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曾经名震东北、华北和西北武林的 武术家,是一个身经百战、颇多传奇故事的武林 异人。

“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天,围观和争抢抗日 反满传单的群众堵塞了哈尔滨的一条街道。一批 日本宪兵前来殴打和追捕抗日人士。是他,在紧 急关头挺身而出,一人独对汹汹然的日本宪兵。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重击9人,使之鼻青脸肿抱 头鼠窜而去,而他竟能安然遁去。

也是他,听说俄国大力士来华摆擂,便邀武 友前去攻擂,他充当了攻擂的主帅……

此人,便是沈阳当代杰出武术家于伯谦。

他精通翻子拳和戳脚。友人们赞他“拳打关 东强盗,脚戏塞北英豪”。

于伯谦本名于吉庆,字伯谦,1901年生于辽宁复县西关 于家大院。他的父亲经商,却喜文爱武。这种爱好,自然延及 下一代。于伯谦兄弟四人从小在家乡就拈抢弄棒(其中能终生 磨砺不息、造诣高深的,就算于伯谦和弟弟于仲伦二人)。

不久,于伯谦和于仲伦要赴奉天读书了。父亲把他俩唤 来,十分郑重地叮嘱二人要继续练武,并且提醒道:“要学真 东西,不要练花拳绣腿只图热闹,费时而又误事。”

于伯谦、于仲伦庄重点头。

于是乎,在奉天读书期间,兄弟二人并不急于投师学艺, 而是四处认真打听和观察当时有名气的一些武师的情况。

他们不久便确认,当时在武林显赫的“奉天三老”是有真 功夫。

这“三老”之一是郝鸣九。郝鸣九老先生精通翻子拳和戳 脚,清光绪二十五年时被奉天府尹大人王恒特聘为武术教师; 民国年间,在东北大学、三义中学担任武术课教师,并教授东 北军高级将领夏鹤一等人。关里武林名家无不知其名,不少名 家与其结成金兰之谊。

他的弟子称雄于关内外武坛。于伯谦兄弟偶尔见到他们抬 脚举手间势如迅雷、疾如惊电,心中便想象出其师的功力。

他们便恳请郝老先生允其拜师。郝鸣九慧眼识珠,当即收 下兄弟二人。

从此后,于伯谦兄弟二人一边读书,一边在课余习武。从 念初中到大学毕业,二人寒来暑往,风雪不误,且处处表现出

出众的智慧与毅力。郝鸣九深深喜爱、器重他俩,不仅将自己 的生平技艺尽悉传授给了他们,而且又荐请“奉天三老”中的 另一人胡奉三教他俩习练、臀脚的文趟子精华。

这胡奉三亦非等闲之策。他原是河北武林高人,得绕阳段 老绪戳脚名家的秘传后,武威远扬,被东北军将领看中,重聘 于军中任教官。后来,在几次显露头角后,他又被大帅府选 中,进府任武师,专门教传东北军的张学曾、鲍玉才等人。

于伯谦、于仲伦有此等武林将帅型的老师传艺,哪有不欣 喜的道理?二人遂刻苦习练,一段时间后,掌握戳脚中的秘法 ——文趟子精华。

兄弟二人后来参加工作,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当小职员。 胡奉三又正好在这时住在哈尔滨的儿子家。兄弟二人便每天拜 见师父。师徒之间的情谊进一步加深。于伯谦和弟弟便更细微 真切地体会了老师所传功夫的妙处。

胡奉三、郝鸣九好广交武林俊才,与“奉天三老”之三杨 俊峰关系极好,与佟进庆、马昆三、张寿山、李宝荣、李书 文、李光普、程东阁等各派名家都有金兰之交。他们常来拜会 胡、郝。胡、郝每次与他们切磋交流,都让于伯谦兄弟二人旁 观;有时,也请名家教他俩几手。

久而久之,于伯谦终于掌握了翻子拳和戳脚的文、武趟子 的全部内容及其器械功夫。而且,由于他们文化水平高,可以 研究其中武学道理,他们便收藏了古今武术书籍和有关资料; 一有空,便潜心其中。.

于伯谦深知,学武到一定层次之后,必须触类旁通,深悟 各门各派的拳宗拳理,才能吸取精华,提高自己的武学境界。

他和于仲伦每有心得,便在实践中体会。郝、胡二位老师 和于伯谦的师兄弟常常看到:为了弄清一个动作一种姿势的道 埋,兄弟二人朝夕练、中午练,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任何事情

可以阻挡他们习练的热情。

聪慧加超常的毅力,使他俩功力飞速进步!他俩的老师常 叹息,像他俩这样学武,还真没有见过。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武术家为国捐躯。他俩的恩师郝鸣九 对他俩期望更高,曾感情十分凝重地对于伯谦说:

“戳脚、翻子拳这两门精华都系在你的身上,今后兴它在 你,败它也在于你了!”

