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该类型的传播主要是 为了宣传武术,只要大家知道武术、关注武术,就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从文化的 角度对武术深入传播属于深层次传播。比如,向国际友人传播武术的同时,传播 武术礼仪、武术哲学、武术美学等内容,以此为媒介,使其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另外,在传授武术技术时,对一招一式的变化进行细微传授,并且对每一式的攻 防方法进行实践等都属于深层次传播。介于深层传播和浅层传播之间的就属于中 层传播。这是从分层的角度进行的分类,是从传播的目的出发的,可以使传播活
    动更加有目的、有层次。比如,学校武术传播就要求达到一定的目标,如学会一 套拳、了解武术的抱拳礼等。在向世界传播武术时,可以先通过体育途径传播竞 技武术,然后再传播传统武术、武术文化等。分层次传播可以使武术传播更有针 对性,因人而异。例如,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初段位就可以认为是浅层传播,高 段位是深层传播,中段位介于两者之间。根据这种分层传播,可以使武术工作更 加明确和有目的。层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以三分法进行传播,可以大体 把握武术传播的价值与目标,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以武术传播是否在中国为标准,可以把武术传播分为国内武术传播和国 际武术传播。许多人认为,武术在国内传播得很好,大多数国人都对武术很熟悉。 其实,大部分人的这种熟悉仅属于浅层传播内容,对武术的认识也仅仅限于技击 格斗,并不了解全貌,尤其是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尽管武术是中国固有的、传统 的,但武术的国内传播并不乐观。2006年,武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申请遗产保护,说明传统武术的国内传播面临着困境。武术国际传播也同 样面临困境,国际武联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国,但实际上在许多国家, 只有个别地区的个别人在习练武术,而且国外对武术的认识普遍是模糊的和混乱 的,竞技武术、太极拳、散打、鹰爪拳等都处于独立传播的状况,存在认识误区。 因此,武术的国内、国际传播都需要总结规律,找出适宜的传播内容、途径和 方式。

  • 武术传播的功能说武术传播的功能是指武术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和效能。它是武术传播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武术传 播的功能认识得越清楚,武术传播的方向就越明确,效果则越显著,这是武术传 播功能的意义所在。武术传播者如果能够充分认识武术传播活动的功能,就会运 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方式去展示和释放这些功能。研究武术传播的功能对武术传播活动的方向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起着重要的 作用。对武术传播功能进行深层次分析,有利于把握武术传播功能的全面性。从呈现的方式来看,武术传播的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 能是人们可以明显看出或感觉到的作用和效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人们不易察觉的 作用和效应。这两者有可能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显性功能是武 术传播者为实现传播目标而明确提出来的,容易得到实现和发挥;而隐性功能则 是在传播活动的过程中隐藏着的,在很长时间后才反映出来的。比如,目前流行的武术学校,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其经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由此产生的社会 问题少有人探讨。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看,武术传播的功能又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正功能 是武术传播的正常效果,而负功能则是由传播者或武术本身的价值功能的异化所 造成的。比如,在师徒传承过程中,师傅把武术技术与文化传授给徒弟,希望其 获得道德和技艺的提高,起到武术的教育功能,这是正功能的发挥。但若徒弟得 到这一技艺后却危害社会,就会产生由于价值的转换而造成的武术传播的负功能。


武术传播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性质的功能。

  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传统武术健身的功能


对武术传播文化功能进行理解必须明确武术自身的文化性。首先,武术本身 是一种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像中国武术这样拳种丰富、流派众多的文化形态是 极其罕见的。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才能产生这样丰富多彩的技击艺术。 这种特殊性形成了武术的文化性,使武术成为中国、中国人的特征之一。其次, 武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武术在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熏陶,并在其氛围中产生、发展和成熟,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兵法、伦理、美 学、养生、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化以技术为载体 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传播。由于武术先是文化,所以文化属性 为其主要属性,武术传播的首要功能是文化功能。武术传播对武术文化本身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武术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术之所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不得不归功于传播。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 特在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时说:“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 是一系列事件的流程,使一个时代纵向传递到另一个时代,并且横向地从一个种 族或地域播化到另一个种族或地域。”怀特从传播的角度,把文化看作纵向和横向 传播流程的统一体,对文化本质的解释可谓独树一帜。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具有这一特点。从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角度,武术传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功能。促进了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代代相传。武术传播的重要功能是承接和传 播文化。它可以将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继承并传播下来,使之世代相传并与其他 文化相互作用。无论拳种流派的纵向传播,还是横向传播,都使武术技术与文化 得到了流传与保存。促进了武术拳种流派的交流和新的拳种流派的产生。武术传播能够促进 不同拳种流派的技术与文化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产生新的拳种或流派。例如,太 极拳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赵氏等不同流派;南
拳中蔡拳、李拳、佛拳在传播中形成蔡李佛拳;王萝斋集多家武技之长创立了意 拳(大成拳);等等。总之,武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拳种,这 是武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 适应社会的发展。曾在社会上迅速发展的木兰拳,就是一个创新的实例。竞技武 术是武术体育化创新的典型案例,少林拳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竞赛体系,但创新 不能远离传统或失去传统。•

  • 促进了武术拳种流派理论和技术的增殖。武术传播的另一个功能是积淀 和增殖文化。武术传播使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以沉淀和积累。武术传播的时 间越长久,文化积淀就越深厚。这种积淀使武术理论逐渐丰富和完善,使武术技 术更加精细和多变,使武术内涵越加丰富和深邃。这一特点符合文化传播的规律。 因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离不开世世代代的传播活动。文化不是零碎的、瞬间即 逝的画面,而是一种大浪淘沙般的沉积,时间越久,内容越淳厚。不过文化的传 承和沉积不是一个简单机械而又僵化的传递过程,而是有所扬弃、有所借鉴、有 所创造的文化增殖过程。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完成了这种增殖。



  1. 从武术传播对象的角度出发,武术传播具有教育功能


武术传播过程对传播对象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武德培 养上,在传统武术中,武德的传播是一以贯之的,由一般弟子到入室弟子需要进 行武德的培养与考验,成为入室弟子后,仍然要进行武德的考验才能得到老师的 真传。其次,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意志力的磨炼、自信心的培养本身也是一种 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教育功能的实质是对武术习练者的身心调节和锻炼。武术运动可以消除紧张 与拘束,使人精神振奋,让人的潜在能量向无害的方向发展,让人的情感在武术 习练过程中得到完善。因此,武术传播对传播对象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过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武术传播的教育功能逐渐由过去主要靠师徒传承转变为现 在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来承担。从武术传播者的角度出发,武术传播具有经济功能

浏览2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