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温县人也,生于大明 万历二年(1574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 赵堡镇数里之遥。至22岁学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县 王老夫子讳林祯,事师如父,学七年,礼貌不稍衰, 师亦爱之如子,据闻王老夫子学于云游道人,学时, 即告以“此拳之来历久矣。此拳何自来乎?有歌为 证。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筵。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今将此歌此道以及此秘诀,传之于汝,汝必择人 而传,不可不慎”。所以蒋老夫子学成之后归家之时, 王老夫子嘱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倘得人不传, 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归家之后,其村与赵堡镇相距甚近,赵堡有邢喜 怀者,素慕蒋老夫子拳术绝伦。因素无瓜葛,无缘从 学。每逢蒋老夫子到镇相遇,必格外设法优待。希图 陕洽,意在学拳。如此,蒋老夫子阅两年之久,见其 持己忠厚,待人诚敬异常,察知其意,始以此术传 之。其中奥妙,无不尽泄。其后,有张楚臣者,邢先 生之同盟弟也。想其人不卜必端,所以邢先生又尽情 授给之。张楚臣先生原籍山西人也,初在赵堡镇以开鲜菜 铺为业,后骏发,改作粮行。察本镇陈敬柏先生人品 端正,凡事可靠,所以将此术全盘授之。其后,陈先生欲扩张此术,广收门徒至800人, 能得其一技之长者16人,能得其大概者八人,能统其 道者,唯张宗禹先生一人。其后传给其孙张先生彦, 先生又传给陈先生清平。清平先生传给其子景阳及本 镇少师张应昌、和兆元、牛发虎、李景颜、李作智、 任长春、张敬芝,历代传人很多,不能备载。以上所录诸老夫子皆有事迹可考,另注有册。余 先师常云,此拳本是修身炼气之术,长生不老之基, 打人乃其余事。试观此拳,无论何层,统是因人之同, 然虽人之自然,其实不外乎个人一心之本。然至其或 动或静,无非主宰流行与对待,不然何以名曰太极。 如就此拳统论之,全是以人身比天地。细分之,又是 以人身之动作仿太极。太极分动静、屈伸、虚实、刚 柔,包藏至道。略举数端以明,并非无稽之言。怎见 得?如说动静屈伸,歌云“动分静合屈伸就”;说虚实, 歌云“左宜右有虚实处”;说刚柔,歌云“极柔极刚极 虚实”;说至道,歌云“一羽不加至道藏”。这都是按 人身之动作与太极合,确确有据。世皆谓是三丰祖师所传,余亦特信。想当彼时, 三丰祖师因世乱,隐居武当,号曰丹士,将此拳练 至神化之域,技冠当代,名著环球,朝野之人,无 不钦佩,在武术中不亚孔子,在文学内集群圣之大 成,所以斯术号为武当派,名曰三丰传。然究其根, 此拳之发源,不自此始,何则?据余师所闻,云此 拳乃系老子所传。惜余师等早仙逝,余言无处可征, 虽无处可征,却有前歌尚存,说是“宓子真传”,即 此一句,可以证明宓子即宓喜,号曰尹文始,为老 子之高徒,越五世传与张三丰。三丰则庶几与余师 等历代相传之歌语。然余不过仅据所闻如此,亦未 敢确为决定。今世皆说是三丰所传,亦犹余彼处多说是蒋老夫 子所传,又犹现在余彼处说是清平老师所传。然此均 非无稽之言,按实此拳是为学家体育一法。即三丰祖 师亦非斤斤然,以此拳名世,不过藉此为炼丹之术, 使世人知练斯术者,可以延年益寿,久之能练至纯阳, 即可云仙。由是观之,谓为三丰所传,谓为文始所传,谓为 蒋发所传,谓为清平所传,皆是也。总一归本,于老 子所传,方可谓之真源。三、自序一余师任先生讳长春,沁阳县境东南西斯庄人也。 聘在余村教授五年间,常云:“练太极拳者,若不知 此中秘诀与各层图解,虽朝夕用功,或整年累月甚至 练数十年之久,在彼意谓只要有功夫就能造成高手妙 手,吾谓徒妄想耳。可为之下一断语,比如愚人妄想 升仙路,瞎汉夜走入深山,不惟无益,甚且有损。”余 谓此云确是有阅之言,学者慎勿视为平淡之语。