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人员素养,解决“学” “训”矛盾


“体教结合”的主体是教练员和学生,只有双方从自身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 色,对于实行“体教结合”人才模式也具有关键作用。首先,作为教练员,除了 要对运动员提出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成绩,从多角度关注学生 的成长。而作为学生要想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不仅要掌握精深的文化知 识,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尤其是要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能够在身 体承受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好“学”与“练”的矛盾,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 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节“三级训练体制”模式

一、“三级训练体制”的概念及特征

(一)三级训练体制的概念

所谓的“三级训练体制”就是指学校对小学、中学、大学中那些有体育潜 质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其组成运动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科 学训练,从而使其不仅得到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另外,小 学、中学和大学阶段也是武术运动员训练的关键阶段。

小学阶段是武术运动员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挑选优秀武术运动员的 关键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讲授一些武术基础理论,激发学生兴趣,从 而为进入中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阶段是武术运动员学习的关键时期,这 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训练,是学生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阶段。通过 科学的训练,将这些高素质、高质量的武术运动员送进大学。大学阶段是武术运 动员成才阶段,这一时期要为其提供最前沿的武术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能否成 为更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至关重要,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基础上根据具体实 践,从而成为国家级的武术运动员。

“三级训练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小学基础阶 段一一中学关键阶段一一大学成才阶段,最终以高效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形 式为显现出来,由此可见高校统领着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小学根据教学任务 将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输送到大学,最后利用高校一流的场馆设施、教育与科研 等优势资源将输送进来的人才加以培养,最终形成“三级训练体制”的人才模 式。这种训练模式通过建立三位一体训练小组,将小学、中学和三级的人才培养 目标串联一起,共同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职责,通过以高校为统领, 加快促进中小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相比“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其 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竞技武术人才。

(二)“三级训练体制”模式的特征

首先,“三级训练体制”有效地将学生的科学训练与理论学习结合在了一起, 弥补了 “举国体制”下“三级训练体制”暴露出来的弊端。其次,“三级训练体 制”有自己的组织管理机构,既承担着学校内部的工作事宜,又承担着学校外部 的工作事宜,与体育部门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两者处于平行的关系。再次,“三 级训练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构中都配有专业的教练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专 业群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的体育竞技的人才培养 目标。最后,“三级训练体制”还可以根据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教学任务, 制定出分阶段的科学性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时间,更加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全 面性。

“三级训练体制”还建设了一套完善的训练网组织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准确 显示各个阶段管理与训练的关系,每一层的组织管理工作都要受到上一级领导的 监督,这个系统有效保障了中小学、大学之间的紧密衔接,防止断层现象的产 生。在学校里,武术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一样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专业的文化 知识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竞技训练,促进了武术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而且“三级训练体制”组织管理模式内的各项工作都是独立开展的,同时兼顾了 中小学与高校的衔接,形成了纵向梯队输送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竞 技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虽然在“举国体制”下我国 的体育竞技事业得到了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竞技体育人才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巩固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三级训练 体制”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总而言之,“三级训练体制”通过小学、中学和大 学三个阶之间的环环相扣,为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中 国体育竞技武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三级训练体制模式的优缺点

(一)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三级训练体制模式的优点

  1. “三级训练体制”模式为培养学生武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 保障


“三级训练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且其结合 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力量,以学校为龙头,为中国体育竞技事业培养了一 批又一批的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武术运动员。另外,“三级训练体制”确保 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将武术运动员与普通学生放在同等地位, 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作用。

  1. “三级训练体制”模式为培养武术高竞技体育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三级训练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各个阶段体育设施和高科技软件 的使用,而且还加强了中小学和大学三个阶段的联系和作用,对培养出符合社会 发展的高素质武术竞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 文化知识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高,而且自身的竞技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二) 高校竞技武术人才培养三级训练体制模式的缺点

  1. “三级训练体制”培养模式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尽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体育竞技人才要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我国体 育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成效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三级训练体 制”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这个人才模式未能真正发 展成熟并形成体系,仍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再加上在具体实行 这个人才模式中,政府并未提供具体的政策扶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三 级训练体制”的发展,更阻碍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1. “三级训练体制”培养模式经费难以保障


要想“三级训练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有充足的经费作支撑,这一 点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体制”单一注重武术知识 理论学习的弊端日益凸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弊端,多元化发展的“三级训练体 制”得以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级学校都面临着场地设施不完善、 器械不健全等问题,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要。同时,还经常要面对经费筹集困难 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 “三级训练体制”的发展。

  1. 师资力量不足,阻碍“三级训练体制”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每个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区的师资力量 也严重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就相当充足,这必 然能够推动“三级训练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学校的师资力量就非常薄弱,相应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起来就相当的困难。同 时,有的学校承诺的对外聘体育教师给予课时补助的政策,经常没有落到实处, 这必然增加了 “三级训练体制”开展的难度。

三、"三级训练体制”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 依托地方高校的科研与培训实力,促进“三级训练体制”培 养模式的科学发展

浏览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