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旅游总局最新发布:2014年,我国出人境旅游居世界第一位。 武术文化旅游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它是随着我 国整体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而悄然产生的, 其势头方兴未艾。无疑,少林武术文化旅游是极大成功的,堪称典范,相 关的研究文章多如牛毛,这里不再赘述。效仿者和开发者倒是值得大书一 笔,确认其重要意义。在“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感召下,武当山大声呼喊 出“天下太极出武当”的最强音,并开启了武当山太极拳旅游之路。以上 个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举办的“武当武术文化节”为例,就创下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旅游开发战 略。湖北省是将武当山旅游产业纳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以统筹规 划的,以大山大水大人文为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城旅游 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城互动,人 文与生态相融,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 旅游胜地十堰市委书记就“一体化”旅游问题提出了多条思路,其中特别强调: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以武当山为龙头产业;要坚持生态第 一,旅游第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 则;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资源换资本;注意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旅游 产业大跨越、大发展……q武当山旅游以“第三、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为契机,对相关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比武、问道、观光、养 生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武当山以山峦起伏、景色秀美、建筑独特、道法玄 机、崇尚宝剑、练气养生而闻名。进而吸引了大批旅游、修道、习武者和 投资者,现在每年到此参观的游客达到数百万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双赢。真正唱响了“水之阴,山之阳,天下太极出武当;有为、 无为、无不为,中华精神美名扬。”的时代音符,不断升级“武当山—— 世界遗产,国家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北省也是个武术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但“名盛形散”也是现实, 大多零散于乡间,空间聚集度较低。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以“侠义”为 资源整合主线,塑造以“尚义任侠,慷慨悲歌”为内涵的“河北省武术” 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正定的历史名城和旅游的优势,以此为核心建立综合 性武术文化产业园——“华武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武术文化产业园 林。“华武园”占地260余亩,塑造文武“二圣”的文化内涵,并与正定大 佛珠联璧合,打造地域旅游“礼佛朝圣”新品牌。此园是集国内外搏击竞 技赛事、学术段位资格认定、中外高端专业人才培训、影视拍摄、文武一 道名家论坛、旅游休闲和“华武”系列文化产品开发推广于一体的武术文 化产业基地。以“华武园”为中心,辐射全省武术文化产业。如沧州武术园、保定摔跤园、广府太极园、蓟州北少林禅寺等。仅以近年来河北省旅 游局对外发送的反映沧州、保定武乡风貌的专题片——《武乡行》《保定保 健旅游》《一代宗师》和《太极拳乡记行》的宣传,有效提高了河北省武术 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每年来此地学武,观光的外国人有增无减。到八 极拳发源地孟村县学习武术的日、美、澳、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武术爱好 者达数十批,上千人次,日本还成立了“日本八极拳研究会”,八极拳成了 孟村县对外经济、贸易、旅游、文化交流的媒介,为孟村县对外开放架起 了桥梁,创造了效益。
以上两个成功实例各有千秋,湖北省是将武当山旅游放在“鄂西生态 文化旅游圈”龙头的位置做综合规划的,既突出了武道结合的特点,又带 动了 “圈内”的旅游产业。可谓大视野、大旅游。而河北省集中整合“名 盛形散”资源,设立主线、深挖内涵、打造品牌,以正定“华武园”为核 心,开发其他零散武术文化资源。两例的共同特点是:整体规划都是在大 量调研基础上,根据本省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武术文化底蕴、发展前景 等多方面考量所做出的,既符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又凸显武术文化的魅力。 较为规范地实践了 “策划——投资——运作——回收”的经营模式。
总而言之,“以武养武”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文化产业,古时,就有广 收门徒,传播武术技能及受聘于军之教者;在民间有“导引之士”和“养 形之人”,教授导引养生方法的;还有依靠其勇力、武技依附贵族、富门为 生的人,他们就是“以武养武”的先辈。今天的“以武养武”较之过去有 着根本性的差异,它是将武术文化植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加以开发 和利用的,其市场决定武术文化产业的兴衰。开发和利用武术文化经济资 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的任务,作为职能部门必须对武术文化产品和市 场发展前景做出客观、准确的估价,并建立全国性的武术文化产品体系和 管理体系,按照经济规律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开拓武术文化市场,挖掘武术 文化所蕴藏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于 人类,享用于世界。
浏览2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