四、自序二拳术为我国国粹,盖世之通论也。余世居沁阳义 庄,初学拳于余村牛老夫子玉蕃,教有七十二路战捶 以及炮捶、五合、六合、七贯练法。以战捶为根据, 乃余村数百年之流传。凡在幼时无不锻炼,不上三年 将打破开拿,确实指点,即能作用。能此凡谓技出人 上,自觉所谓国粹者,不过如此。余友崔玉文之姊丈 张生全素,号太极拳家,不知其仅学一联,每至余村 说太极拳高出一切。频与戏斗,伊无不失败。其心虽 是不服,无奈余何。彼张生全素忽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偶 携一人,童颜鹤发,飘飘然来,儒雅异常,温和可亲, 说足沁阳县太极拳专家。余暗计伊系文人状态,谅无 特长。因故问:“太极拳有何奇术?”伊云:“毫无奇 术,只一自然而已。”余迫问:“何谓自然?”伊云: “本乎天道,不尚勉强。”余谓:“练拳与天道何关, 请道其详。”伊从容言曰:“人身即天地,天地即太 极。太极之内,分出先后天。练斯拳者,以后天引先 天,其中有无数层折,均须一层挨一层,不得蹦等, 否则无效。练至心肾归丹,催动铅汞,安轴立轮,并 且与天地合德,指人腹背而言;与日月合明,指人耳 目而言;与四时合序,指人肺肝而言;与神鬼合吉凶, 指呼吸而言。能明此,延年益寿于是乎在。”余闻至 此,不禁神驰。曰:“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即请先 生肯传人否?”伊云:“笥非其人,道不虚传。”便宿 辞去。余方俯首敬请姓名、住址、伊云:“姓任名长春,世居沁温两界,村名新庄。”别后,余友崔君爱慕殊深,余则滋甚。因语余曰: “世有如此妙手,你我聘以重金,延之为师,更加优 待,何愁不传。”转眼春去夏来,即于本年六月特将任 先生聘来。余父与先生亦极其相契。至晚曰:“吾仆 晃多年未获受家,汝等要是同俗学打,吾诚严教。要 是学过没恒,就势不要人手。”余即应曰:“先生要看 余等可教,誓以学尽为止。”先生大喜,遂施教焉。后 渐增至学徒七人。每逢夜静,方以秘诀口授,余皆秘 用笔记。学至三年,余劲始过,方知所谓铅汞者如此。犹 记第三年腊月二十一日,余师因过年归家,去后劲 忽不过,不啻如至宝,至二十三日,心神俱乱,决 意赴温求师,余父不允,余心郁无可奈何。至二十 四日,奉父命进城购物,乘此机直奔新庄。至时余 师警曰:“汝来何干?”余以实对。师曰“易易”。 至晚有客,将余闷坏。客去更深,命同榻就寝。至 五更,背师私起来自练。余师忽醒,指名呼余不要 再练。师急披衣下榻,用手一点,其劲即过,至天 明,余即返沁归家。又二年,方将手法学全。余师心喜,余亦乐甚。 约云,以后只用乾坤颠倒颠,余更乐甚,如此安忍一 日相离哉。哪料自五月归家,获病,至七月十六日, 竞一病不起。即仙逝矣。彼时余亲视含殓,兼送归之, 虽痛之失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嗣后,对拳术几 无心练。延至1931年,本省立国术馆,考取武士。余叨 列评判,考毕即设班训练,又充教授。至第二期学 员亲自集资,邀余将余所学编辑成册,以备摹仿。 哪知册成被阻未印,令余无异抱荆山之泣。随后余 亦离馆,将册作废。今学员将款追出,又邀付印, 将所辑一册先行付印,其或有遗失错谬,望有识者 为指迷津。五、太极拳启蒙序窃闻余师述蒋老夫子所传赵堡镇太极拳,只“太 极之先,天地根源”,二语尽之,何则?太极即天地 也。太极之先,即无极也。天地根源,天地仍太极 也。根源即无极中之背丝扣也。背丝扣既为天地根 源,即为太极之母也。今编述太极拳第一册,名曰启 蒙,因其动作着着浑圆,与天地之元极同。由着着浑 圆,历三直四顺六合,等等,本人之身浑圆,而造为 背丝扣,与天地根源同。既与天地之根源同,则人身 之背丝扣,即非为人身练太极之母乎?即为人身练太 极之母,则太极拳之基,实乎于此。太极拳之基既乎 于此,则其中所练之两仪、四象、八卦,诚无不乎于 此矣。然此册本名曰联,实为太极拳入门之初步,所 以名之日启蒙。撮其要旨,则曰要领,举其全体,则 曰太极拳正宗。
浏览4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