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们关注 武术、学习武术的同时,由于比赛太残酷,使人们对武术文化产生误解,造成传 播的受众多,但学练受众反而减少。造成这些负功能的原因是对传播内容把握不 准确。如何充分发挥武术传播的正功能、减少负功能,应该是当前武术专业传播 者、传播组织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武术传播的模式说
武术传播引入模式说,主要是从武术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的。在以 往的武术传播实践中,人们往往注重传播模式中的单个要素,而缺乏整体的把握, 模式的引入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传播学的理论,进行模式构建非常重要。 比如,武术传播的内容往往从技击、格斗的角度出发引导人们,殊不知,武术的 文化内涵才是武术真正的生命力所在。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 在一定的系统之中。所谓系统,指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这个定义而言,武术传播也具有系统性。武术 传播系统及其结构十分复杂,为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需要借助一种科学方法。 在现代科学中,模式方法就是一种研究的最佳途径。所谓模式就是通过科学抽象,在理论上把握对象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的主要部分和过程的主要环节的最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用关键词语,可 用数学公式,可用图式。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化,便于较好地解 决问题。该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常称为模型研究方法,如物理模型研究、数学模型 研究;在社会研究中常称为模式研究方法,如经济模式研究、文化模式研究;在 教育领域中还有教育模式研究。模式研究的主要特点如下:排除事物次要的、非 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的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将事物的重要因素、 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试验、调查、模拟,便 于进行理论分析。这样,模式使对象各要素(主要成分、环节、子系统)之间的 关系简单、明白、清晰,易于认识、理解、把握,避免了含混、芜杂而造成的费 解或误解;提供了对象的整个骨架,避免片面性;模式还舍弃了对象次要的、枝 节的部分,便于人们在认识、理解、研究对象时,能抓住对象的核心、脉搏或要 害问题,这对研究对象的发展战略极为重要;最后,由于模式把对象中那些起决 定、支配作用的要素从隐蔽的后台请到了前台,因而这些要素的构成、关系、质 量、优劣、好坏等就易于发现,因而便于研究者提出新的构想、新的观点。正由 于模式为人们认识、研究对象创造了极好的便利条件,因此当今世界的许多学科 的学者都青睐于用模式的手法来研究、表述事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对武术传 播的基本模式进行构建,可以为武术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
武术传播的基本模式可以以传播学的模式理论为基础进行探讨与建构。进行 武术传播需要传播的主体,我们称为武术传播者。没有传播者,则传播无从谈起。 因此,武术传播者是传播模式的首要因素。传播者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 的类型。按照是否为政府组织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官方传播者和非官方传播者。 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市武术运动管理机构就属于官方传播者。按照是否属 于某个组织,可以分为组织传播者和非组织传播者。例如,精武体育会就属于组 织传播者,师徒之间的武术传承中师傅就属于非组织传播者。作为武术传播者, 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不但有传播武术技术的责任,还有传播武术文化的责任。 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传播的社会效益和国家利益。传播者需要传播的是武术本身。
那么,武术就是传播模式所必需的第二个要 素。武术的内容众多且十分庞杂,所以人们都称武术“博大精深”。在武术传播 过程中,传播内容一般是武术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比如,竞技武术向 奥运会传播的过程中,就只能选择武术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和规范,这部分内 容只是武术整体系统中的一小部分。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从传播内容到传播对象需要通过适宜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就成为一个必备的环节。武术传播有多种途径,竞技、教育、影视等都是武术传播的途径。选择 最佳的传播途径是传播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最佳的传播途径达到传 播的目的,需要进行方式、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和总结。武术传播过'程中的方式、 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宜,可以通过传播效果反馈给传播者,以及时调整,形成最佳 的传播方式、方法与策略。武术传播内容在经过传播途径后,必须经过阐释才能 被传播对象所接受,这是武术传播过程的阐释环节。例如,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 的翻译问题就属于阐释研究的范畴。所以,武术传播过程中的阐释也是武术传播 模式中的必要成分。
武术传播的最终受体是武术传播对象。因此,武术传播的对象也是武术传播 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从武术传播的角度,不 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对武术内容的选择是不同的。季建 成对英国武术爱好者的调查研究表明,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武术,大学学历的人比较喜欢武术技击术,大学学历以下的喜欢技击术和竞赛套路; 从练习目的来看,大部分人学习中国武术是为了获得攻防格斗能力和了解中国文 化;另外,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对武术内容的选择也不同。不管其调查的结果准确 与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它说明了不同的传播对象需要不同的传播内容 和传播方式。可见,武术传播的受众研究也十分重要。最后的传播环节应该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 有传播者的共同追求”。比如,对于武术国际传播来说,把武术推向奥运会是终 极目标,那么武术被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接纳和被国际奥委会承认都是武术国际 传播的阶段效果,最终效果则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当然,武术传播的效 果会反馈到武术传播者那里,使武术传播者重新调整传播的策略和方式。往复进 行,直到达到目的。我国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曾利用国家力量希望把武术 推向奥运会,但反馈信息表明,武术在本届奥运会不可能成为正式竞赛项目。所 以,国家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了策略,使武术成了奥运会比赛的特设项目。由此可 见,及时反馈传播效果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传播对策。武术传播系统是武术系统的子系统,也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因 此,武术传播系统又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众所周知,构成现代社会的要素纷繁芜杂,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还有 国际环境的影响,所以武术传播活动与现代社会及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武术传播实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武术传播基本模式较为详细、科学地分析了武术传播的基本过程。根据这个模式武术传播过程应包括七个主要因素:武术传播者、武术传播内容、武术传播
途径、武术传播过程中的阐释、武术传播对象、武术传播效果以及武术国际、国 内传播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还有传播方式、方法和策略。这是通过对武术传播现 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得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关于武术传播的研究都 是片面随机的,缺乏对武术传播过程的明确认识。武术传播基本模式的建立使我 们对武术传播各个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武术传播现象的认识变得更 加清晰。武术传播模式还较为明确地界定了武术传播研究的领域,即从七个基本要素 入手进行分别或全面的研究,使武术工作的对策研究目标更加明确。比如,技术 研究可以归入传播内容中,武术申奥研究需要考虑国际环境、传播策略等方面。 此外,武术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为武术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简明的决策工具, 使武术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武术国内、国际传播工作的有序开展。
浏览2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