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五(1869-1953年),湖南慈利县人,又名星武,字慎 魁,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中国武术家,是自然门的一 代宗师。清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初三杜心五出生于张家界市 慈利县江址岩板田,后迁居熊家庄白岩峪。父杜桂珍,曾任清军 都司。杜心五资质聪慧,幼承父教。父谢世后,9岁习武,曾拜数 名拳师习少林拳械及鹰爪拳、梅花桩等。13岁已有武名,后从徐矮子习自然门武艺,尤以此艺更精,因以腿功著,世称“神腿杜 心五”。从塾师学,并先后随武士严克学南派拳术,从道士于虎习 武当拳,又延徐矮子(四川人)来家授艺。徐矮子返川后,杜心 五去渔浦书院读书,后又去峨眉山向徐矮师专攻自然门轻功。因 武艺超群,被重庆金龙镖局聘为镖师,走镖川黔滇桂,保护商旅 安全。杜心五毁黑店,灭盐枭,行侠仗义,誉满南北,故被称为 “南北大侠”。数年后辞职回家,去常德高等学堂读书,嗣后考取 公费赴日留学。1904年夏东渡日本,先在东京百科学校补习日文, 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留学期间,经宋教仁、覃振介绍加入同 盟会,并主动保卫孙中山的安全。杜心五留日期间,曾和日本著 名相扑师斋藤一郎在东京日比谷公园比武,并赢得胜利,因而名 噪东瀛。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士,又被称为神腿。 有一次,慈禧太后派宦官张某赴日,密谋收买日本浪人剌杀孙中 山,杜察觉后将张处死。杜心五曾在东京保护黄兴、宋教仁、柳 亚子等人,帮助他们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活动。杜心五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并不是每天跟随孙中山,主要是 遇到重要会议时,由杜心五组织几个人在场外负责保卫工作,此 外便是承担在车船码头负责接送孙中山的任务。后来,宋教仁在 上海遇刺殉国,那次杜心五没有同去,如果杜心五去了,也许能 够避免被刺杀①。1912年5月,杜心五任直属第一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 一带)技正兼农事传习所气象学教授。在农场会办任内,他曾去 嵩山少林寺与高僧静空切磋技艺;任气象学教授时,曾收农大毕 业生万籁声为武术门徒,传其衣钵。万籁声后来成为著名武术家。 他在《武林学宗•杜心五老师小传》再版小序中写道:“追随杖 履,倏已七稔。余之得窥内家藩篱,兼聆禅解,杜师之赐也。”1921年,杜居北京西直门酱房大院6号时,其同学天津大公 报社长张季鸾介绍四川气功师刘神仙到杜家,向他传授气功和医 术多年。1928年秋,杭州举行全国国术大赛,杜受聘为评判员, 应邀表演了 “走圆场”。他先在台中央走圆圈,继而越走越快,终 则戛然而止,站立不动,面不改色。观众瞠目咋舌,叹为观止。 此后,杜寓居南京鼓楼饭店,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孙楚、楚溪春 等多入,曾登门求教。何键主湘时,杜心五回到长沙。何键请杜心五创办国术馆, 杜心五荐万籁声任馆长,另一门生李丽久担任何部武术大队长。 1938年日军犯湘,杜携眷挈徒一行20余人回到慈利白岩峪老家, 仍要求门生天天练功不辍。1939年杜心五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 委员会主任,在各地发展党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20世纪30 年代初始收徒传艺,名徒有万籁声、郭风歧、李丽久等。新中国 建立后,曾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 委员。953年7月8日杜心五病逝于长沙,终年84岁。著名画家徐 悲鸿在对杜心五的唁信中称“心五先生卓艺绝伦,令德昭著”。二、武术教育家 万籁声万籁声(1902-1992年),武术教育家、技击家,字常青,湖 北省武昌县人。自幼喜爱武术,中学期间,从同学中擅武者习之。 1920年考入国立北平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从赵鑫洲、 杜心五、刘百川、杨畏之、邓芷灵、王显斋、王荣标等学习武术 内外功、道功与药功。因其刻苦好学,悟性亦高,深得拳功之真 谛,成为自然门拳法一代宗师,并为六合门、罗汉门、张三丰太 极拳等主要传人。1928年在南京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在数百人中成绩列为第 三等(中等)。同年偕顾汝章到广州创办两广国术馆,任馆长。 1931年到长沙创办湖南国术训练所,任所长。1933年应邀赴香港 主持武术比赛大会。1934年,出任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抗日战 争期间,在重庆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国术总教官。1940年赴福建 创办永安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任校长。1944年任福建农学院体育 教授。1951年万籁声退休,专事骨伤科研习与医疗,1956年、1957 年分别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1992年受特邀出席第一次全国武术 工作会议。