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拳在练习中,须具备顶、拧、磨、翻、蹬、猛、顺、 冲、透、绝等几种劲。顶,就是说在出崩拳时上中下全身都要有向前顶的劲 力。头部的天庭要向前顶劲:前拳的食指和中指要有向前的 顶劲:前腿的膝关节要有向前的顶劲一拧,有增劲聚力的作用,所以在练习崩拳时,腰部要有 拧劲,腿胯要有拧劲,拳臂要有拧劲。腰部拧劲,能使腰间 筋骨肌肉以及内气拧聚合一,从而促使腰间增聚劲力。同时 腰间的拧劲,可以促使胸椎和背部的拧转,而脊背的拧转, 又能够促使两肩的抽肩调膀,发出肩与膀之根节的催劲。腰 部向右拧转,可使右腰间的劲气向上转发至左肩胛骨而透于 左膀,并催劲至肘至手;腰向左转,可使左腰间的劲气向上案发至右肩胛骨而透于右膀,,并催劲至肘至手腿胯的拧劲(半步崩拳主要是在于右腿),不但可以增大 下肢的蹬劲和支撑力量,而且可以使周身增大稳固性,所以 在发出右手崩拳时,右下肢应有向左的拧劲,以增大支撑力 量多当打出左手崩拳时,右下肢应有向右的拧劲,以增大蹬 劲。
臂部的拧劲,就是要将肩部、膀部和肘部传送来的劲力 拧聚在一起。臂部的拧劲要与拳的拧劲同步进行,也就是为 了使臂部中的经筋、骨骼、.肌肉、劲气、气力相合为一,使 尺榴二骨在阴阳的互易变化中,增大上肢的冲击力。对于臂 部和拳的拧转,要求转够九十度,如拳在脐前为阴拳时(即 拳心向下),出拳时须向外拧转九十典,使拳到定点时变成半 阴半阳的立拳(即左拳拳心•向右,右拳拳心向左力 如果拳在 脐前为阳拳时(即拳心向上),打出拳时则应向里拧转九十 度,到定点时同样成为阴阳拳(即立拳)。总之,无论是出拳、入掌,总要“身以滚而进,手以滚而 入,直者无力,拧者劲增,.就象拧麻绳似地,把分散的劲力 拧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劲。拧劲,也就是螺旋劲或称螺丝劲,这种劲力在运用中不 但可以得到劲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从中得到速度,和巧 妙。例如,要在一块铁板上打眼,如果要使用冲床来直接冲 眼的话「不但费或,顾且也很容易使冲床本身因受到物体的 反冲击力而损坏;如藁采用麻花钻头来钻眼的话,就可以省 力地达到打眼的目的。所以在打出崩拳时(其它钻拳、炮拳、 栽捶等均同),一定要有滚转的拧劲一因为在拧转之中,可以 产生一个圆的运动,在这个圆的运动中自然又产生出一个圆 心,这个圆心即成为整个力量的集中点,如果把这个集中的 力量打在对方身上,不但有很大的冲击力量,而且有深入体 内的钻透力量。所以说从旋转中既可以求得劲力的集中,又 可以求得速度和巧妙。
磨,在拳经中云:“磨胫磨劲,意气响连声工“出洞入洞 紧随身”,都是重在一个磨字。因此在练习崩拳时,不仅两手 要有互相磨擦的劲力,更主要的是两肘与两肋要有相磨的劲 力。两手的相磨要重在所出之手与所入之手的磨擦两肘与 两肋的相磨,要重在回肘与肋的磨擦,如此才能促使前拳的 爆发寸劲。因为拳术的运动规律,总是先储而后发,所以在 崩拳中如果回收的肘与肋部没有互相磨擦的劲,那么另一只 所发出的拳也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劲力。这就是手不空回。回 是为了更好地出,回劲(相磨)愈大,出的劲力也就愈大。翻,出手要钻,落拳要翻,是崩拳运用爆发寸劲中的技 巧。具体地讲,就是崩拳在出拳的运行过程中,拳和臂要同. 步拧转,当拳接近终点前的寸间,拳面要突然向下翻(即由 平面的垂直,变为向下倾斜的四十五度),使前拳既有向里的 拧转劲,又有向前向下的翻钻劲。蹬,拳经中云:“两足全凭后足蹬,后足不蹬也是空”。所 以在崩拳中,无论是打左崩拳还是打右崩拳,后足一定要有 蹬劲。只有蹬劲,才能使起于后足的劲气,循下肢而上于 腰,然后由腰再传送到肩胛骨、膀,肘而达之于手•且后足 之蹬劲,可以催发全体向前的冲劲(劈、钻、炮、横等拳也均 同于此)。
