邀参加八大拳种之间的对决,战胜了 五祖拳的王阳腾,获得年度最佳敢斗奖。

浏览2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