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少林寺”和“少林武术”是不可复制的特殊品牌,但它给 我们即将要开发武术文化产业的省市和地区的启示意义是巨大的。少林寺 是以“禅武医”为依托确立的产品主题和品牌形象,并打造形成了完整的 少林文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禅宗为佛教的核心内容,围绕着这个核心 以僧人、木鱼、袈裟和佛经为产品价值的体现,而少林武术则是最具魅力 和最大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我国青少年来寺院就是想学会像《少林寺》中 那样的“真功夫”。外国人则是以习武为主,兼学佛医,与之相应的产品构 成消费的终端。“少林药局”的成立,为少林寺的损伤救治秘方开发提供了 可能。如《少林练功保筋通脉方》《少林练功通气血方》《少林金伤总治 方》和《少林练功洗手和伤方》等,都是出家人在习武和修道过程中,总 结和积累出来的少有的保健价值功法和养生健身良方。如今,这些良方得 到了有效开发并投人市场,初步实现了 “武医结合”、“为民所用”的产业 目标,效果良好。
后起之秀的佛山,提出了“以武养武,以武兴市”的发展战略目标, 采取政府扶植,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谁投资,谁受益”为主的 经营管理模式,以“武林圣地”为依托(武术名人辈出,遗存一批武术馆, 武术名人故居及大量武术文物等),打出了李小龙(其祖籍在顺德、其师叶 问)和黄飞鸿(其祖籍在佛山)两张王牌,有效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据当地政府官员讲,近几年来,佛山多次到国外招商引资,有60%的外国 人了解“李小龙”。在李小龙辞世近50年的今天,他依然受到不同肤色、 不词性别、不同时代人们的追捧,据说关于“李小龙”的品牌在全世界的 价值超过10亿美元。佛山抓住了这两张王牌,效益日显。据我们实地考 察:佛山先后建成了黄飞鸿纪念馆、鸿胜纪念馆、叶问堂、李小龙祖居等 武术文化旅游景点,目前正在筹建佛山武术博物馆,还计划将梁赞故居、 陈胜故居、鸿胜祖馆等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当地丰富的“武林 人物和事迹”素材,为《黄飞鸿》《叶问》等功夫影视片和文艺作品创作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前景广阔。佛山的习武人群以本市市民为主,以中 老年人为主,约占80%,外地民工占12%,外宾占8%;培训内容依次为 太极拳、散打和一般性武术套路。使得武术图书、音像、器材和服装等大 量涌向市场,并产生了相应消费。其基本程序为:注意—兴趣—欲望—行 动—满足。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上述两例证明一个根本性的市场经济规律问题,那就是:实施武术文 化品牌战略,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武术文化资源优势 转化为产业品牌优势。通过保护、开发、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品牌,来为 武术文化产业获得资本聚集、规模放大、品牌提升、消费导向、产业示范、 利润增值等多重效益从而,提升武术文化的竞争力,以求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重视武术文化申遗工作,提高保护的国际化武术文化产业悄然兴起,这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武术文化,只 有保护好,才可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武术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 对此,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抢救和保护传统 武术的研究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文化界回应迅速,次年中国的昆曲率先人选,在后 来的10年间,我国共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为世界上人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可喜可贺。但遗憾 的是至今赋予“博大精深”的武术却榜上无名,对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方面的先行者依然是“少林功夫”。在这1〇年间,少林寺借助多 方力量为“申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最终仍未能如愿。据少林 寺主持释永信大师讲,未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印度评委认为,少 林武术起源与印度高僧达摩有关,并拉拢相关国家的评委与之保持一致的 观点;二是对我本人是否会少林武术有质疑,以此否定传承的‘门头制’, 其实我就是习武出身的。阿弥陀佛!”尽管“申遗”未能成功,但给后续 的传统武术“申遗”提供了借鉴作用:一要深刻认识世界级“申遗”工作 是高标准,高规格的。我国应根据国际“公约”的精神,制定一套可操作 的“申遗”路线图;二要整合庞杂而丰富的传统武术内容。应在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精心筛选、科学整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三要不断扩大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影响,组织人力策划“世界武术巡演”,加 大在国外的宣传力度。对此,还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把“申遗”作 为唯一的目标,而更重要的是用“申遗”的要求和标准来抢救和保护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同时还要记取: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进行 的对传统武术“挖整”工作的教训,其结果是“只挖掘未整理”,致使人为 地造成大量珍贵史料和影像资料的破坏和流失,“人亡艺绝”在此上演,令 人遗憾和心痛。对于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全 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其相容度不断提升, 形成了一种“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呼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代表之一,蕴含着儒学、佛教和道教的主体思想,充满着伦理纲常;禅定 见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阴法水;守雌处柔等观念,成为竞争力的 所在,其传播价值就是“文化力”的体现。
浏览2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