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劲是练活求柔,化劲是练灵求巧。 合,是上下内外气、液、固三体相合为一,要体现出一个“整方 字来。刚,是要爆发出急中之刚(急中之刚谓之真刚人刚中 之急(刚中之急谓之真急),才为“汉如冰之清”的急刚劲,活, 是圆活不滞,变化莫测。柔,是劲似抽丝,连绵不断,外柔 内刚或内柔外刚,刚柔相济,不僵不直,沾缠粘随。灵,是 转动迅速,变化灵敏,进退自如,吞吐随身。巧,是不丢不 顶,不即不离,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不动则已,动则 成圆,因此形意拳中有“以巧破千斤”之说暗劲,顾名思义,是一种暗藏的劲,也是柔中含刚的韧 劲。暗劲在形意拳中,主要是暗藏在肘上。肘是上肢的中节, 中节为藏劲之所、变化之处一中节空则节节空”(此话虽系指 腰,然上肢也不例外),所以练习形意拳必须注意沉肘。沉中 之灵为真灵,浮中之灵为飘灵,是不堪一击的。因而在练习 第二步暗劲功夫时,必须把劲真正藏集于肘上。
暗劲的锻炼过程,是一个长筋腾膜、练筋入槽的锻炼过 程,是为了使韧带伸长和增大韧性,所以暗劲的锻炼过程, 也就是易筋的过程。暗劲在形意拳的运用中,主要是为了克 制对方和感触对方劲的来龙去脉,所以暗劲是在顾法中常常 使用的劲节。化劲,悬一种顺从对方劲力往来的领化劲,它主要是锻 炼内劲、内气的转换灵巧,在运用上它有不丢不顶、舍己从 人、彼柔我刚、彼刚我柔之妙用,这在形意拳中也是易髓的 过程。化劲在练习时,无论是进退起落,伸缩开合,吞吐翻转, 其走步换势都要如猫似猿,轻灵敏捷,周身动转要如同水之 翻浪,连绵不断,无僵无滞,要体现出运动如流水,源源不 竭,动转似球滚,圆活无滞的形象来。
化劲是易髓的过程。髓有精髓和骨髓之分。精髓主要的 功用是补脑,骨髓的主要功用是充骨。脑为精髓之海,脑海 有余才能使人增进聪明智慧。骨髓充盈才能使人体的骨骼坚 实而不枯。这里所讲的易髓,主要指精髓而言,补充大脑的精髓充 足了,骨髓也就自然能够充盈旺盛。形意拳对全身各部的要求所渭要求,也就是规矩、格式拳术运动中的起落,进 退、翻转“跳跃、伸缩、吞吐、开合等等,都脱离不开人体 的四肢百骸、肌肉皮肤、经络血脉、骨骼关节、经筋韧带的 运动。手“足、头、身、眼、耳及步、力等,之所以能够配 合得非常协调,紧凑严密,无疑都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的意 念和意识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的结果。但是,意念和意识又 需要根据什么来指挥调动全体呢?要根据规矩和格式。在形 意拳中,每一个动作、姿势和转换变化的过程,都包含着内 与外、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以及心与意,意与气、气 与力的开合、方式、尺寸,角度、运转方法等等,这些都是 规矩、格式和要求。
形意拳经中虽然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a 的讲法,但这是指的那些久经锻炼,功夫已经进入了炉火纯. 青的高级艺术,是三层功夫、三步练法的最后结晶和成果。 然而这种高级艺术,乃是来自严守于规——自然合规——无 意成规的锻炼过程,它妙就妙在不思不想、出手成章。所以 学者绝不可以把,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句 话,误解为是既可以不重形,也可以不重意,任意和随便挥 动拳脚,想怎么练就怎么练,须知“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不按要求,抛开要领,是难以造就人才的。因此,在学习和 锻炼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地严于循规蹈矩,可以断 言,练上多少年也难成气候过去老前辈多把形意拳比喻为干枝梅"意思也就是说它外形好学,而内气、内劲难求。 外形的肢体,只是运动的条件,而不是运动变化的根据,所 以学习形意拳,必须从求内着眼,从求形上着手。“理不通,则 艺不精力如果学者在练习形意拳的过程中,不懂道理、拳理、 医理,不明每一动作的规矩尺寸、角度要求,那就很难把形 意拳练好。
一、形意拳对头部的要求头为一身之主,又为六阳之首。头若前低,身必前俯; 头若高抬,身必后仰j头若左歪,身必向左倾,头若右斜, 身必向右倾。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皆谓之病,都会严重地 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定,同时也会影响移动变化的速度及发动 劲力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头必须保持中正(但在进攻时, 头必须有1定的领劲和顶劲),即使在翻身转折'龙形下式、 燕子抄水等式子中,也须保持头的中正,切不可养成摇头晃 脑、前低后仰、左右歪斜之弊病。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持头部的中正不偏呢?基本的要 领有四条:第一是头顶的百会穴(从两耳尖直上头顶与督脉的交会 处)要向上领,此即谓之“虚领,第二是额部的天庭要有向前的顶劲,此即谓之"顶劲工 两者相合,即称之为“虚领顶劲”「虚领”有助于竖项「顶劲犷 有助于敛须(即下巴须)。百会不向上领,则项部不能直竖; 若天庭不向前顶,则下须不能收敛。但是虚领顶劲,是在意 念的控制之下,使用一定的内劲来完成的,决不可使用较大 的拙力来实现,否则会使头部和项部都呈现僵直之状,影响 左右转动的灵活性,而形成了象“落枕”一样的病态。第三是沉肩,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因为百会穴的上领、 天庭穴的前顶,还只是在外形(当然也有一定的内劲)上完成 了头领项竖,而对于体现头部的精神状态和爆发力时的内劲 外发,仍是远远不足的。虚领顶劲多是运用在动作的变化(即 过渡动作)中,而在每一式将到定点前几寸之际,要爆发出整 体劲力的时候,则要求项部必须体现出“项如鸡斗”的挺拔劲 来,才能助以劲力的发放和端正其头。沉肩与不沉肩,对于 竖项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效果上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学者 不防做几次试验,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浏览2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