热血沸腾的爱国者

就在于伯谦兄弟二人练武渐入佳境之时,“九一八”事变 爆发了,不久,东三省很快被日军占领。

东北人民纷纷自发起来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日伪军警便 四处捕捉反满抗日的爱国者。

于伯谦不善于演讲,却懂得如何以武术反抗暴行。有好几 次,于伯谦眼看日伪军警追捕着爱国者,便猝然出手相救。他 动作奇快,打了就跑,日伪军警往往尚未瞧清他的像貌,便鼻 肿眼青,倒地难起了。

但是,次数多了,日伪军警也大致可以描绘出他的身材、 像貌。

也就在这时,另一个稀客闯进了他的生活中。此人便是日 本人铃木先生。他是中长铁路高级职员,擅长日本剑道。

铃木向于伯谦提出比武。

于伯谦开始并不愿意接触这个日本人,因为他恨日本人。 铃木猜透他的心思,对他说:“日本人和日本人并不都是一 样。”

于伯谦冷冷说:“可是,是日本人占领了我们的国土,杀 害逮捕我们的同胞。”

铃木正色道:“我厌恶我的同胞对中国人施用暴行!”

于伯谦第一次相信了异国人的由衷表白。

两人开始比试。

尽管铃木确实快如风、刀法凌厉,但在内功精湛、身法步 法手法已入上乘地步的于伯谦面前,却一败再败。

铃木感觉到了中国武术的深奥高妙,也感觉到了于伯谦的 诚挚可信,便微笑对于伯谦致意,愿意结为好友。

于伯谦也看出了此人果然是正派正直的日本人,便欣然与 之携手了。

一天,于伯谦上街,正好逢上撒抗日传单,街上行人争抢 争睹,到处一片热哄哄。一队日本宪兵闻讯赶来,鸣枪示警, 追捕抗日分子。于伯谦早已热血沸腾,见此场面广奋不顾身, 只身上前勇战日军宪兵……这就是本文开头一段。

日军警宪兵当局得知有武功高强的中国人袭击并打败一队 巡逻宪兵,便开始将四处暗查到的中国武师的情况拿出来分 析,疑点很快落在于伯谦身上,并派人去抓于伯谦。

铃木很快得知此消息,马上出面为于伯谦解脱。也许是铃 木的地位不低,又是日本人,日本宪兵当局半信半疑地释放了 于伯谦q

这样的事居然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是铃木作保而使于伯 谦脱险。

于伯谦很感动,有时也禁不住反问铃木,自己殴击了你的 同胞,你为什么还救我。铃木回答道,如果我是你,也会这样 做。

但是,于伯谦终于没能再过一个大关——1936年。伪满 洲国的所谓康德皇帝要“视察”哈尔滨,伪警察局中的汉奸们

生怕爆出不测之事,将视为不安全的中国人统统抓去,冠以 “思想狂”的罪名。于伯谦便是其中一个。

汉奸们比日本人更懂如何查实罪名,他们施用酷刑逼供。 于伯谦身负重伤,却没有向同胞中的败类吐露半句实情。

幸好铃木又四处为之斡旋,于伯谦的亲友也积极营救。重 伤的于伯谦这才得以出狱。

于伯谦在养伤期间,深深反思自己的一切,感觉到只有从 戎,才能抗日。于是,一待伤愈,他立即悄然入关,赶赴西 安,投靠东北军。

张学良任命他为东北军政治处少校参谋。

于伯谦进东北军不久,就奉命向解放区的报纸《解放报》 撰写文章,批判“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出只有“攘 外”才能“安内”。 、

紧接着,于伯谦积极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行 动。但是,随着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张学良,东北军也彼迫 解体。

于伯谦和于仲伦这时看清了中国的希望所在,决心追随共 产党。1938年,于伯谦在甘肃泾川找到了共产党员刘屹夫, 约定过了元宵节奔赴陕北枸邑公学,参加革命。

正月初六这天,于伯谦从外面回家,他的妻子递给他一封 信。他打开一看,惊住了:弟弟于仲伦独自随刘屹夫先走了, 要哥哥帮助照看家属,待条件好些时再来接家属◎

于伯谦明白了,弟弟一怕家属拖累兄弟俩,二知此行将是 赴枪林弹雨,有意让哥哥在家中呆着。

于伯谦只好抱憾留下,承担抚养全体家属的义务。不久, 于仲伦从八路军内捎来书信,告知他组织游击队,并请帮助筹 办一些物资,如药品和书籍。

于伯谦热血沸腾,立即办理。

一切所需物资办成,他又亲自转送。那种转送,真是出生 入死。为了支持八路军抗日,他也算豁出去了!

1940年,噩耗传来,于仲伦在河北阜平县与敌激战中不 幸壮烈牺牲,成为烈士。于伯谦当时泪飞如雨,泣不成声!

在以后的岁月中,于伯谦每当回忆起往事,总要拿出他精 心保存的于仲伦的书信及其弟学艺时书写的拳械笔记,读给贴 心的学生听,以激发他们为振兴中华、发扬和光大中华武学精 神而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浏览3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