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气功起源于距今1万年前远古图腾一巫术时代,是我们中国人的 祖先在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符号崇拜一万物有 生、万物有灵(万物有神)、万物有人(万物拟人)思想的指引下,以混 沌一体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远古气文化系统为标志,以巫舞、 巫王、巫医、人神、物我一体仪式为基础,形成的带有图腾一巫术色彩的 综合修炼方式。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图腾一巫术时期混沌一体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 环系统,逐渐以一、二、三、I、||、O、•等原始线圆刻画符号为标 志,演变为带有中国传统气文化特色的线圆文化或线圆文字符号系统,形 成融巫气、灵气、生气、精气、圆气、天气、地气、人气、和气、阴气、 阳气、正气、邪气等观念于一体、万物一气、通天下一气的泛气论,奠定 我国古代气文化系统、气功、养生思想和方法的人文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远古延伸而来的气文化系统出现分野,一方面形成以 巫术和巫医为代表,方术掺杂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随后,一种带 有巫医、巫术色彩的布气疗法,时隐时现于隋唐明清多个朝代。近代,演 变为神手、神掌或印掌功夫。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则以运气疗 法、发放外气、外气疗法、气功外气为代表,演变为带有现代巫医、巫 术、巫气色彩的伪气功。
另一方面,形成以易家、儒家、道家、医家为代表的传统气文化系 统,把远古气文化系统,提升到传统人文哲学的高度,形成古代气文化系 统。古“气”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蕴含着大量气文化信息,见证了古 代气文化的一段漫长历史。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近、现代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线圆刻画、 线圆文字符号,古代建筑、棋艺、节气、民俗、文献资料,包含大量传统 气文化内容。
一是流传已久的古代神话传说,例如开天辟地、女婚造人、绝地天 通、定海神针、通天柱、通天塔、龙图腾、扶桑等神话故事;二是近、现 代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商、周甲骨文、金文、铭文等文物资料,包括 距今5000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透雕象牙古梳上刻画的一、二、 三、-'、二、三、I、|| --(阴)、一(阳)、V、O•、三(乾)、三(坤)、_£、丁、口(方形)、/\、s等线圆刻画符号;山东大 汶口文化遗址陶器上以为主,象征日月山、日云山或日鸟山等形态 结构的线圆文化符号;三是古代建筑、棋艺,如华表、天坛、围棋;四是 节气、民俗、各类古文献资料。
以上带有图腾、祭祀、通神、祈福、哲理等多重内涵的线圆刻画符号 或原始文字符号,为古“气”字的起源及传统气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提供 了关键证据。
从大量考古资料和古文字发展史看,古代的“气”字,是从古“一” 字和古“I ”字的组合中逐渐衍生而来的。
古人把一个“一”或“ I ”字形的木柱、石柱、建筑物或男根的仿造 物,竖立在一个圆形场地中间,构建原始的气图腾一巫术祭祀仪式,用来 表达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沟通天地生人神,表达自然宇宙生命万物生 生不息、兴旺发达、活力无限等寓意。
因此,古代的气是人们沟通混沌、天、地、生、人、神、日、月、星 辰等自然万物,同自然万物“交感”生殖的标志符号、工具、仪式、手 段、法器、礼器或神器,即一种宇宙万事万物超自然力量一一神力的象 征。
古人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气的、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循环往 复、终而复始的生命互动循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气,无形无状,无色 无臭,无影无踪,无处不存,无处不在,可聚可散,可凝可动,可消可 长,可生可灭,化生天地万物,像精灵一样,笼罩着整个宇宙。”其细无 内,其大无外”,形成一个人一气互动循环的自然宇宙生命万物生生不息 的生化系统。古“气”字的形成过程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古代的“气”字,从古“一”字和古“ I ”字的组合中逐渐衍生而 来。古“ I ”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古文字符号,与古“一”字同形或为古 “一”字的变体,含有沟通天、地、生、人、神,上下通、中通等寓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殖、生成或生化模式,逐渐衍出一、 二、三三个气文化符号。起初,人们在“三”字的左上方加一个短短的 “ I ”字,以示通天,形成三字左上方带有短“ I ”的古“气”字“工”; 后来,又在古“气”字“工”的右下方。加一个长一点的“ I ”,以示下 通地,衍出右下方带有长“ I ”的古“气”字“气”,天、地、人三才一 气贯通,合和一体的寓意昭然可见。
