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在祖国医学经络学术指导下进行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络内走脏腑,外走四肢九窍,调节气血荣卫的运行,把人体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保持人体各部机能的协调与平衡。一旦人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经脉淤塞、气血失调就要发生疾患。运用按摩之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其不足、泻其多余、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强筋壮骨、通利关节、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松解肌肉及软组织。可改善人体功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一、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是以疾患病况,按经取穴,以穴位的需要决定按摩的各种手法, 互换使用,以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疗的效果。

手法有:按、摩、搓、点、拿、拍、捶、击、扣、揉、弹、抖、提、抻 拔、摇、旋、摆、捏、捋、舌、捻、压、顶、抠、掐等25种。

1.按法:分掌根按、拳面按两种。掌根按系上下左右往返于几个穴位之 间。拳面按则长时间用力按压在某一穴位上。掌根按多用于全身各部。拳面 按则多用于腰背部,能通经活络,开通闭塞,祛结散淤,消肿止痛。

2.摩法:是用掌根部和手背部。用活劲顺着肌肉纹理上下左右移动摩之, 多用于腰背、四肢及头部项间,化淤散结,消肿止痛,强腰固肾。

3.搓法:搓法与摩法大同小异,搓是用两掌相合,往返搓动,或用单掌根上下和横向推搓,均发力于掌根,多用于四肢、胸头肩背,功能通媵理 (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肌肉之间的空隙),开导闭塞,调和气血,增强肢体活动能力。

4.点法:用拇指指峰、食指屈曲的关节或屈肘以突出的鹰嘴部,点取某一穴位。沉力下压,此法为攻泻手法,多用于腰背四肢。功效开导闭塞,祛寒止痛。运用手法时,须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从事。

5.拿法:用五指或拇、食指叉住患处用力提拿,可快可慢,可轻可重。 但须视病情需要及患者体质而行。多用于四肢颈项肩部。功效能产生热气,疏通经络,活血调气,消肿止痛。

6.拍法:掌心微凹,五指自然并拢,往来拍打患处。拍打时单双掌均可,运用腕部灵活之劲由轻至重,由慢到快,往返上下左右,适用于肩、背、腰 及四肢等部。功能行血通络,疏松肌肉,消肿消痛。

7.捶法:用双手半握拳(五指屈曲拳心空凹)捶打全身各部。做连续不断的灵活捶打动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能产生热气,疏通媵理,活血顺 气,疏松肌肉,消疲解劳,旺盛精神。

8.击法:与捶法类似,所不同,此法是用掌侧四指敲击患处。动作要轻灵敏捷,快慢协调。适用于全身各部。通膜理,开关节,疏通经络,开通闭塞,消淤散结。

9.扣法:两手自然屈拢成凹形,用十个手指肚抓扣患处,动作轻快敏捷,适用于头部胸部,能使头脑清醒,消除面部麻痒,宽顺胸膈,消淤散结,止 晕止痛。

10.揉法:揉分定点环形揉和螺旋移动揉。定点揉是以掌根按于患处,运用腕劲灵活地做原位揉压。螺旋揉是用掌侧或掌背,运用腕关节回旋转动,做双向移动,轻重快慢幅度大小须适当。适用于全身各部。功能祛风散热,消肿止痛,松解肌肤,强筋壮骨。

11.弹法:是以十指肚部抓弹患部,适用于头、肩、胸、背部,功能开窍提神,清脑明目,宽胸疏气,止咳消喘,祛风散热,调和气血。

12.抖法:是双手握住患肢,用轻捷的手法,有节奏地缓缓抖颤,能通媵 理,舒展关节,产生热气,祛寒止痛。

13.提法:用两手拇、食指捏提患部皮肤,多用于腰、背部,能行气通络,疏松肌肉,解乏之痛。

14.抻拔法:抻和拔同一手法,横拽者为抻,上提者为拔,手法劲缓而柔和,能舒展关节,疏松脉络,增强四肢的活动能力。

15.摇法:用手握住有病上肢,弧形旋转,摇动缓缓而行,摇则动之,运 则行之,不可操之过急。适用于四肢关节,疏松膜理,伸展关节,产生热气,增强四肢活动能力。

16.旋法:此法多用于头部的落枕病患和肘关节脱节错位。用两掌,左掌按于头顶,右掌托住下须,两掌向左旋转;右掌按于头顶,左掌托住下颁向右旋转,先使头项旋转发热,然后病在左,在向左旋转时,猛向右摆,病在右时手法同样,唯方向相反。如肘关节脱节错位,一手握住患臂的手腕,一 手握住大臂,握手腕的手向左旋转,接着再向右旋转,然后把小臂向大臂推屈,便可以听到滑回原位的声响。此手法多用于颈项、肘关节和脚腕关节, 可疏通经络,舒松关节,复位解热,消肿止痛。

