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体势的桩功和劈拳的练习中,气血主要是以贯通这 两条经脉为主,同时也锻炼了手少阴经筋和手太阳经筋的坚 韧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气血贯注于神门穴,在手上有较明 显的阴阳、刚柔之别。气贯神门,在手掌的外沿上,尤其是 掌根小田部位可以成刚成实,而在拇指根节一端的鱼际,则 成虚成柔,这就是在同一只手上,既有阴阳相合的气血,又 有刚柔相济的劲力。在三体势中,因其所求的劲节不同,所以掌型的练法也 不相同。第一种是单合掌,也叫柳叶掌。要求将四指(即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伸展,拇指宜屈曲前伸。这种掌的 劲节,既可以贯注在小指一侧的掌外沿上,又可以贯注在四 指的中节上。劲气贯注在掌的外沿上,主要是求其有劈劲; 劲气贯注在四指的中节上,主要是求其有按劲。但在练习时, 这两种劲不用以混在一起,必须分别练习。

单合掌出现在三体势中的角度,仍然应符合纵向和横向 中的两个四十五度。第二种手型要求五指和整个手均放松,不可以含劲,要 自然地呈现出似掌非掌、似拳非拳,形成自然勾曲的形状。 这种手型运用在三体势中,并不是为了练习手上的功夫,而 是为求暗劲功夫,锻炼内劲的转移和变化(即将手下的劲气 转移至肘尖及前臂的尺骨上)。这种桩功,应该在明劲功夫 练好之后再练,否则气劲力仍不能得到手,气通上肢也难达 到。第三种是八字掌,也叫麟角掌、羊角掌。这种掌型,主 要是取其以“食指为枪”之意,而且有勾挂、刁领之灵。其劲 力应主要贯注在拇指至食指之间的虎口上。在气血的运用 上,八字掌主要运用的是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太 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贯膈膜而入于肺,再出中府穴,经云门 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 太渊穴、鱼际穴而止于拇指内侧尖端的少商穴,手阳明大肠 经,起于食指外侧之尖端的商阳穴,沿食指外侧上缘,经二 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谿穴、三里穴、曲池穴、手五里 穴、臂疆穴、肩鹘穴、巨骨穴止于鼻准另一侧的迎香穴。从 经筋来讲,它仍然是运用手太阴经筋及手阳明经筋。

第四种是剑诀掌(其掌型请参阅前图十八),这种掌型从 劲节上讲,主要是应集聚在中指和食指上,从气血的流注来 讲,主要是求其贯通手厥阴心包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 心包经,起于胸中,属于心包络,出胸循肋,由天池穴经过 天泉穴、曲泽穴、内关穴、劳宫穴而止于中指内侧尖端的中 冲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外侧尖端的商阳穴,循大拇 指一侧的臂上缘而止于鼻准另侧的迎香穴.从经筋的运用来 讲,也是运用的手厥阴经筋和手阳明经筋。第五种是形意掌,又叫虎形掌。这是在三体势中最常见 的一种掌型,它要求拇指屈曲而前伸,虎口呈月牙形之半 圆,四指要伸中有曲,从曲中求直,指与指之间要自然分 开,食指中正,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弯曲度和向内收拢的 度数要依次增大,四指象风扇叶似地有一个拧旋之劲。这种 掌从劲力上来讲,主要是要把内劲贯注在小田上及小指一侧 的掌外沿上。从经筋来讲,主要运用的是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筋。从气皿来讲,主要是贯注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尖端的少泽穴,经后谿穴、支 正穴、小海穴、肩贞穴、喘俞穴而止于肩中俞。手少阴心经 起于极泉穴,经少海穴、神门穴而达于小指内侧尖端的少冲 穴)。

第六种是鹰爪掌(其手型及要求请参阅第二章)。这种掌 从劲力来讲,主要是以中指领劲,然后贯满其余四指。从经 筋上讲,运用的是手三阴(即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经筋) 和手三阳(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筋)之阴阳六合经筋, 从气血上来讲,主要用的是手三阴和手三阳的经络(手阳明 为大肠经,通于食指之阳;手少阳为三焦经,通于无名指之 阳,手太阳为小肠经,通于小指之阳J手太阴为肺经,通于 拇指之阴;手厥阴为心包经,通于中指之阴J手少阴为心 经,通于小指之阴)。总之,手在三体势中,由于所求的劲节不同,因而所运 用的经筋、经络也各有其主,手型也多变各异,学者可以根 据自己的锻炼目的来选择练习,或者是分别练习。

浏览2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