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传统武术得不到传承,将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西 方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项目中的地位异常坚固,传入中国后还受到了不同年龄段 人群的一致认可。纵观国内体育锻炼的现状,健美操、瑜伽和篮球等西方体育项 目活跃在中国任何一个角落,而锻炼传统武术的人群则少之又少。尤其是篮球项 目,无论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是健身房内,都随处可见青少年打球的身影。面对 西方体育项目不断地侵蚀中国体育市场的局面,中国传统武术更需要加大与西方 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传统武术在世界体育项目中获得一席 之地。
由于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这将给中国传统武术 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不仅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和训练方法受到了西方体育文 化的影响,而且传统文化的发展理念也深受其害。正是西方体育思想对传统武术 思想的不断侵蚀,才导致传统武术原有的发展理念被抛弃,沦为不受重视和喜爱 体育项目;国内一直宣扬和追捧西方体育文化,使得传统武术继承人也开始将这 项神圣的任务当作获得高额利润的项目。为了符合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精神,传统 武术将竞技武术发展作为重点,忽视了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导致传统武术开始走 向竞技化的道路,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甚至让人产生 了竞技武术将取代传统武术的误解。还有国家教育部虽然将武术课程写进了体育 教学大纲,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实行,甚至都将西方体育项 目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上述这些问题,都将对传承传统武术带来深刻的影 响,进一步加大了传统武术在世界上获得发展机会的难度。
(三)当代休闲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代社会中,休闲文化不仅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影响着人们 的思想观念。所谓的休闲文化就是指将具有特殊性的活动作为基础,满足人们放 松、愉快和玩的需求。休闲文化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会获得更 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会在未来都步入休闲文化时 代,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异。
照这种形式发展,休闲文化将对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也有人将休闲文化定 义为“满足”“放纵”“选择”和“逃避”等。比如现代中国的大多数青少年开始 热衷于街舞、网游等一系列的休闲娱乐项目,这或多或少地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 验相背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武术不仅具有竞技性,而且还有浓郁的 传统文化,因此不论是从概念上还是实践上来说,传统武术相比休闲文化对于青 少年的发展更具有促进作用。但事与愿违,人们对这些既具浓郁文化特色又兼有 竞技性的事物总是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休闲文化着重强调使人感到身心愉悦、放飞自我,是一种具有历史虚无化、 文化娱乐化和艺术消费化的不良文化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生活方式与传统武术文 化中蕴含的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内涵背道而驰,不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通过对比发现,传统武术的修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断 地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但是以休闲文化为代表的体育项目能够使人通 过快捷的方式既获得强身健体,又获得修身养性的目的,这样一对比,显而易 见,休闲文化更受当代人的喜爱。
再加上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练习 传统武术上,因此练习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一般都是那字不适合参与其他体育项目 的人群,这无形中又给传承武术文化的发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节 传统武术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一、武术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一) 丰富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中国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种类繁多、技 法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运动体系,如果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发掘和整理,相信还 会出现更多的、更优秀的技击项目。传统武术按其技法特点分类,通常可分为以 下四大类:一为形意、八卦、太极;二为通背、劈挂、翻子;三为地躺拳、象形 拳等;四为查、华、炮、红、少林拳。传统武术具有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 同的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丰富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改变高 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传统武术成 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已经被赋予了浓郁的东方文明的特点。传统武 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传统 武术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已经成为独特的民族文化的载体,不管 是丰富的内容还是变换多样的招式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因 此,将传统武术文化引进高校是当务之急,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本民族的文 化,而且还有助于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精神。大学生从事传统武 术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水平,还可从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三) 保留传统武术的地域性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的国家,传统武术在其不断地发展中,也在 不断地与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民俗风俗相结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带有 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武术文化不仅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作后盾,而且还可以在本地 区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向来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北少林,南 武当”之说。因此,这就对高校的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从教材 上做出调整,而且选取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当地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情况,选取 学生感兴趣的拳种,从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另外,高校 还应该不断完善武术课堂教学体系,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武术事业的发 展出一份力。
(四) 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传统武术相比其他体育项目,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不仅武术技术简单、实 用,武术套路也短小、易演练,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在高校武术训练中, 教师采用的训练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既有提高学生武术竞技能力的单项练习, 也有凸显传统武术审美价值的套路练习。既有单个人进行练习的动作,也有两个 人或者多个人进行练习的动作。不管怎么说,传统武术练习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另外,传统武术 训练还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对传统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 实现传统武术的教学目标。
二、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内容繁杂、拳种众多的问题
在华夏文明几千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武术孕育而生,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形 成了众多的武术门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学家就在武术挖掘整理中, 发现了源流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大约有129个,而且每一个武术门派都有自己 独特的拳种和器械套路。这么多的武术拳种要想进高校并非是易事,因此我们应 该将其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展开行动。
(二)传统武术教育人才匮乏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精神,采 取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竞技武术得到了空前 发展。有关对武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在竞技体 育武术模式下培养的稳定的人才又服务于传统武术教学,循环往复,传统竞技武 术人才成了中国武术人才培养的开创者。面对竞技武术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传统 武术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忽视,而相应的传统武术人才的数量也相比之前减少了许 多。因此,传统武术要想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将人才匮 乏作为重点问题来解决。
浏览2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