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卧功
卧功主要包括仰卧功和侧卧功两类功法。除姿势(调身)外,呼吸(调息)和心意(调心)要领均同一字站功基础功。
(-)仰卧功
仰卧功是一种仰卧状态下的练功姿势。多在舒适的硬板床或练功垫上进行锻炼。枕头以养麦枕等自然填充物为宜,调整到适宜高度或不用枕头。两手放在体侧或小腹部。全身自然放松。
(-)侧卧功
侧卧功是一种侧卧状态下的练功姿势。分左右侧卧两类。侧卧在舒适的硬板床上,枕头以养麦枕等为宜,调整到适宜高度。一手放在腿上,另一手放在枕边。
第五节 一字站功(I字站功)套功
一字站功(I字站功)套功,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字(“I” 字)为标志命名,以练抱圆守一,天、地、人三才合一,人体上中下一气贯通为要,是一种从一字站功基础功逐渐发展而来的套功功法,常用作气功、养生功的入门功法。
一字站功(套功)歌诀
1直立上下通,神气合和稳如松,混沌大一首尾功,合十宁神调气从,分掌推磨运气中,一字平行前后同,金鸡独立不倒翁,推脊踮脚腰腿绷,正气按掌向后撑,内外和顺心身松
一、起势:一字站功基础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呼吸6〜12口气。
二、合十(合掌)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包括四个分解姿势:双手小腹部、肚脐下(下 丹田)合十,十指向下力伸,两臂绷直,两肘内敛;双手胸前正中合十,十指朝上,与鼻尖平;③双手在头顶上方合十,十指朝上,双臂上举、力伸;双手腰部正中合十,十指下垂,两臂绷直,向下力撑。每个姿势均呼吸6〜12口气。
三、分掌推磨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双手小腹部、肚脐下(下丹田)合十,稍停,两手分开,左掌沿身体前正中线上举,手指向上,掌心向右,缓慢举至尽头,稍停。缓慢下移。再换右掌。
两掌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沿人体前正中线推磨。每个姿势呼吸6〜12口气。
四、平行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上体两掌合十势,下体包括两个分解姿势:①两脚前后平行站立势;②两脚左右平行站立势。后一姿势难度较大,注意选择练习。每个姿势呼吸6〜12口气。
五、单腿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上体两掌合十势,下体包括两个分解姿势:①单提腿势:一脚站立,另一脚提起,脚心向后、向下单脚站立,大腿提起, 大小腿呈直角,左右两腿轮换练习;②金鸡独立势:一脚站立,另一腿搭在独立腿上,脚掌向外,左右两腿轮换练习。每个姿势呼吸6〜12口气。以闭目练习为宜。
六、推脊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双手在小腹部合十,分开,转掌,两掌在腰部变拳,呈一上一下按脊势。随吸气两拳沿脊柱慢慢上移,稍停。呼气时两拳沿脊柱下移。呼吸6〜12口气。
七、踮脚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两掌合十站立。两脚跟随吸气慢慢踮起,两脚力伸,稍停。呼气时两脚跟轻轻下顿,带动全身震动。呼吸6〜12口气。
八、按掌一字站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双手在小腹部合十,静息,分开,转掌,在体侧按掌,稍停。缓慢后撑。收功。目视丹田。呼吸6~12口气。
收势:同起势
第六节弹指功
弹指功是一种以十指扣圆——弹指为基本姿势,配合意气力舒活手指经络气血的气功、养生功法。功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锻炼时姿势、次数不限,可随时随地练习。本节以双盘坐为例配图进行演示。站势配合一字功或自由演练均可。
俗话说“十指(十趾)连心”。练功家、句口头禅:十指十趾,常做六常:常弹、常拍,常捏、常揉,常温、常浴,舒活手脚,调和经脉,通畅气机,祛病延年。
