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进步。如不按规矩,胡思乱想,就 必致耗时费力,是不可能进步的。

(三十二)有些人练功,不以老 论上的规矩,而自己心里东想西想, 以为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于是乎他 浮浮漂漂、零零乱乱地动;或以为太 极拳讲究发劲,把人发出去,没有力 量,不能发出人去,于是乎又用些力 去练,弄得两臂僵硬异常,如此便造 成了一时零乱无章,一时又死硬不 灵。如此反反复复,自相矛盾,胡思 乱想,拿不定一个决定的主意,日积 月累,非但不进步,反而将拳架子弄 成了一个奇形怪状,那就不好办了。 虽有张三丰在世,也是教不好的。

要知太极拳之不用力,有不用力 的道理。不是将身体弄成了懈懈怠 怠,而是要有意识地沉着,精神的贯 注,气势的鼓荡。它能发出人去的用 力,是有它用力的道理,不是将筋肉 弄硬、弄僵、弄死、弄紧,而是以 柔、以弹、以有意识的搠动性。

(三十三)太极拳功夫在初着手时, 就要在稳静上用思想,养精神,养中 气,养灵智,养清醒,养良知,养悟 性,养灵感,以俟将这些东西充实起 来,身体的健康和技术的技击方法也就 自会有良好的效果,不待谋求也。就算 在一切日常事物上的处理,也不难达到 适当的境地。如不是在稳静安舒上去用 功夫,而只是妄动盲动,快动冒失动, 添些花样,只图表面上的好看,那是毫 无道理的。

(三十四)太极拳的练法,其主 要是把身心放稳静,放舒适的问题, 而不只是四肢、胳膊、胯腿一些外面 的形势高低长短大小的问题。如太极 拳只求外面,那是练不好的,此可断 言。

(三十五)吾们看过太极拳的老 论,知道练太极拳是要将身心放稳 的。身心放稳、放松及舒适之后,才 能将散在外面的神经思想收得回来, 才能做到真静,真静气意才能沉得下 去。将气意沉下去了,再稳稳静静地 去行运,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味道。 如是慌慌张张地着手去练是不行的。 身势既稳,脑筋已静,然后再缓缓地 往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这些规则上去用思想,如此 日久,才能将一趟拳很自然地做好, 而后研究推手,也就不难逐步地了解 了。

(三十六)在沉气方面,虽在平 素行住坐卧之间也要注意沉气,这是 对练功夫一个很好的辅助。老论中 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 敛人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 便利从心。”以上这些论述,应当好 好地体会。

(三十七)拳是基本的功夫,是 一辈子不能间断的,功夫之基础是要 天天培养的。如果基础打得好,以后 推手散手就很容易学好。如基础打得

不好,推手散手发劲等也会学得不太 好,这是可以断定的。

(三十八)练拳日久,有了功夫 之后,就将架子收敛一些,不宜太散 漫扩大。在练功时,不一定要架子多么 大,多么低下,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 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把这 种灵感练得充实起来。要心存静养,聚 精会神,保精养气

调呼吸,静脑筋, 澄清智慧,增长灵机,如此日久,内 劲、心劲、灵感就自然会有了,以后蹬 脚、分脚就会稳了。李香远之功夫,就 是这样子有的。

如这样的练功,手的拳味就自然 会有了,拳意就会上手,凡是一举一 动,都会充满了拳意,等于读书多 ,出口就能成章,下笔便可成文, 这是一样的道理。有了这种功夫,自 然就会行气运气,用神用意。

有了以上功夫,劲去无往而不 利,无坚而不摧,打人如透纸扎人一 样,一鼓而透也。这全是由于平素练 功,以神行,以气化,以意去的练功 中养出来的。

以后练拳,再不能练那无意义、 无神气、无聊的手法动作了。要叫他 出手就有拳意,叫他愈来愈浓厚,这 才是老拳术家的样子。如再动那些无 聊的动作,那太不像话了。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得 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 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 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是一定要架 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 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 进一步要把这种灵感练得充实起来, 养这种灵感的主要练法,是在稳静上 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 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 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

