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传承
学校传承就是指在校园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这是一种新的传承模式。也就 是说将武术内容作为校园的教育内容,与家庭传承方式相比,学校传承有利于培 养优秀的传承人才,扩大传承范围。再加上国家和地方对学校传承武术文化的重 视,无疑为学校传承武术内容提供了契机,是传统武术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的最 主要的途径。
- 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途径。社会传承就需要营造出一个 有利于传承武术文化的社会氛围,比如可以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作载体,让更 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够熟知、欣赏和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主动加入传承武术文化 队伍,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毫无疑问,在社会传承中,媒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二)传统武术传承的方式
探究传统武术传承的方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传承要通过两个层面实现,其一口传;其二 是心授。口传就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模仿练习,传承传统武术的表现手段和演练技 巧。心授主要指体验、感悟,指那些习武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 身体示范
身体示范就是指教育者要亲自教授受教育动作,然后受教育者通过模仿,学 习到各种套路、拳种以及各流派拳种的招数,因此只有通过身体的示范,受教育 者才能领会武术技术的精髓。传统武术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手把手地教与练对于传 承武术文化至关重要。
- 观念影响
传统武术观念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二是微观层面。宏观层 面,就是指整个社会的武术氛围、道德风气对习武者产生的观念印象;微观层面 就是指教授武术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道德、竞赛规则等,对他们产 生的观念影响。
第二节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制约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自身因素
(一)传统武术理论研究不足
没有系统、科学的、全面的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是阻碍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发 展的最主要原因。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只要有 了健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任何学科都会获得发展。西方体育之所以获得全世 界的认可,是因为他们有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符合人体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作 指导。
马克思的认识论中指出,理论和实践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缺一不 可,理论为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最终结果,因此做什么事都必须 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不完整的实践。因此,传统 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立足实践,以传统武术理论为指导。但是,当前我国 对传统武术的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其主要是实践与理论不相符,脱离 了实际,大大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步伐。
传统武术理论缺乏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家庭传承模 式造成的。由于我国从古至今都比较看重家庭关系,因此武术的传承也主要依 靠师徒的方式进行口头传授,这种传授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即使有些有毅力的弟 子通过苦修的方式进行修炼和继承,但是这样的传承方式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因 此,传承人不仅需要加强对武术理论体系的研究力度,而且还要积极转变传承的 模式。
实际上,传统武术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 展,而且是为了提高和完善自身。但是在发展变革中传统武术还存在着一系列 的问题,比如传统武术中部分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潮 流;传统武术的最高境界是需要习武者参悟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却需要弟子自己 不断根据武术招式和套路总结、摸索,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作支撑,只能盲目地 探索,这样不仅不会事半功倍,而且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每一 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习武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进程也 是不同步的,这就更加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的进度。
因此,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多方位的武术理论体系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展 传统武术,而且有利于习武者学习,减少他们走弯路的机会,更有利于习武者理 论联系实际,在武术领域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民间传统武术拳师的文化、教学水平不高
当代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多以口传心授为主,这就相应地对教授武术的拳师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现代武术的教学现状可知,部分拳师的文化水平较低, 教学水平落后、教育技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将对传承武术文化 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武术拳师的文化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 成:首先,武术拳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常认为文武是 不相融合的,常常将文化知识的学习抛之脑后;其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国家要求教育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国民文化素质培养。因此,为了响应国家 的号召,几乎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开始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作为奋斗的目标,很 少甚至没有人再学习传统武术。即使有少部分的青少年学习传统武术,也是在学 业上感到无望、没有兴趣学习的群体,这是直接造成武术拳师文化水平低下的重 要原因。比如家喻户晓的发源于河南焦作温县的陈氏太极拳的拳师,他们大部分 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更不用说获得高学历了。
当前传统武术传承亟待解决两个任务,首先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缺乏系统 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大部分拳师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这两个问题 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传承武术文化的进度。而且传统武术的教学方式和训 练方法都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不同需求相违背,尤其是拳师在带徒 弟练习武术时,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单求数量的练习,不追求质量,习武者也 不能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些问题都将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不同流派的武术拳法产生的文化背景也是大不相同的,这就造成了部分武术 拳师在授课中,只强调神秘的文化渊源、背景、发展,而对传统武术的基本内涵 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内容却涉及的较少,这从本质上就影响了弟子对传统武术的正 确认识。另外,有些武术拳师在授课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弟子记住某一个 套路,频繁地让他们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 且当前有的武术拳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有限,在授课中无法将传统武术的起源 及其相关理论讲授出来,只要求学生自己探索、感悟,这不仅会影响传统武术爱 好者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加大传统武术传承的力度。
(三)传统武术门派众多,不利于被世人接受
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风俗,而且 各个民族人的身体素质也有较大的差异。传统武术在多文化背景下也衍生出了许 多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其中以杨氏太极拳为例,杨氏太极拳是在陈氏太极拳的基 础上产生的,重点强调太极拳重内、重义、含而不漏、后发制人的特点。
我国传统武术门派种类繁多,这就为人们接受传统武术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更加剧了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力度。
另外,众多流派的传统武术、拳法以及多样的拳种在传承中也会遭遇不同的 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传统武术在中国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还会影响传统武术在 国际上的传播。不管中国传统武术分成几个流派,几种拳法和招数,在国际上统 称为功夫,再加上世界上人们关于流派的具体种类、特点、竞赛规则不甚了解, 专业的翻译也不完善,无形中加剧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上传承和发展的速度, 不仅不利于人们真正了解传统武术的精髓,还不利于传统武术在世界上取得长久 的发展和进步。
二、制约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传统武术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是广大劳动人民狩猎、获取生产 资料的一种攻击技术,由此传统武术一直被作为近身的攻击技术被传播开来。但 是,随着火器时代的来临,传统武术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21世纪,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必然要 顺应时代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浏览2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