古人由此创立了我们现代人广泛使用的今“气”字,使古、今“气” 字集一、二、三、I、||、O、•、--(阴)、一(阳)、施(乾)、棍 (坤)、中等线圆文化符号的综合寓意于一体,成为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文 字符号。
“气”字的巫术色彩,它所充斥的浓重巫气成分,从造字时已经埋下 了伏笔。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祈求各路神灵,以期获得神灵的启示、帮 助、庇护或护佑;二是希望从通神的仪式中,获得神祇、神助,拥有超人 的神力;三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四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古人围绕着“气”字,形成巫舞一体、巫王一体、巫医一体、人神一 体、物我一体五种典型的气文化仪式及人文哲学理念。
下面通过甲骨文、金文的巫、舞、王、医四个字本身的寓意,以及它 们与“气”字的密切关系,简要阐释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字符号字里行间的 巫术气功古典寓意,返观远古和古代气文化,以及传统气功在图腾一巫术 时期的发展历程。
一、巫舞一体
甲骨文、金文的巫字,写作“田二是两个“工”字的交叉组字。 “工”字的上下两横:“二”字,是代表天地的意思,中间的一个“ I ” 字,象征贯通天、地、人神或自然万物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 I , 上下通也。”原来,这个“ | ”字是一种通神法器、礼器或神器的象征, 具有通神的寓意。
殷商至西周时期,“工”是一种圆规和矩尺,即规矩。传说伏羲和女 娟二位神祇掌管规矩,用规矩作为法器、礼器或神器而通神的。从“工” 字衍生而成的“巫”字,自然具有通神的法力了。
许慎认为“巫”字像女性挥动着两袖载歌载舞之形。他在《说文》中 说:“巫,祝也。女能事舞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两袖舞形,与工同义。”① 可见,在古代,巫与舞本是一体的。
古代的巫师和舞者,后来逐渐分化出王者、医师、文人墨客和艺人阶 层。
巫舞一体衍出调气、行气、服气、导引、呼吸、吐纳、按摩等带有巫 舞合一特色的传统气功、养生功法。
二、巫王一体
甲骨文、金文的“王”字是一个“三”字和“ I ”字的合词,包含 “中正合和”的寓意。
其中的“三”字,代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意思。“ | ”字与 “工”字中间的“I ”字同义,是贯通天、地、人的意思。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字者,三画而连其 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 为王。’”②在许慎看来,能够立身中正,贯通天、地、人者即可为王,而 称王天下。
人类考古学发现,在巫术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巫王”都是合而 为一、一体化的,“巫"即"王' "王”即“巫”,两者常常彼此不分。 甲骨文、金文的“巫”字,亦写作“王、更说明了这一点。
1936年,前燕京大学陈梦家先生在《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一文写道: “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 亦巫也J "所谓'王'者,本即廷或祝,而王乃由群巫之长演变而成的J
巫、王分裂,当是殷商以后的事情。从甲骨文“巫”字形态结构渐 变,以及殷商以后人们关于“王”字的解释即可看出。巫王一体衍出练气、调气、行气、服气、导引、呼吸、吐纳、按摩、 养气等动静结合类气功、养生功法。
三、巫医一体
现代汉语广泛使用的“医”字,是从繁体字的“整”字简化而来的。 从繁体“蟹”字本身,便可看出巫医一体的密切关系。
《广雅•释诂》:“医,巫也清代王念孙随后解释道:“医即巫也, 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整又:“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 帝尧之医」《集韵•之韵》:“瞽,《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孔子 《论语•子路》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J《国语•晋语》:“上蟹 蟹国,其次疾人,固整官也。”
古今历史文献证明,在中国历史上,从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很长一 段历史时期,巫和医都是合而为一、彼此不分的。春秋战国以后两者才逐 渐分离。
《黄帝内经》所说的“祝由”,晋朝以后,多个朝代文献记载的布气疗 疾,无不打上巫术时代泛气论的烙印。
浏览2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