猛,是突如其来、迅猛异常的意思,要出其不意,攻其 不备,见洞犹豫为坐失良机。所以在对方一旦有了漏洞之 时,我方之拳必须迅速出击,乘虚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给以有力的打击。其迅猛犹如拉弓射箭一般,好似箭在 弦上、弓张满月,一旦触发,则脱弦而出。学习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艺,都是为了“学以致用工何况 拳术更是技击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以保家卫国、伸张正 义、克敌制胜为目的(当然锻炼身体也是练拳之宗旨,但练体 也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因此学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必 须带有“敌情观念力才能在练习时做到进退灵活、出入猛烈, 心中有敌要毒,眼前有敌要尖,手前有敌要狠。不发则已, 发则迅猛,要体现出“身如弩弓、手似药箭”之毒。顺,练习崩拳时,意、气、劲、力、拳、臂、身、形都 要顺。意要有直透之意,气要有充足之气,劲力要有直达之 劲力,拳要直而平顺,臂要拧而顺发,身要挺而弩发,形要 舒展而大方。故肩要按而顺出,膀要挺而顺撑,肘要垂而顺 催,拳要滚而顺入,身要滚而顺进,手、足、鼻三尖要相对 顺列。三尖相对主要是取上中下合一、劲力不散、锐利无比 之意。前拳虎口要对准自己的心口(中崩拳),劲力发放时要 做到横劲竖发、曲中求直方为之顺劲。
速度与力量冲,一方面是讲速度,另一方面是讲勇气的。逢敌交手, 勇进者生,怯退者亡,足踏中门往里钻,如蛇吸食敌难变, 故足贵冲进;两手好比两扇门,手不封闭难进身,故手贵冲 进;头不进则身无首领,故头也贵乎冲进手身不进则手足全 无催力,故身也贵乎冲进。总之,上欲进则下必随,下欲进 则上必领,上下进必中节攻,中节进则上下和。一进七进, 全无半点抽扯之意,才能发出全身之冲劲.但是,须强调说 明,学者在练习时,不能只顾向前冲进;而出现全身前栽之 弊,所以要求在打出右手崩拳时,右肩不可超越左腿的膝关 节,身躯在发放抖劲中,要借转抖中的回弹力,迅速恢复自 身的中正和重心的稳固。若无回弹力即有被对方领膜趴跌之 危险,所以回弹力在形意拳中有它的独特用意。透,拳未发时,首先要有穿透敌人身体的意念。拳发出 洞时,气要有穿透敌人五脏之势。拳发至敌身时,劲力要有 穿透敌人脏腑的透劲,拳虽打在敌人的胸腹,然意则在敌人的 腰背。发拳时在拳的运行过程中,劲宜先蓄而后发,气宜先小 而后大,拳宜先松而后紧,当接近敌身前的寸距离时,吐气宜 开声,发劲宜突猛,握拳宜攥紧(要攥到不能再紧的程度)。在 寸劲的爆发时,要爆发得最猛最烈,冲击力和弹抖力要发得 最整最大,但在意念上仍应有打倒还嫌慢和打死还嫌不狠不 毒之感。总之,拳出如利箭,要有穿林透物之狠、迅雷不及 掩耳之猛、势不可当之凶,才能爆发出狠、毒、快的透劲绝,绝者抖也。是一种刚中之急,急中之刚的抖绝劲。 在内家拳中,抖绝劲也称爆发劲,是运用在“寸”中,而不是 运用在“尺”中的。如果爆发劲使用在尺距离时,就会因运行 的距离较长而增大运行中的劲力消耗,如果爆发劲力使用在 寸距离时,就会减少消耗而达到名副其实的“爆发”。例如, 我们用手捉住一根拉簧或皮筋的两头,然后将它拉长,当一 手突然松开时,被放松的一头,就会迅速向前运动,然而在 这段运动中它的劲力并不大,产生的也不是刚猝之劲,而当 它达到运行的终点时,就会在一瞬之间产生出它最大的、最 集中的爆发弹抖劲,这就是形意拳中所求的寸劲和绝劲。有 了这种抖绝的寸劲,才能使拳在击出后迅速恢复原位(指 崩拳应伸出的长度),然后再发动进攻,这种连续不断的运 动,也就是拳经中所讲的“崩拳似如连珠炮”(同时也包括左 右两拳的连续互换运动。
浏览2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