17.摆法:用手握住患者二三四指向左右摇转,待关节发热后,向左右摆动,多用于上肢,能疏经活络,消炎止痛。

18.捏法:是用两手捏住患部皮肤,轻轻捏挤,或捏提组合运用。多用于头部颜面(如印堂太阳)颈项、背部,能使气血周流,解热祛风,散寒止痛。

19.捋法:用两手大拇指轻轻在患处皮肤上,横或上下捋,或两手握住患处由上向下捋。多用于上肢、头部、胸背。能舒松肌肤,调理脾胃,行气通络,疏散风寒,消肿消痛。

20.刮法:是运用掌侧掌根由上向下刮患处皮肤。多用于四肢、头项、肩背,能舒松肌肤,行气通络,疏散风寒,消肿消痛。

21.捻法:用拇指、食指捏住患处关节,或食指、中指屈曲成钩,钳住患处上下对称地向左或右捻动。多用于手脚小关节,能疏通气血,活利关节, 揉合小关节复位消肿。

22.压法:用两手握住小腿屈曲,前后抻拽向前下按,以作髓关节复位动作。握住小臂平屈或上拔高过肩部,屈曲轻轻压之。多用于四肢、腰部,能 使关节复位,行气通络,祛风散寒,疏松肌肉,消肿止痛。

23.顶法:用两大拇指对侧相顶,同时向前旋转。多用于四肢、臀部、腰背等处。能化淤散结,消肿止痛,强腰固肾。

24.抠法:用食指、中指抠住患处穴位,连旋转带抠。多用于腿部、膝后胴窝处(也即委中穴处)。多用于四肢、胸、肋、颈项等处。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脾胃,强腰固肾,明目提神。

25.掐法:用大拇指、食指或五指向患处皮肤掐按。多用于头部颜面。能 疏散风寒,舒肌止痛。

二、推拿按摩的医理根据

按摩所以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与其他医疗手段相比较有许多优越之处。主要是容易做,好掌握,不受任何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既经济又方便,适用范围广,尤其我们自己掌握了按摩方法, 如觉稍有不舒,即可进行按摩治疗和急救。若能每天自我循经取穴坚持按摩, 对各种急慢性疾患和机能衰退部,能及时治疗防其未然。特别是按摩一经结束后,病体立刻感到周身轻松,心情舒畅,病况明显好转。无病者通过按摩,确实可以祛病延年,健康长寿。下面有老年人常见的几种病的按摩方法:

1.按摩腹部——中丹田,包括脐中(神阙穴内)、气海、关元。此为 “生气之源,性命之根”,能调节全身的精气神,是按摩首要穴位,男女均适用。两手相叠置于脐眼顺时针先行原处按揉九次,然后顺时针由脐部向外螺 旋按揉27次,共36次,最后至膻中穴再由外向内逆时针螺旋按揉28次,至脐部稍停结束。

功效: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温调血室、精室,生发元气,滋养百脉, 醒脾健胃,通利大便,调经活血,神安气顺,食欲增进。‘

2.搓摩腰际——后丹田,即命门。两肾间动气会合于此,为“相火之主,精气之府”。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是练气、练精的主要穴位, 但肝阳上亢(通常所谓的高血压)或心火上炎者不宜按摩此穴。两手握固, 中指屈曲于劳宫穴上,两拳背于腰部以两拳合谷穴上下搓摩命门穴与腰阳关穴,36次、72次、108次均可,视时间而定。

功效:温血室精宫,祛下焦寒湿,培元补肾,固精止带,舒筋和血,疏筋调气,治腰胯疼,治膝痛不能伸屈、痔疮、水肿、月经不调等,疗效显著。

3.揉按膻中穴。此穴系生发聚会之处,能提高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 两手相叠按于膻中穴,左右互换按揉,36次、72次、108次均可,视时间 而定。

功效: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中利膈,治哮喘气短、咯血心痛、膨胀噎膈,舒气清心。

浏览3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