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陈发科(公元1887-1957年),从1929-1957 一直在北京授拳,广收徒弟,同时在授拳的过程中,进一步对陈 式老架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形成了陈氏太 极拳新的拳架(现称新架),丰富了陈氏太极拳的内容。
陈照丕(公元1893~1972年),是陈氏家族第一位走出陈家 沟到外地传授太极拳的拳师。他曾在北京宣武楼立擂十七天,未 曾遇到敌手,名震京城,从此陈氏太极拳真正被世人所认识,并 开始广泛的传播。陈照丕曾担任全国国术国考评判委员。1958 年退休回到家乡,继续精心传授太极拳艺,培养了大批陈氏太极 拳骨干人才,为陈氏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发展和中兴鞠躬尽 瘁,是近代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 师。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陈氏太极拳发展走向了鼎盛时期。
首先,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改 革开放以来,陈氏太极拳获得了新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 怀。陈氏太极拳如鱼得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陈氏太极拳的家
①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乡温县,县政府非常重视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工作,将其列入了工 作的议事日程,并列入了《温县农业发展纲要》和“七五” “八 五”规划之中。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太极拳的优势,使其在普及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逐步将太极拳推向世界”。并下发了 《在全县推广普及陈式太极拳活动的通知》的文件,明确提出了 各级单位普及陈式太极拳的实施意见。1999年,焦作市委、市 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推广太极拳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 部门把学习太极拳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并把每年的5月份定 为“太极拳活动月”。进入新世纪,太极拳作为焦作旅游业发展 的特色项目之一,被列为焦作市“十五”规划的重点开发对象。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从制度上为陈氏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提 供了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其次,陈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在政 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县体委专门成立了武术股,以加强推广普及 的力度。1984年以后,各级武术协会相继成立,全县13个乡都 建立了武术辅导站,仅县直机关就有8个武术辅导站①。截止 2002年,据不完全统计,焦作地区太极拳武馆、学校50余所, 基层太极拳协会超过200个,太极拳晨、晚练辅导站、点410余 个②。这些各级武术组织的建立对促进陈氏太极拳活动的推广起 到了极大的作用。目前,焦作地区有38.7万人在练习太极拳。 其中致力于太极拳研究和探索的约有2800人,320余人以授拳 为生,120余人在全国武术界较有影响,20人在世界上有重大影 响,5人为大师级拳师③。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焦作已经形
- 温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温县志》,1985。
- 杨黎明:《焦作地区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3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 范光:《太极故乡行》,《焦作日报》,2002。 成了广泛而又深厚的太极拳的群众基础,太极拳以其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有效的健身功能赢得了焦作地区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
在相继建立各级武术组织的同时,1985年、1986年和1989 年在当地还先后修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武术场馆。武术教学 训练设施的改善,进一步为陈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奠定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
为了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陈氏太极拳,焦作市以及县教委专 门下发文件,就陈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进行了严密的部 署,将陈氏太极拳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成为中小学校课程 的重要内容。为了把推广普及工作落实到位,教育局下发了相关 文件①,并规定小学3~6年级为每周3课时,小学一二年级、初 中、高中分别为每周2课时。小学以陈氏太极拳十八式、中学 以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为主要内容开展,要求保障课时数和教 学内容任务的完成;同时多次举办中小学教师陈氏太极拳培训 班,对教师进行培训上岗,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并通过比 赛的形式促进和检查推广、普及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一系列措 施的执行,目前,焦作地区陈氏太极拳在中小学校的普及率达 到了 100%。
其三,陈氏太极拳走上了向世界传播、推广和发展的道路。 从1979年香港新联影业公司和孟豪国术体育会访问陈家沟,学 习和交流拳术以来,陈氏太极拳开始走出国门,迈出了向世界传 播陈氏太极拳的步伐。仅从1979~1985年的起步年间,先后来陈 家沟学艺的海外团体就有51个,超过500多人次②。国内学习者 更不计其数。据温县体育局局长介绍,自1983年以来,温县有
- 温县教育局.温教文[2003 ] 71号文件。
- 温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温县志》,1985。 18位拳师到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授陈氏太极拳。如王西安、 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陈桂珍等人,都曾多次到国外授拳传 艺。陈庆洲老拳师自1994年以来,已先后多次到美国授拳,并 成立了陈庆洲功夫研究会。这些活动推动了陈氏太极拳的国际化 发展。现在陈氏太极拳遍及欧、亚、美、澳四大洲的国家和地 区,国内外陈氏太极拳团体组织已达一百五十多个。陈氏太极拳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纳。
自1992年温县太极拳年会和中国焦作太极拳年会举办,为 陈氏太极拳在全球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世界人民交流太极技艺、 增进友谊搭起了平台。同时,也为焦作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 契机。据统计,5届温县太极拳年会,共接待了 32个国家、包 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七十余个太极拳组织,太极拳爱好者L7万 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太极拳交流活动。两届中国焦作太极拳年 会,共接待3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太极拳团队61支464人,境 内团队256支2579人,有4979人分别参加了太极拳、剑锦标 赛,太极推手擂台赛,太极拳表演赛等。同时年会召开了太极拳 理论研讨暨学术报告会4场,评定太极拳学术论文113篇,评出 国内拳师64人①。毋庸置疑,焦作太极拳年会的定期召开,不仅 推动了焦作地区太极拳活动的蓬勃开展,展示了古老的太极拳的 风采,达到了以武会友,交流技艺,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对 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 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焦作太极 拳年会已成为中州武术的一大人文景观,正为发展和弘扬中州武 术和焦作武术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杨黎明:《焦作地区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载《
2003年全国武术论文 报告会论文集》。
其四,陈氏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入。随着 陈氏太极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推广与普及,陈氏太极拳的理论研 究工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批太极拳家和太极拳的爱好者, 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默默地工作 着,同时,他们还在理论上对陈氏太极拳的丰富内涵、技理等诸 多方面的问题深入地探讨,为陈氐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充实、丰富 和完善,为陈氏太极拳的进一步普及、推广、发展和提高,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表11笔者的粗略统计,1985年以后,仅 河南籍作者出版的有关陈氏太极拳论著共38部,这与1880~ 1980年间有关陈氏太极拳论著仅有八部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一 个侧面反映出陈氏太极拳迅猛发展的状况。
表11 1985年以后河南籍作者陈氏太极拳论著表 |
书名 |
作者 |
出版日期、出版社 |
陈氏太极剑 |
陈玉霞 |
《少林武术》自1985年连载问世 |
世传陈氏太极拳 |
陈小旺 |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
陈氏太极拳术 |
陈正雷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
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一) |
陈正雷 |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2. |
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二)(三)(四) |
陈正雷 |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 |
太极神功 |
陈正雷 |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7 |
陈氏太极拳养生功 |
陈正雷 |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8 |
中国陈氏太极 |
陈正雷 |
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分公司, |
|
|
1997.8 |
陈氏太极拳剑刀 |
陈正雷 |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2 |
陈氏太极推手技法 |
王西安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 |
(接续表)
①陈莎辑录:《太极拳书目概览》,载《中华武术》,
20。
浏览3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