(一九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 适泰然,把气息调得舒舒服服的去 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 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 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 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 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 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 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 辈子瞎胡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 如找着拳意就算入了门了,拳意如何 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 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 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手上,如 满身带劲地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 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 如不相信这句话,那就练不好拳了。

(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应在 藏神养气上用功,不宜专在肉体上苦 求,如崔某之拳,专在柔劲上苦下功 夫,发劲上死找,这证明他不是高 手,李某某是崔的老师,这证明李、 崔皆不是好手也。

(六) 有人练太极拳如其他门拳 一样,弄些着法招法,想些用法,这 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练太极拳的,胸 中是浑然一气的,是无所为的,是泰 然的,不能专想某一手一势的作用。 如一想每手每势的作用,那就用意不 均匀了,那拳意也就始终不会上手 了,不会发现了,拳意不上手,灵感 没有,将来在用的时候,就不能听 劲,听不了劲,也就取不了胜。

(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七) 按我今日之练法,是松净 的运动,心想内部,心里才感觉有些 意思。如往日练功,多在表面上用 功,未往内心里去体会,那是不对的。

(八)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

规 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 塌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 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 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 这样练出来的。

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 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 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 要以思想之力慢慢地将其松开了来, 这步功夫不易做到,但如日子久了, 以思想力慢慢地灌输,是绝对可以做 到的。

(九) 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 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 松软软沉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 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 实地踏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十)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 的源动力,它是如何以腰劲带动,挑 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还 要有弹力。

(十一)杨师打拳、推手练功的 一切神气动态细微的味道,平时要多 多地想想,多多地悟会,功夫就会大 大地进步。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十二)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 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 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 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 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十三)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 两臂应如掉下来一样沉甸甸重碇驼的 一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 势来。

在练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舒舒畅畅地去用功,如长江大河之水 滔滔不绝之势,如不如此,练不出好 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四)最上乘的练法,是练 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 地练筋骨肌肉为主也。

(十五)如发劲不入内,这是未 放松的关系。如在对手时拳不管用, 这是动作无变化的关系。

(十六)在练功时,要时常想当 先老先生是如何练拳的神气,今多久 不想这些事,所以练拳不进步。

杨师练拳时,其全身及两臂是如 何松沉的样子,要时常多想想。他是 如何地又稳又静,又松又沉,又软又 弹,又灵动的样子,要时常多想。

(十七)在老先生与人推手时

对方感觉非常恐惧,时时有惊心动魄 之感,这是如何一回事,要时常想想, 如此功夫久了,就会大大进步的。

(一九六五年五月十八日晚)

(十八)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 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 切全谈不到。

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 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九)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 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 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的力量,再有 柔软,再有松沉,再有灵巧,再有轻 妙,这才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 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

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 灵感,一步一步地把灵感充实起来, 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 草不粘的地步。

(二十)太极拳的功夫,还不能 死死地在沉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沉 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 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 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 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 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人家称我是一个太极拳专家,如 我只是这点一知半解的本事,那不是 有名无实吗?所以说以后的功夫要细 加研究才行。

(二十一)练柔是初步的功夫, 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 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 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 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 的功夫。

(二十二)如是再深进一步的练 法,是找紧凑,不宜在大伸大展找 了,因为紧凑才能含蓄,才有收藏, 才长内劲。

松是紧凑的松,不是以放大、放 长、放伸、放远叫松,切记。

(二十三)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沉 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劲去,人的气 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沉不下去,那一 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 练到气沉丹田这一步。

(二十四)无论如何,练拳的功 夫是在松软沉重、舒适大方上以心行 气,以气运身,势如长江滔滔不绝的 练法上下功夫才行。

(二十五)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 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 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要纯以神行。

(二十六)练功以松沉软弹为对, 每练时要细细地思悟这个味道。李某 某的练法,我认为沉着有余而软弹不 够,他是柔而不灵的功夫。以这种功 夫练出来的手,只可对付初步或中乘 的功夫人,而不足以对付高手上乘功 夫的人,因为上乘功夫的人,其动作 是用神,用神的动作才来得快,才能 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灵机的动作, 是用神意修炼出来的,如只是用气用

浏览2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