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如不是这样,对身体就一定有 害。因为人是秉气血而生,如气血畅 通舒适,人身即健康。如气血凝滞 了,日子久了,就会发生疾病,所以 太极拳老论上教人有气以直养而无害, 劲以曲蓄而有余之说。由此可见,气之 到达丹田,不是就死死地压在小腹,一 点也不动,而是有收放,有鼓荡。盖气 行则血通,血通则人健,这是有一定道 理的。

(二十八)天天做气血贯通的功 夫,久而久之,气血能随着人的意识 而走,意识到哪里,气血就到那里; 气血到哪里,力量就到那里,无论意 是用在何处,用在身上的哪一部分, 气血劲道就会很自然地随之而到达那 一个部位,其应如响,百无一爽。

(二十九)在练功夫方面,一要 有恒心,不因有困难就间断;二要不贪 多学快,不要以会的多为能,而是要徐 徐地吸取滋味,细细地思悟,如日子久 了,万无不进步之理。如其只图学快, 描画其表面,不体内容,就不容易学 好。

(三十)太极拳的功夫,不是只 吃些苦操练,叫筋骨皮肉受些痛苦, 就会学好功夫的,而是还要思悟,还 要体会才行。操练是外面的功夫,思 悟是内里的功夫。太极拳是内外兼 修,身心并练才行,不然就对身心的 健康效果不大。练出来的姿势,也不 够优美,外行看到还可以,但内行看 到就没有味了。

(三十一)每练功时,要先以心 意作想,使身势全部关节放松,并且 要放得很松,要将身势松得如软若无 骨样。然而它不是死姬攵巴的软,而是 以神气将身势鼓动起来的。它动荡起 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弹力。假如发 出去时,它有很强大的入里透内性, 头部虚灵上顶,不是僵直上顶,要有 活动虚灵的气势,两臂松得又沉又 重,似钢铁样的重,而不是似钢铁样 的硬,两拳如软姬炬的铁之重,而不 是拳头握紧,如握紧就松不下来,打 出去就不能入里透内了,两臂如软节 钢鞭,又软又重,而不是挺硬。两腿 上之软弹力很强,将身上的体重负 着,如火车车厢下之大盘簧,将火车 厢托着一样,又如河水之托着重载之 船舟,又活动又沉重,其道理劲道可 想而知之。其他如顶头拔背、垂肘松 肩、沉气坐胯等规矩,前面已说过。总 之,练功是要本着规矩去练去想,就艮

容易进步。如不按规矩,胡思乱想,就 必致耗时费力,是不可能进步的。

(三十二)有些人练功,不以老 论上的规矩,而自己心里东想西想, 以为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于是乎他 浮浮漂漂、零零乱乱地动;或以为太 极拳讲究发劲,把人发出去,没有力 量,不能发出人去,于是乎又用些力 去练,弄得两臂僵硬异常,如此便造 成了一时零乱无章,一时又死硬不 灵。如此反反复复,自相矛盾,胡思 乱想,拿不定一个决定的主意,日积 月累,非但不进步,反而将拳架子弄 成了一个奇形怪状,那就不好办了。 虽有张三丰在世,也是教不好的。

要知太极拳之不用力,有不用力 的道理。不是将身体弄成了懈懈怠 怠,而是要有意识地沉着,精神的贯 注,气势的鼓荡。它能发出人去的用 力,是有它用力的道理,不是将筋肉 弄硬、弄僵、弄死、弄紧,而是以 柔、以弹、以有意识的搠动性。

(三十三)太极拳功夫在初着手时, 就要在稳静上用思想,养精神,养中 气,养灵智,养清醒,养良知,养悟 性,养灵感,以俟将这些东西充实起 来,身体的健康和技术的技击方法也就 自会有良好的效果,不待谋求也。就算 在一切日常事物上的处理,也不难达到 适当的境地。如不是在稳静安舒上去用 功夫,而只是妄动盲动,快动冒失动, 添些花样,只图表面上的好看,那是毫 无道理的。

(三十四)太极拳的练法,其主 要是把身心放稳静,放舒适的问题, 而不只是四肢、胳膊、胯腿一些外面 的形势高低长短大小的问题。如太极 拳只求外面,那是练不好的,此可断 言。

(三十五)吾们看过太极拳的老 论,知道练太极拳是要将身心放稳 的。身心放稳、放松及舒适之后,才 能将散在外面的神经思想收得回来, 才能做到真静,真静气意才能沉得下 去。将气意沉下去了,再稳稳静静地 去行运,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味道。 如是慌慌张张地着手去练是不行的。 身势既稳,脑筋已静,然后再缓缓地 往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这些规则上去用思想,如此 日久,才能将一趟拳很自然地做好, 而后研究推手,也就不难逐步地了解 了。

(三十六)在沉气方面,虽在平 素行住坐卧之间也要注意沉气,这是 对练功夫一个很好的辅助。老论中 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 敛人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 便利从心。”以上这些论述,应当好 好地体会。

(三十七)拳是基本的功夫,是 一辈子不能间断的,功夫之基础是要 天天培养的。如果基础打得好,以后 推手散手就很容易学好。如基础打得

不好,推手散手发劲等也会学得不太 好,这是可以断定的。

(三十八)练拳日久,有了功夫 之后,就将架子收敛一些,不宜太散 漫扩大。在练功时,不一定要架子多么 大,多么低下,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 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把这 种灵感练得充实起来。要心存静养,聚 精会神,保精养气

调呼吸,静脑筋, 澄清智慧,增长灵机,如此日久,内 劲、心劲、灵感就自然会有了,以后蹬 脚、分脚就会稳了。李香远之功夫,就 是这样子有的。

如这样的练功,手的拳味就自然 会有了,拳意就会上手,凡是一举一 动,都会充满了拳意,等于读书多 ,出口就能成章,下笔便可成文, 这是一样的道理。有了这种功夫,自 然就会行气运气,用神用意。

有了以上功夫,劲去无往而不 利,无坚而不摧,打人如透纸扎人一 样,一鼓而透也。这全是由于平素练 功,以神行,以气化,以意去的练功 中养出来的。

以后练拳,再不能练那无意义、 无神气、无聊的手法动作了。要叫他 出手就有拳意,叫他愈来愈浓厚,这 才是老拳术家的样子。如再动那些无 聊的动作,那太不像话了。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得 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 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 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是一定要架 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 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 进一步要把这种灵感练得充实起来, 养这种灵感的主要练法,是在稳静上 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 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 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

(一九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 适泰然,把气息调得舒舒服服的去 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 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 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 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 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 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 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 辈子瞎胡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 如找着拳意就算入了门了,拳意如何 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 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 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手上,如 满身带劲地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 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 如不相信这句话,那就练不好拳了。

(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应在 藏神养气上用功,不宜专在肉体上苦 求,如崔某之拳,专在柔劲上苦下功 夫,发劲上死找,这证明他不是高 手,李某某是崔的老师,这证明李、 崔皆不是好手也。

(六) 有人练太极拳如其他门拳 一样,弄些着法招法,想些用法,这 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练太极拳的,胸 中是浑然一气的,是无所为的,是泰 然的,不能专想某一手一势的作用。 如一想每手每势的作用,那就用意不 均匀了,那拳意也就始终不会上手 了,不会发现了,拳意不上手,灵感 没有,将来在用的时候,就不能听 劲,听不了劲,也就取不了胜。

(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七) 按我今日之练法,是松净 的运动,心想内部,心里才感觉有些 意思。如往日练功,多在表面上用 功,未往内心里去体会,那是不对的。

(八)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

浏览3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