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动得慌张,动得形迹大,所以容 易被人感觉,外面看着虽快,但收效不 大。实际之快,其动作是精细、恰当 的,是在平素松软、虚灵、稳静上练 拳,以养出来沉着的内劲,因其动之 于无形,均不易被人察觉,故收效很 大。

我时常对太极拳的用法不断地思 想,我认为鱼鹰的捉鱼形势,与太极 拳用劲的情形相似。它捉鱼的形势是 刚柔并用,有伸有缩,有缠绕不休之 劲,又有志在必胜之决心,故这种精 神值得吾们研究。又突鹘之击兔的形 势,也值得研究,它击兔的形势,不 是以爪甲死力去抓,而是用翅膀上的 冷弹脆劲去弹击,其进攻时的气势, 是有去无回,有敌无我,故其劲极 大。就是很坚硬的土块,也被打得粉 碎,它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很值得 我们研究。

我对现时的这些太极拳老师们, 心中常有一种估计,我认为:

某某的功夫,揉挫之劲是不错 的,软打的手法也好,但他的虚灵顶 劲没有,巧妙不够。

某某则功夫虽好,但在虚灵顶劲 方面也不行,且胆气差。

郑曼青发劲的手法颇好,天才聪 明也够,所以他与某某推手时,“啪” 的一声,将其摔在墙上(在南京军校 内,有张英振在场看见)。

1956年,在北京全国武术运动会 上,有一练吴家拳的湖南运动员易在 勤,其推手的功夫还好。他的身上很 柔软,跟随得很巧妙,化劲很好。有 些太极拳的老手,与之推手,还打不 出他去;我与他推手时,虽是打出了 他几次,但我感觉到他身上比那些练 杂乱太极拳家们都好得多。今无怪吴 家拳在武术中能独开一派也。

我近来又体会到一种化劲。这种 化劲,我觉得比以前我以为很好的化 劲还要来的巧妙,今特记录下来,以 便记忆:未从出势,先将自己的肩、 肘、胸、腰、腹、胯、腿、膝以及周 身各部完全放得松松的,心里也放得 静静的,使身心内外成为一个整体, 全神普照通身,不要注意哪一处,好 似太极宇宙之大,虚无所为的样子。 如此。则身上会起一种灵感,这种灵 感就是由于身心泰然一体,无所为之 中生出来的。有了这种灵感,在推手 时,就可以无论对方如何来手,在其 将到未到之际,我自己自然而然地就 会预先知道。在这个时候,我的神经 气意就会很自然地顺其来势,不先不 后很巧妙地将其来力化之于无形

假如我持身立势先有定见。专在 某一部、某一手、某一式上注意,如 对方来力反而不能很自然地将其来力 化除,盖顾此则必失彼。挂一必漏万 也。这种道理很微妙,以后要多多思 悟,对功夫当大有补助。

以上所说是指对有高深研究的太 极拳家的办法。如对一般的人,就不 必小题大做,只是用如班侯所说,打 由己劲的手法就行了。盖一般的功 夫,没有深奥的化劲,没有深刻的听 劲,没有好的柔软耳。我这种化劲、 是由于平素练拳经常不断地做静心的 功夫,不断思想老师当先打拳推手的 情形而后一点一点地悟会出来的。

不过我体会得还不够精细,尚须不断 地经常地用功才行。太极拳的功夫,是要静静地悟、缓 缓地练。推手的功夫,要听劲准确,发 劲起于陡然,出其不意。

练功夫,走架势,细细审察自己 身上各部的劲道,谓之知己的功夫。推 手听对方之来劲大小、快慢、软硬、方 向,这谓之知彼之功夫。有了知己知彼 的功夫,推手时才可以取胜,所以说太 极拳的功夫,不是一味练些蛮力气就可 以了事。今将听劲的情形写之如下:

以眼神观察对方之情形,得 到的认识,谓之视觉。

以耳官听闻对方之声音,得 到的认识,谓之听觉。

以皮肤接触对方身体,神经的 蜘彳翱顺识,谓用觉。

以情理判断对方之情形,得到的 认识,谓之理觉。

有以上四种觉察,以判断对方之 情形,而定应付之策,则百不爽一。 但这种听劲和知己知彼这种审察对方 的功夫,是出于平素稳静缓慢练功中 修养出来的。练拳时要松,要稳,要 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觉察,是出 于脑力的清醒,神经的感应,因此太 极拳的练法,首要身心放松,以养其 脑力也。

以前杨澄甫老师发劲的情形,是 以腰脊之力,丹田之气,周身整个之 劲,是往下陡然一坐,往前陡然一鼓 劲,又像是往前一纵,往前一弹,往 前一吐的神气。所以,被打者如触电 样而崩出,而不是只凭两手两臂肌肉 之劲往前撮、往前杵之力量,否则力 量虽大也必拖泥带水,打不干脆也。

