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家拳的运动布局


甚家拳套路的整体规划与安排,反映了其运动布局的特征。 甚家拳套路风格各异,其运动布局也依不同的套路特点,而表现 出不同的布局风格。但从茬家拳的内容结构布局来看,套路前一 部分动作轻灵小巧,灵活多变;中间部分是套路的高潮,动作方 法多样,拳腿并用,攻势凌厉,防守严密,攻防动作交替出现, 环环相扣,内容丰富多彩;后一部分逐渐趋于沉稳,腿法较多,运气收势旋腰拧胯,形气合一。总体表现为前段动作轻柔小巧、 中段拳腿并用动作刚烈、后段动作沉稳的运动布局特征。

4.役家拳的动作方法

甚家拳套路中的动作方法形式多样,用法独特。在《茬氏武 技书》的《论手》篇中记载有“研手” “荡手” “回勾手” “邀 手,,“阴拥手”等各种手法,其用法有:直出直进、上擢挑、俯 下沉栽、外勾外摆、内勾抱搂、斜擢右上、斜劈左下、斜领左 上、斜捽右下等①,以及冲拳、栽拳、劈拳、挑拳等拳法②,还有 丁字步、八字步、雁行步、轮摆、踢跺、洒蹬等腿法③。甚家拳 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运动时,强调外在动作必须与身体内的气息运 行相互协调配合,达到“炼形以合外,炼气以实内,坚硬如铁, 自成金丹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登”④之目的。所以, “形气合一”是甚家拳运动方法中最为重要的要求。

(二)甚家拳拳谱特点

茬家拳拳谱是指对茬家拳文字性的资料记载和保存的一种 方式。甚家拳的拳谱内容包括动作名称、动作要点、动作方法 等几个部分。下面就甚家拳拳谱本身所显现的本体特征作以下 分析。

1.役家拳拳谱的叙述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茬家拳套路大多将动物或人物形象引用

《葬氏武技书•论手》,上海,上海书店,1990

《茬氏武技书•论拳》,上海,上海书店,1990

《甚氏武技书•论足》,上海,上海书店,1990

《甚氏武技书•中气论》,上海,上海书店,1990。 于拳法之中,使套路各具特色。因此,茬家拳的套路名称,也大 多采用相应动物或人物的形象来命名。如“大罗汉拳” “小罗汉 拳” “青龙出海拳” “黑虎拳” “白虎拳” “白猿拳” “猿猴 棒” “猿猴对棒”等,人们从名称中即可知道套路的大概风格特 点。

甚家拳拳谱中的动作名称的叙述方式,大多采用四字或七 字来描述一个动作,并且这些名称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 “单刀赴会” “顺手牵羊” “金猫捕鼠” “童子拜佛”等。除了 采用四字的动作名称以外,甚家拳的每一个动作都配有引用古 典故事情节的四言歌诀,来阐述该动作拳势的要点和技击方法。 如二十四战拳中的第一式为“单刀赴会”,其歌诀为:“大刀关 公,万古英风,子敬设计,探虎穴中。”第二式“莲花转枝”的 歌诀为:“宛转青莲,其柔心绵,举手攀援,节节绞缠。”再如 大罗汉拳的动作名称为七字的形式,每个动作仍配有一首四言 的歌诀来说明动作方法和要求,第一式为“十八罗汉三禅堂”, 其四言歌诀为:“罗汉十八,各自有法,各显法力,谁都难 架。”第三式“玉女捧盒朝上苍”,其歌诀为:“小小幼女,双 手捧盒,三尖照到,一命难躲。”这些歌诀极其生动有趣,同时 又对动作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提示,读来回味无穷,充分显示了 茬乃周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也构成了甚氏武技与众不同的独有 特色。

