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字士行(259—334年),原籍鄱阳,永嘉五年(311 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曾封长沙 郡公,都督湘州诸军事。长沙市小西门外湘江边上有座高台,相 传是陶侃为民除害、射杀大蟒的射蟒台。他的墓在岳麓山南麓, 南门外灵官渡旧有陶侃祠。陶侃的后裔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 脍炙人口。桃花源在今桃源县南10多公里处,风景优美,游客流 连忘返③。根据陶侃射死一条吃人无数的大蟒蛇,为民除害的事迹,当 地人们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相传大禹在长沙治水时,降住一条兴风作浪的大蟒,将其压在禹王碑下。天长日久,大蟒逃出,化作 人形,跑到城内兴妖作怪。它逢人便说,七月十五日夜,天门将 开,有神仙搭天桥来人间引渡凡人,并鼓动人们沿桥上天,不要 错过这一缘分。城内许多人信以为真,到七月十五日夜,都到湘 江边观望。只见河那边真的搭过来一座天桥,桥上还燃着两盏天 灯。许多胆大的百姓果真踏上天桥,往河那边走去,可他们再也 .没有回来。陶侃“异而不信”,断定是妖孽“吐吞为桥”,诱骗人 们“渡引仙界”,于是在江边上筑起一座高台,以待妖孽再现。几 天之后,桥又出现了。陶侃站在高台之上,经过一番仔细观察, 认定天灯即为妖孽的眼睛,便操起弓箭,迎着天灯射去。顿时天 灯熄灭,仙桥缩了回去,天空中突然下起一阵血雨。陶侃立即传 令全城各家药店,3日之内凡有伤了一只眼睛的道士来买眼药,一 概不卖真药,而卖给溃烂之药。两天后,果真有一烂眼道士进城 买眼药。药店遵陶侃之令,卖给烂药。于是,这条兴妖作怪、吞 食人命的大蟒,在敷药之后,终于死在岳麓山上。二、沔水斩蛟从考古发掘出的化石可知,40万一60万年前,大约与北京猿 人同时,在沧浪水边生活着旧石器中期员U西猿人。沧浪水是古称, 汉江的一部分,它的清和浊与楚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战国末 年,屈原在《楚辞》中描绘了楚国的秀美山川和纯朴的民俗风物。 沔水即现在的湖北汉江,《孟子•离娄》篇上第八章和司马迁《史 记》中《渔父》也有对汉江的描写,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李白在《襄阳歌》中对汉水也有描述:鸩蟾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 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酷。此江若变作春 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与即西猿人共生的动物,有熊、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 犀、猗猴、鹿、牛等。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分析:“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 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比现在高2龙左右,正月平均气温 高3Y—5Y。”当时中原终年雨量充沛,草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动 物“蛟”,分布于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现在只存在于安徽宣城 等地。湖北楚史专家张正明说,“蛟”就是扬子鳄。中国的鳄鱼有两 种,一是湾鳄,生活在浅海,已绝迹;二是扬子鳄,已所剩无几。 扬子鳄需要食物丰富的大片河网湿地才能生存,江汉之间的古代 云梦泽,就是这种湿地。湖北简称鄂,古字为噩,就是指扬子鳄。 此后地方史编写中,记载发洪水为“起蛟”、“涌蛟”,这已不是实 指动物蛟,而是指产生像“蛟” 一样翻腾的洪水肆虐为害的现象。斩杀蛟龙多谓勇士英勇过人,为民除害。沔水即现在的湖北 汉江,在江汉云梦泽周围地区,历史上有四次记述斩“蛟”的事。 一次是在公元前5世纪,楚惠王大将次非在石首江面斩两蛟,二是 汉武帝从得阳(今江酉九江)渡江时,“亲射蛟于江中,获之”。 三是三国时吴国周处(236—297年)斩蛟。四是郦道元《水经 注•沔水》中记述的,东晋初年襄阳太守邓遐在汉江中斩蛟。