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俗学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但对民俗学的概念、范畴、 研究对象以及学术研究取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有不同的认识。'不过无论哪 种观点,都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它既是社会的、集体的,又是 模式的、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于民俗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人们已经 形成了共识。钟敬文先生曾主张以“民间文化学”代替民俗学,并“从整个民族 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并谈论民间各种文化事象(如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科学 技术和民间组织等)”,并说“几十年来,世界学界民俗学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以 至于将使它包括民间文化全部事象在内了”。在这里,民俗不但具有文化意义, 而且范围广大,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或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分析民俗,可以透视文 化现象,窥见某些难以再现的民间文化传统。民俗学对民俗文化形态已经予以充 分重视,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民俗学也是把民俗作为文化来研究的,将民俗作为 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对民俗文化形态的重视突出体现了民俗作为历史文化传承 的重要性。

民俗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多种人文学科建立了联系,与人类学、考古学、 民族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等有关。民俗学与文学艺术更是水乳交融、难以 割舍。从以往的民俗学研究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艺术曾经是民俗学研究 的主体。然而从广义的文学艺术来看,民俗学与艺术学的研究还是薄弱环节。民 间艺术作为艺术学的一部分,与民俗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一 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同民俗一样,民间艺 术也是民间文化的形象载体。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将民间艺术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 部分,称为“民俗艺术”或“民间艺术”,虽然民间艺术与民俗艺术各自有着不 同的形态、特征和表现形式,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艺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一批前辈学者在研究民俗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对 民间艺术有所重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归纳。钟敬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 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含义,他还很有见地地论述了民间艺术的 某些特征。他指出,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如果舍弃了民间艺术,将不利于我们 研究的问题的解决。钟敬文先生所说的民间艺术是一个大概念,它不仅是指民间 美术,还包含民间文学、音乐等。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其他学者大都将民间艺 术作为广义的艺术概念,将民间艺术的品类归入民俗艺术,并采用了民间艺术或 民俗艺术的称谓。苗子(署名苗子,疑为黄苗子)对民俗艺术的划分虽不是民间 艺术的全部种类,却列举了民间艺术的形式,而不包括音乐、文学、舞蹈等形式。 他列举了三种民俗艺术的形式:①宗教用品,如神像;②日用品,如绣鞋的样子
及一种陶器的图案;③玩具,如泥人、纸牌。此外,他还指出了民俗艺术对艺术 创作者的直接作用,“其实在民间作品中,不少包含着美妙的线条、色彩和构图, 是供一般艺术家参考和赏鉴的”。民俗学家荆有麟先生在论述民间艺术时也将它 视为一个大的概念,并指出民间艺术有两方面的存在意义:一是出自民间的;二 是存在民间的。出自民间的艺术是民众以自己的思想、行动创造出来的艺术。存 在民间的艺术是一般士大夫阶级将自己的作品有意或无意地介绍到民间,便慢慢 流传,成了民间艺术。他还指出,民间艺术重要的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他还对民间艺术做了大的分类,“大别之,可分为声音的表现、物品的表现、行为 的表现、声音兼动作的表现等。其中物品的表现相当于今天民间艺术的品类,如 壁画、谷雨贴、门神画、春宫画、衣帽鞋袜的绣花、木器的制造、竹器的制造、 陶器的制造、房屋的建筑、木石金属的雕刻、布匹纸张的剪裁等”。其中也注重 民间艺术的实用品类。另外,郑重、赵循伯等几位学者也对民间艺术的性质、特征、审美进行了总 结,但大都将民间艺术视作广义的艺术概念,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等内 容。郑重将民间画图、民间雕刻以及剪纸等作为与民间诗歌、民间故事、民间戏 剧、民间音乐并列的品类列举出来,还对民间画图、民间雕刻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并指出“这些研究起来,固然可以看出民间的风俗,同时在艺术上也是很有价值 的”。从20世纪30年代这些学者的观点来看,民间艺术指的是广义的艺术概念, 而不仅是指造型艺术。民间艺术的研究是建立在民俗研究的基础上的,民间艺术 与民俗艺术的概念似乎可以互换。而且他们呼吁人们重视民间文化,重视那些民 间创造的艺术,主张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民间 绘画之类具有精神性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民间艺术或民俗艺术的内 容值得研究和引起重视外,工具、器具、游艺品之类具有实用功能的生产、生活 用品及工艺也都是民间艺术研究的内容。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 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以“艺术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子概念,将“文 明民族之民间艺术”作为艺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他列举了 1928年国际联盟学术 合作委员会召开民间艺术国际大会时所作的民间艺术两大部分的规定,其中的第 一部分是民间的各种造型艺术,如家具、装饰、工具、武器等,第二部分则属于 时间艺术。后来,钟敬文先生在论述民间文化、民俗学以及民间艺术时,将民间艺术与 民俗学联系起来,不仅把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象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民俗现象密 切联系,还指出,民间艺术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都具有实用意义, 不仅是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石。忽视民间艺术,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不将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 象来考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依托,不可 能对民间艺术有深层的了解。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在论述民俗与民间艺术时指出, 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 和形式大多是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制约的。民间艺术是民俗观念的载体”。他 还指出,民间艺术同民俗一样,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有 形的文化,也是一种有形的、实体性的民俗”。从民俗学者的观点来看,民间艺 术是民俗多功能、多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民间艺术包含了强烈的民俗观念, 而且是民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观点强调了民俗对民间艺术的制约,民间 艺术是以民俗活动为主体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与民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交织在一起的,两者的关系 是由民间艺术特殊的性质和形态特征决定的。正如张紫晨先生所说:“民俗与民间 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民俗紧密 联系。另外,由于民间艺术与民众生活的联系,民众对民间艺术实用功能和精神 功利性的要求也使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民俗活动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的结构和形态还是呈现为生活的样式,民间艺术都与它具有内在结构和表象 的联系。研究民俗不可能脱离民间艺术,研究民间艺术也必须把它当作一种民俗 现象来考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了依托,不 可能对民间艺术有深层的了解。民间艺术虽然不是民俗艺术,但认识民间艺术与 民俗的关系必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不但具有民间文化的性质,而且是民间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民 俗事象作为民间文化的历史积累和民间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也生动地反映了民 间文化的特征。因而民间文化观念同时规约了民俗和民间艺术的性质,民俗和民 间艺术也都是民间文化观念的符号或图式。

浏览2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