万籁声长期从事武术著作撰写与教学工作。早年撰写 的《武术汇宗》,据说是中国近代首部武术专著。后又陆续著有 《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自然拳法汇宗》、 《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 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 之道》等。他在教学方面,贡献了毕生精力,1991年,在福州开 办了万籁声武术馆,其门徒弟子遍及海内外。万籁声历任中国武 术学会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福州市武术协会顾问组长,市武术馆名誉馆长,武当拳法研究会 总顾问等。三、 湖南武术名人一陆占山陆占山(生卒时地不详),20世纪30年代湖南武术名人, 1931年参加湖南第一届国术考试,获第二名。1932年2月湖南国 术训练所成立时担任教官,1936年该所改为国术馆,仍担任教官。四、 湖南武术名人 唐徽典唐徽典(生卒不详),20世纪30年代湖南武术名人。1931年 9月参加在长沙市教育会(现农业厅)中山堂举行的湖南省第一届 国术考试,获第一名。1932年与柳严森研究合作创编的“万法归 宗”拳种在长沙地区传播,该拳种于20世纪40年代由柳严森著 书出版。五、武术作家——向恺然向恺然(1889—1957年),字向逵,祖籍湖南平江县,生于湘 潭。笔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自幼酷爱武术,初从私塾先生学巫 家拳,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名鼎鼎的武侠小说家,五岁时读诗 书,习武术,文武并进o 1906年赴日本东京宏文书院攻读政法, 从王志群学八卦掌等武技。1911年回国,1913年在长沙与王润生 创办“湖南国技学会”,旋受聘为第一军军法官。留日期间,认识 著名武术家王润生,学拳习武,日不间断,技艺精进。就读于东 京大学时,一次与柔道高手松平比赛,向伸腿欲将对手勾倒,不 料出腿稍高,误碰松平小腹,评判诬其故意伤人并邀来警察干预。 向恺然特邀评判及警察至场外,对准电杆一脚踢去,电杆表皮大 块落地,因说:“松平的腹部,总没有电杆结实吧,若在下有意踢 他,起码也会踢他个窟窿啊!”评判和警察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1915年因随江西革命军总司令董福开倒袁而被捕。后获释来到上 海,专事武侠小说写作。1917年在上海创设“中华拳术研究会”, 开始撰写武侠小说。1932年回长沙,任湖南省国术训练所秘书, 1934年调民众国术俱乐部工作。1956年任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观摩 表演大会裁判。出版有《留东外史》、《留东新史》、《江湖奇侠 传》、《侠义英雄传》、《玉镯金环录》、《江湖异人传》、《铁血英雄 传》、《拳术新传》、《拳师言行录》及合著《国术大观》等十多部 著作。其中《江湖奇侠传》曾轰动一时,并一续再续,直出十八 集。明星影业公司曾节选一段,拍制成电影《火烧红莲寺》,久映 不衰①。① 周简段.神州轶闻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88.六、 “湘西王”——陈渠珍陈渠珍(1882—1952年),湖南凤凰县人,湘西精武学校创办 人。幼年读私塾时就学得一身好武艺,才华出众,为“湘西三杰” 之一。1903年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分配益阳任见习教官, 后调49标新军任教官,1908年英军入侵酉藏,受清政府派遣援 藏,击退英军功升管带。1929年任湖南湘西行署主任兼34师师 长,人称“湘西王”。1932-1934年在湘西创办精武学校,前身为 湘西国术训练所,陈兼所长、校长,培养了一批湘西武术骨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七、 “拳王"——王润生王润生(1880—1941年),又名志群,湖南长沙县人,教授。 幼从杨昌济习文练武。后从何文广习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 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阳功、五阴功,合称“八拳”。1905 年,留学日本,人同盟会,为会员保镖,曾与黄兴同练“八拳”, 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研究日本柔道。曾将柔道名家田野清太郎 摔倒三次,被誉之为“拳王”。1912年归国后,在上海击败俄国大 力士多维诺夫斯基,誉满申江。1913年与向恺然等人在长沙创办 国技(即武术)学会,招聘名家研究、传授武艺,学生达数百人, 为当时武术开禁起了积极作用。1915年向吴鉴泉习太极拳,并创 编了《太极操》一书。1916年又应向恺然之邀赴沪授艺。1931年 再渡日本,考入帝国大学体育系,课余在大森俱乐部习练武技, 并向部分中国留学生传授“八拳”。1928、1933年先后任两届国术 国考评委。1934—1940年任湖南大学体育教授兼教武术,曾先后 兼任精武会湖南分会武术教练和湖南省国术俱乐部董事会董事, 并教授太极拳。1941年夏在日军轰炸辰溪中不幸殉难。
浏览3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