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通过神经间接地影响到内分• 泌系统的活动。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太极拳对人的垂体 甲状腺轴和垂体 性腺轴都有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对肾上腺的分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经常习练武术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理化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以及改善消化、排 泄等系统也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各类传统武术对个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健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人体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 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单纯地从身体素质来说,传统武术的健身 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人们可通过科学的传统武术习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 太极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历史悠久,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太极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是非常 明显的。在中国武术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健身作用,而后的两千多年中, 中国武术的内家功太极拳类武术,就一直在为人类的养生健身服务。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它融养身、健身和修身功能于一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太极拳讲究调息和意念活动,其动作要求处处呈弧形、螺旋式的伸缩旋转,始终意识引导 气血循环周身,它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以腰脊为轴心,微微转动来带动四肢进行有节 奏的运动,要求全身松静,因此能畅通全身的气血。
- 太极拳讲究内劲,而内劲发源于丹田,以脊柱为轴心,转换于腰隙两肾,通过旋腰转脊,上 行则为旋腕转膀,下行则为旋踝转腿,缠绕运转达于“四梢”(两手和两足尖端),因此对全身各肌 肉群、各器官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经常习练太极拳能保持情绪的稳定,使人体内分泌物质保持适度的均衡。
- 长期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 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 在习练太极拳时,配合呼吸进行肌肉和骨节的活动,能使动作与呼吸协调,从而增强内脏 锻炼。
- 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配合,锻炼方法上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 性,可以对人体整体的和谐与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人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量的运用及气息的合理掌控。在练拳时要做到 汗流而不气喘,拳套熟练后就能够做到“神色不变”“面不改色气不喘”。
- 长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长拳类武术的动作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屈伸、跳跃、平衡、翻腾等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 人体各部位器官几乎都参与运动,这对人体的肌肉、神经等系统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少年进 行长拳类武术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萌软骨最大限度地骨化, 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长拳类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常参加长拳类武术练习能极大地增强人体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安静时脉 搏较慢,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低。安静时脉搏次数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脉搏徐缓”。它说 明一个人的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收缩次数较少,血液循环能保证人体机能活动的需要,心脏能得到 较多的休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低血压”现象,这是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 机能改善的一种主要表现。
一般来说,长拳类武术套路静力性工作较多,强度大,时间短,造成氧债百分位较大,达 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 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其相对代谢率为15. 9-19.5,约相当于5千米跑步的强度。因此,经常参加长拳类武术运动锻炼能很好地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长拳类武术讲究六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协调一致的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神经系统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提高,促使 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更加协调。
长拳类武术运动中的一些动作对习练者的力量掌握及速度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长拳类武 术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像闪电流星一样快速;静止定型,要像山岳一样安稳。做各种攻击性 动作时要求快速爆发出一种“寸劲”,发力结束,则要求马上放松。这些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具有 快速转换的能力。因此,坚持长拳类武术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 南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南拳是对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南拳流派繁多、风格多样,突出表现为 以下几个特点:手法多样,而且“多短拳”,故有“南拳北腿”之称;动作紧凑,劲力刚健,步法稳固, 重心较低;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身法吞吐浮 沉,腰腿身手贯穿一致,手起肩随,完整一体;气沉丹田,发声吐气,以气催力,常配合发力因势发 声,以助动作饱满刚劲,突出南拳的刚烈风格。通过以上对南拳风格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南拳具有很高的健身和技击价值。南拳劲力• 饱满,以刚为主,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能使肌肉发达,筋骨强壮,能极大地增强自己的力量、速度 等身体素质。另外,由于南拳的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使用腹式呼吸,因此能增强心血管、消 化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 对抗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对抗类的武术注重身体的对抗与碰撞,运动强度较大,其健身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抗类武术能 调动全身的肌肉、器官积极参与,能够全面地发展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抗类武术对爆发力、速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一机能变 化,使心肌代谢加强,收缩压升高、从而刺激心肌使血流量增加、张力增强、收缩有力。(2) 对抗类武术的耗氧量大,对肺通气功能的提高,肺泡活性的保持、改善等心肺功能的增强具有一定作用。(3) 长期坚持对抗性武术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结缔组织弹性改善,肌腱弹性和韧性 加强,使大学生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大,体格健壮。
- 导引养生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传统武术与中国古代导引养生之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引养生类的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引养生类武术要求调息运气、以气运身、气沉丹田、以气催力等都说明呼吸和动作的结 合,不仅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合理,而且通过呼吸增加对内脏器官的锻炼。
(2) 导引养生类武术强调放松,即全身心放松很明显,松而后能活,活而后能通,从而有助于 通经活络。
(3) 导引养生类武术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有利于促进经脉脉气在遍布全身上下、内外 的经络系统中运行。其所特有的在放松的基础上圆润转动、阴阳交错的大小动作,能使经络的多 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和经脉循行路线上300多个腌穴,受到广泛的、深层的触动,使 经络渠道避免发生故障,保持疏通贯达,从而发挥经络系统调节、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保持身体健康。
二、传统武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 同别人交往等,是现代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三方 面内容:第一,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其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 绪多于消极情绪;第二,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第三,自尊、自信、自爱,而且有 自知之明。传统武术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具体来说,传统武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
衡量武术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是情绪状态。研究发现,有紧张、烦躁情绪的人 只要练习太极拳或做导引养生功15分钟以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松弛下来。其原因是武术运动可 增加脑部血液流量,促进体内一种能产生良好感觉的“内啡肽”的释放,从而改善情绪。
浏览3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