茬家拳拳谱中最有代表性、最为独特的是二十四字拳(也 称二十四气拳、二十四势)的叙述方式。二十四字拳是以二十 四字技法为内容而命名的套路。其二十四字技法依次是:阴、 阳、承、停、擎、沉、开、入、尽、崩、创、劈、牵、推、敌、 吃、粘、随、闪、惊、勾、连、进、退。每一字的技法都有一 个四字的动作名称,每一个动作名称都配有两首歌诀,其中以 四言歌诀来说明此动作的要点和方法,以七言歌诀来叙述此动 作中所包含的八种技法变化;如第一字“阴”,其动作名称为 “蟠桃献寿”,其四言歌诀为“二士入园,蟠桃取来,仰手捧定, 头献瑶台”,说明和解释了蟠桃献寿动作的方法;此动作又可分 为八势,其七言歌诀为:“海外蟠桃几千春,平明摘来带露新, 气暖林园花拂面,风吹枝干叶依人,谁能偷取东方朔,岂是食 馀矫驾臣,恭敬捧持瑶池上,喜向王母献寿臣。”以此来讲解阴 字八势的动作技法。再如第二十二字“连”,动作名称为“童子 拜佛”,动作说明为“善财童子,礼拜观音,南无陀佛,红火出 林”,其连字八势为:“罗刹女儿是红孩,大士点化成善财,跪 下俯首地户闭,起时顶珠天门开,左顾文珠左边门,右盼普贤 右边来,一片火云空中舞,二十四拜拜莲台。”动作歌诀有些带 有佛教文化特征,其叙述由字一一名称明一一技法层层 深入(拳谱中的动作、歌诀后还另附有注释),让人读起来清晰 明了,再结合所绘动作图示,趣味性浓郁,并具有较强的可操 作性。

  1. 拳谱中的比喻


拳谱中采用了较多的形象比喻形式来说明动作、身体和技法 的要求。如在描述二十四字拳的技法时:“……牵势如牵绳,推 势如推山,敌者直不屈,吃势似粘钳,粘者即不离,随者如星赶 ……擎如弓如弦……连如藕丝牵……。”在描述运动中的形体动 作时,要求“头如蜻蜓点水,拳似山羊抵头,腰如鸡鸣卷尾,脚 似紫燕入林” “罗汉身形,猿猴轻灵” “侧身分虚实,凝神气如 虹”等,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妙趣无穷。

  1. 拳谱中的俗称


茬家拳拳谱中的俗语名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从这些少量 I的俗称中,向我们展现了中州文化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茬家拳的 地区文化特征。在阅读地方性文献时,只有明了当地语言习惯, 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书中所记述内容的真实含义。如动作“湘子蒯 篮”中的“蒯”(kuai)字,在中州地域的俗语中即“挎”的意 思,“湘子蒯篮”即“湘子挎篮”。“斜捽右下”中的“捽” (zuo)字,其本意是揪住、拉住的意思。在河南用这一字,经常 代替“拉”的字义,主要是由外向里拉。“上摧挑” “斜擢右 上”中的“擢”(hu。)字,其意思是由内向外扔挑。“四门 斗”,即河南俗语中的四个方向的意思。

(三)套家拳动作名称特点

甚家拳的动作名称几乎都是由四字组成的,并且每个名称都 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是借助中国古典文学典故,有的是模仿动物 或人物的形象,有的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内容丰富, 趣味无穷,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甚家拳的渗透和影响。纵 观茬家拳动作名称的命名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原典的动作名称

甚家拳中的许多套路动作名称都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成 语和神话传说故事,每一个动作名称中都蕴藏着一个生动的故 事,在行拳走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给人以民族传统文化的教 育。

如二十四气拳的“童子拜佛” “张飞骗马” “直符送书” “钟尴抹额” “霸王举鼎” “蟠桃献寿” “刘海戏蟾”;二十四大 战拳中的“单刀赴会” “湘子蒯篮” “顺手牵羊” “暗渡陈仓”; 猿猴棒中的“夜叉探海” “赵云量枪” “飞杆秤船” “仙人指 路” “苏秦背剑” “二郎担山” “张飞推舟” “张飞摇橹”等, 这些有的来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来自于古代神话 传说,有的出自三十六计,洋洋洒洒,可谓“式出原典,武行| 文意” ®o

2.源自于动物、人物形象和自然现象的仿生动作名称

甚家拳各个套路风格取自仿生形象,是它的一大文化特点, 这一特点在其套路动作名称中也充分地得以体现,反映了茬家拳 崇尚自然的品格,这些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雅俗共赏的动作名 称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审美享受。

在甚家拳的套路中,模仿动物的动作名称比比皆是,仅在 二十四气拳中,我们就可以找出“猿猴献杯” “猴儿牵绳” “双龙入海” “双龙牧马” “飞雁投湖” “紫燕穿林” “猛虎探 爪” “白虎靠山” “蛇入雀巢” “白蛇缠葛” “螃蟹合甲” “白鹅亮翅” “犀牛望月” “蝴蝶对飞” “金猫捕鼠”等大量动 物仿生的动作名称。另外诸如“铁牛耕地” “双燕衔泥” “大 鹏展翅” “野马分鬃” “鹦子穿林” “丹凤展翅” “乌鸦登枝” 等等不胜枚举。

浏览2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