中医学有手足三阳经和三阴经的说法,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等诸脉均在锻炼范围。现代医学认为,指端、趾端为末梢微循环的关键环节。弹指功具有激活手三阳经、三阴经、督脉、任脉、带脉等人体诸脉,促进微循环,预防 微循环动脉硬化等健身作用,有利于人体心脑肾等多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健康。
弹指功(坐势)歌诀
盘腿正坐调气从,十指连心意气同; 两掌按伸双手松,扣圆弹指三经通;撑拳撑体腰臂功,百脉调和运气中; 宁神降气丹田融,物我两忘心身空。
一、起势:双盘坐
盘腿而坐,调气3〜9次。呼吸(调息)和心意(调心)配合同一字站功基础功。
二、按掌势
双盘坐起。两掌伸直,掌心向下,轻轻放在两膝上,两臂随吸气力
伸,腰腿配合用力内敛。稍停。呼气时放松。调气3〜9次。
三、伸掌势
接上势。翻掌,两掌尽力伸开,掌心向前,十指力撑,放在两膝盖前,两臂随吸气力伸,腰腿配合用力内敛。稍停。呼气时放松。每势调气3〜9次。
四〜八、弹指势
接上势。四指依次同拇指扣圆,最后四指同时与拇指扣圆。深吸气一屏息,手指随呼气用力弹出,绷直。指尖弹出时砰砰有声。共五个分解姿势。每势调气3〜9次。
九、握拳下撑势
接上势。包括两个分解姿势:①两手握拳放在膝盖上,两臂随吸气撑直,稍停。呼气时慢慢放下。②握拳在两侧撑直,随吸气慢慢撑起身体, 稍停。亦可用掌指撑体。呼气时慢慢放下。每势调气3 ~9次。
十、收势:同起势
第七节易筋经
易筋经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导引、行气术,早期在易家、神仙家、道家和医家中传播,后人佛家、武术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定型,衍出多个不同流派,素有“筋弱则懈,筋壮则强,筋和则康”的说法。易筋经三字,易指易理,包含阴阳、生生、变易、改变、变通、脱胎换骨;筋指筋骨、筋膜;经指经典、指南、法典。三者合词,意指遵循易理而使人体筋骨强健、脱胎换骨的综合心身锻炼方法。
易筋经功法主要分拳法和掌法两个部分:拳法一松一紧,以主练劲力、舒活筋骨、强壮机体为要;掌法一呼一吸,主练气机,以舒气活血、补中益气为要。整个功法讲究阴阳合和,三才相应,上应十二时辰,内应十二经脉;外练筋骨形,内炼精气神。易筋经功法具有伸筋拔骨、祛病延年的显著作用。正如俗话所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功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简单易学,适合中青年练习。本节分易筋经拳法和掌法十二势分别予以演示,以飨练功爱好者。
一、易筋经拳法十二势
易筋经拳法十二势歌诀
(-)握拳蹒拇势
接前势。两拳翻转下垂,八指握拳,拳背朝前,两手拇指踊起朝身,不贴身,肘微曲,随吸 气拳加一紧,大拇指蹒一踽,两肘稍用力外撑, 稍停。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6〜12次。
(三)握拳撑肘势
接前势。将大指叠在中指中节,变握拳,趁势往下一拧,虎口朝前,肘微屈,随吸气拳加一紧,两肘外撑,稍停。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6〜12次。
(四)握拳平举平夹(冲前拳)势
接前势。顺势将两臂平行抬起,虎口朝上, 两拳两臂距离与肩同宽,高度平肩,两臂伸直, 身体正直,两腿绷直。随吸气握拳、两臂伸直、内收,稍停。呼气时放松,分开两臂至与肩同宽。反复练习6〜12次。
起势:一字站功基础功
一字站功基础功起,呼吸6〜12次。
(-)体侧抱拳势
接前势。面向东或南立,身体正直,头微上仰,目微上视,两足与肩同宽,两掌变拳,拳面朝上,拳背朝下,于体侧抱拳,两肘相夹,后撑, 两臂不可贴身,亦不可离远。两拳随吸气用力紧握,两肘及两肩运力后撑,腰脊和两腿绷直,稍停。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6 ~ 12次。
内收,稍停。呼气时放松,分开两臂至与肩同宽。反复练习6〜12次。
(五)握拳直举势
接前势。两臂向上伸直竖起,两拳相对,虎口朝后,两拳不可贴身, 亦不可离远。全身随吸气绷直,头项微后仰,两拳力握,两臂力伸,稍停。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6~12次。

浏览2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