楚国次非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 得宝剑于千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 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 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 王闻之,仕之执圭。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 剑者,其次非之谓乎!”《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 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触胪千里,薄极阳而出,作《盛唐极阳之歌》。遂北至琅琲,并 海,所过祠其名山大川。鲁澹台子羽赍璧渡河斩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卷 五》:“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挟舟,子羽 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襄阳太守邓遐入沔水斩蛟见《太平御览》卷六二引南朝宋盛 弘之《荆州记》:“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遐为襄阳太守, 拔剑人水,蛟绕其足,遐自挥剑,截蛟数段,流血丹水,勇冠当 时,于是后遂无蛟患。”对于“蛟”,唐代学者颜师古解释说:“许 慎云:’蛟,龙属也。’郭璞说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 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汉武帝“亲 射蛟江中,获之”,所杀获的,应当是鳄。三、伏虎驱豹1.徒手斗虎龙长卿龙长卿(1861-1946年),湘黔边境苗区妇孺皆知。他是民国 年间湘西苗族的著名武术大师。他的套路手法至今在湘黔两省边 境仍广泛流传,形成了苗拳中的一大流派。龙长卿,湖南省凤凰县夯滚寨(今凤凰县山江乡凉登村)苗 族农民。他并非武术世家出身,但从小心明手灵,力气过人,曾 于寨上跟别人学了一些拳棍。他家住在一座大山顶上,四面陡峭, 周围群峰拥簇,沟壑丛杂,小径如羊肠盘旋。一天,他挑一担谷子去山下溪水边的碾坊碾米,回家时天已 黑下来了。当他挑着100多斤大米翻过山坳行至“老虎口”时, 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准备好好地休息一下,身子横躺在石板上慢 慢地入睡了。不知过了多久,他忽觉得有个什么东西在触动他, 他睁开眼发现一只老虎正在嗅他的头。“啊呀” 一声大喊,他倏地 站了起来,本能地向老虎猛推过去。老虎受惊,仓皇向后一纵。也是天缘巧合,老虎这一纵迫于本能,不小心跌下万丈悬崖摔死 了,龙长卿侥幸脱命。然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竟传成了龙长卿 月夜打虎的故事了。龙长卿先后投师12人,学得最久者是苗族著名武术大师杨金 膀。由于龙长卿的诚心和刻苦,杨金膀将平生所学尽予传授。杨 金膀去世后,龙长卿披麻戴孝,亲自给师父送葬。后来龙长卿被 思南青杠寨人请去教堂子,打败了前来比武的刁和尚,从此,他 留在家乡一带教习苗拳。一日,一只猛虎进村危害乡民后窜回万溶江畔的一座竹山上, 藏于石穴中。龙长卿径直走往竹山中,往石穴攀缘而上。那老虎 伏在石穴口,见到人来,狂吼一声,居高临下猛扑而来。龙长卿 在岩窝中难以站稳,也不便迈动步法躲避,只得挺身相迎。当猛 虎扑来之际,他叉开两手,擒住虎的两条前腿往上一举,同时往 左右两边反扭。老虎前身离地,只有两只后脚在地上抓扒,两条 前腿被扭得不能弯曲,直直的像两根木棒撑着前胸,虎头高悬, 张着血盆大口而不能伤着龙长卿。此时,龙长卿亦无法打虎。龙 长卿和老虎相持许久,后在围观者的帮助下,长矛扁担齐下,将 老虎打死。龙长卿于万溶江打虎以后,名声大振,向龙长卿投师者日有 数十。时“湘西王”陈渠珍听说龙长卿武艺高强,厚金请他当保 镖。一次,军阀混战,龙长卿于大难之中救了陈渠珍的命。陈感 谢不已,且发现龙的武艺实在高超,便以苗家大礼和正规投师仪 式拜龙长卿为师。1932年,陈渠珍为了扩充军事力量,提高军事素质,专门成 立一支以武功为基础的特别战斗队,模仿傅鼐的“八千练勇”,招 收苗汉乡勇武士入军操练,聘请龙长卿为总教官兼大队长。龙长 卿因遵照苗族敬奉天王的习俗打黑色旗,兵士皆穿黑底白边衣, 故其队伍命名为“黑旗大队”。

浏览3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