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保护者在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上的观点,直指现代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对传统 武术的某种否定,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武术文化的断裂。例如,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提倡的高、难、美、新,就使得很多人认为它 导致武术失去了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散打是摔跤加拳击的“四不 像”。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传统武术的保护者对现代竞技武 术发展的指责也不无道理。因为“文化认同是文化存在与发展的 主位因素”,“文化被创造往往是必然,但能否存在与发展就不 一定是必然的”②。一种文化创造如不能被人们所认同,那么, 他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现代武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否定所造成 的一定程度的文化上的断裂,使人们出现了武术文化上的认同危


  • 傅漩:《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载《学术探索》,2004 (6)114

  • 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机。对于文化认同危机的解决,就需要建构起新的武术文化认 同,重建武术文化的目标和价值体系,否则,现代武术的改革与 发展将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所以,要使现代武术在改革与创新之路上健康地发展下去, 我们就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 继承的目的。没有继承,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 新,继承也就失去了目的,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文化,就不可能发 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较好地防止文化传承上的断 裂,避免认同危机的出现。只要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紧密结合时 代精神与国人的审美观,就一定能创造出既能被国人认同,又能 与奥林匹克文化契合的新的武术文化。

 

光阴似箭,三年的博士求学生涯即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美 好回忆。回首即将过去的三年,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众多关心 和支持我的人们,恐怕就没有我顺利完成学业的今天。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志禹教授。三年来,在导师的悉心指 导和亲切关怀下,我的博士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论文从选题、 框架的确定到开题报告;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数据统计,从论 文的撰写、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凝聚了导师大量的心血。从论 文初稿的修改和密密麻麻的批阅中,我看到了先生渊博的知识、 睿智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以及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同 时,这也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树立了榜样。在此,我由衷地向导 师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敬意。

在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和预答辩工作中,我得到了武术 系蔡龙云教授、邱丕相教授、王培馄教授、虞定海教授、刘同 为教授、卫志强教授、赵光圣教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深 表感谢。

在论文的调研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和 帮助,对此,我要提出感谢,他们是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张跃民 主任、李杰副主任,社会武术科陈沛菊科长、杜金山老师,竞赛 科李惠科长,郑州市武术协会李菲老师、吕延芝老师、刘义明老 师,开封市武术协会主席李德祥老师、李建设老师、时进明老 师、鲍彦老师、马春山老师,开封市体校马春玲教练、卜秋凤教 练、李领航教练,焦作武术馆任成功馆长、郭秀英教练,焦作体 委范晓波老师,温县体委冯大中老师、王西安老师,商丘武术协 会主席蒋传林老师,南阳体委武术科王燕燕科长,洛阳体委刘铮 老师、曹文庆老师,平顶山体校黄素杰老师,登封塔沟武校校长 刘宝山老前辈、总教练刘海科和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我组织发放 和填写问卷,为我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为我联系访谈对象和在 生活上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硕导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栗胜夫教授在生活上给予 我的关心、帮助和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导师的启蒙和教育,才 使我踏上学术研究之路。感谢我的同事杜胜林老师、金龙老师、 樊义杰老师、贾亮老师,他们在论文问卷的预测和组织学生填写 问卷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王新平老师、张慧清老师在问 卷的设计和统计处理上,给予了热心的帮助。硕士生牛备战、韩 旭、韩爱芳同学对问卷原始数据的计算机录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 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三年博士生学习期间,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研究生部 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关怀;感谢2002级博士班的同学对我 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领导、老师对我学业的 支持和关心。

特别感谢上海体院研究生部党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在校 期间,党组织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我,而且对我的政 治生活也给予了关注,在组织的培养下,我实现了多年夙愿,成 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感谢您,敬爱的党组织。

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感萌寸父母千里之外 的祈祷和遥祝,感谢我的妹妹和妹夫对我在生活上的直接帮助、 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在我就读期间,他们毅然担负起对我的孩 子的照顾,使我解除了后顾之忧。我的女儿茜茜,对我因求学而 忽视对她的关心照顾给予了谅解,她以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来鼓 励和支持我的学业。谢谢你,可爱的孩子。

谨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们再次表示真 诚的谢意!

韩雪

2005年4月4日于上体北四楼

 

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类

  •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 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03

  • 黄保信.河南与黄河文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 林伯源.中国武术史.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 (日本)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4

  •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北京:中国和平出版 社,1988

  • 侯传文.东方文化通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 王会昌、王云海.中国旅游文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

  •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 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 证研究.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J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 唐豪.神州武艺.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 崔乐泉.忘忧清乐——古代游艺文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2002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4

  • 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北 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 王定璋.猜拳•博戏•对舞——中国民间游戏赌博习俗.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 李绍连.永不失落的文明——中原古代文化研究.上海:学 林出版社,1999

  • 马国兴.古拳论阐释.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刘玉才,刘宁,顾永新编著.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1

  • 陈江风.汉画与民俗.——汉画像研究的历史与方法.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 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北京:中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 靳明全.区域文化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 冯天瑜.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名家演讲集.武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 凌纯声,林耀华.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 法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 张志勇.中国武术思想概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8

  • 仝晰纲.青铜的战神——齐鲁兵家文化研究.上海:学林出 版社,1999

  • 徐才.武术学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 吴忠民.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 马志强.点评河南.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

  • 顾植,顾文若,谢小青,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二十二讲.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武术文化分会.武术文化知识手册.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浏览3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