发劲歌:

空肩软臂一身松,

神气贯顶虚灵中。

全凭腹中丹田气,

松沉之劲透其胸。

冷快绝伦神鬼怕,

来在不知不觉中。

心胆精气豪横劲,

入里透内太极功。

身法歌:

头顶身腰手眼步,

每手每式有虚灵。

上下相随如一线,

心神意气相配成。

要想发劲神经动,

丹田气鼓透其胸。

推手圆转歌:

退圈容易进圈难,

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 进退功夫仔细研。 动静参半非固定, 随其进退并比肩。 势如水磨摧急缓, 风虎云龙像自全。 天盘地盘如一线, 天长日久出自然。

太极拳的应用,大部分是以化人 的来力,来力被化落空后,其身势的 缺点必毕露。这便是自然送到我手上 来的机会,我的神气一振,早已将其 打出矣。所以说,对打时不必找机会 去打,只是虚无着跟随便可,如找人 去打,赶着人去打,那反而打不脆 也。然化人之力全凭神经的灵觉,所 以在平素练功时,首要在修养神经, 养其虚灵为主。或以为太极拳的练法 既不用力,又动作很慢,在对打时恐 没有什么用处,这种看法是无太极拳 认识的疑惑。

太极拳在练功时,所以慢而又不 用力者,是为了修养脑力,修养神 气。以俟脑力清醒,神气充实,其感 应必灵,发劲必快;道理找得精细, 劲去可起于陡然,来得奇快;可以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四两可以胜千 斤之力也。这是技击最高深的道理。 如神气不足,脑力不清,劲必先为人 知,如此则力虽大也必无用处。盖从 未见有精气神萎靡不振者,而能感应 灵敏,发劲能快而有力。

在运用技术方面,大致离不了以下 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对方之手将来未来 之际,我先出手给他堵上,使其劲出不 来;另一种是任他之手发来,我以虚妙 的身势使之落空,同时找他的侧面或缺 点制之、打之、发之,则无不中矣。但 是以上这两种打法,全凭有好的腰腿身 手,好的灵觉才行,否则是不管用的。

在对打时,只凭身手腰腿的功夫 及感觉灵敏还是不够用的。其决定胜 负的主要环节,是要有决斗之精神, 豪横之心劲,必胜之志向为主宰方 可。如果没有决斗的精神,必胜之志 向,虽有天大的功夫,是不足以谈比 手的。其次虚无的气势,莫测的变 化,轻如百无所有,重似泰山立崩, 金石俱碎的气势,以及冷、狠、脆、 准的手段也很重要。

既有风虎云龙之气势,又要有虚 无之变化,精神如捕兔之鹘,气势如 捕鼠之猫,这是老论中所说的。但我 认为还不够劲,简直是如《三国演 义》中所说关云长斩颜良之势,瞪眼 时人头已落地,如这种气势情形才可。 《孙子兵法》曰:“鹫鸟之急至于毁折 者节也。”火烧神经动,急雷响五中, 打丹田雄壮之劲,又沉又足,又冷又 狠,机警万变。灵觉无比,毛发毕竖, 抖擞不已,沾手如触电,打去还嫌慢, 静如处女,动似火烧,其节短,其势 险,势若强弩,急若发机,使其不能 抵抗,也无从抵抗,否则不足以降伏 野蛮汉也。

鹰捉兔之紧急,狼伤人之视隙, 虎捕猫猎,龙行蛇钻,鹘眼鸥翅,狗 闪鹰翻;有蛟龙出水势贯凌霄之势, 有烈马发威,抖擞不已之神;要来得 冷冷的、脆脆的、

狠狠的、足足的、 准准的;要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之决 心;要变得下脸来,打得出手去,有 哼哈有喜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所谓兵不厌诈也。

出手就变,变中有变,机智百 出,神鬼难见。歌曰:火烧神经动, 惊然起心中。龙行摆虎步,身腰现奇 形。神气世无比,奥妙出无穷。举手 不留情,当场见英雄,不打不成友, 纸谈终无功。

禄禅之轻快,班侯之冷劲,健侯 之神粘手,少侯之软打,澄甫师之丹田 劲,某某之神妙,某某之转身,某某之 取刀下银,以上前辈先生的功夫,已到 最上乘的功夫,吾辈要时常思想才有进 步。

二人对打时,手足为第一道防 线,膝肘为第二道防线,胸腰肩膀为 第三道防线。要处处能化,处处能 发,处处有自卫的能力,处处有巧妙 的变化,处处发得出充实好劲来,否 则不足谈比手也。

人以刚来,我以柔化;人以硬 力,我以松软;人以速快,我以精细;人 斗力,我斗智。练的是手眼身法步,心 胆精气神。用时是神经之动,冷快绝 伦。打的是丹田冷劲,惊心动魄。这才 是太极真功夫。

浏览2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