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十戒许多老师在教学生时常常告诫要刻苦多练,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不分清具体情况一味 多练,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有伤身体。太极拳初习时要按规矩练习,举 手投足力求合规矩,这样容易出功夫;待掌握规律后,就应动作自由,达到“脱规矩而不离 规矩”,神似而形非。功夫是长期练习得来的,最好不要长时间中断,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较全面地体会到太 极的奇妙。有时在特定条件下,练习方法可不拘泥,以顺势而为为好;逆势而为,不但不出 功夫,反于身无补,有碍健康,习者明知为要。过饱不可拘泥练习。即使练习,应松练,不讲姿势标准,可松懈随意比划。切忌大 幅度运转、低式。饥饿肚中无食忌练,练习必伤,于身无补。疲劳过度不可拘泥练习。可松懈随意运划,令肢体松弛休息,慢慢培元气为上。骆 驼常常压垮于最后一棵稻草,应多注意。睡眠不足可不按要求练。如练,可松懈随意比划,令大脑松弛休息。心情不好可不按要求练。如练,可松懈随意比划,不讲究姿势;调节好心情后,再按 规矩练。大病缠身可不按要求练。如练,可随意比划,不讲究姿势;待元气恢复,再按要 求练。醉酒不练,练习伤身。小醉,可不按要求练,随意比划即可。大喜大悲(心情过分激动)不练。如练,可不按要求练,随意比划,待心情平静,再按 要求练。9 .天气异常、恶劣,闪电雷鸣、狂风暴雨,忌练,刻守元神环境恶劣不练,于身无补。切记!二、太极拳经总歌诠释太极拳的搏击,是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仔细看看,许多拳种都采用了太极的训练方法, 有的干脆把太极的拳理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拳里,指导自己的练功。也有一些人对太 极拳的技击不清楚,只是做一些隔皮猜瓜的评论;还有的妄自在那里进行比较,太极如何 如何。好多人对太极片面理解,把训练方法一一推手作为技击,认为太极拳只是近身时使 用的,误认为推手是太极拳的技击方式,功夫高低就是推手的好坏,好多所谓的名家著书、 教人也是这样说。不练太极的人这样尚可理解,可是一些练太极的,甚至一些太极门人也 随声附和,模糊不清,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太极拳在民国初,普及甚众;但这一时期,编造鬼怪,制造玄虚,使太极远离本貌,致使 一些后人认为用腿、用拳、蹿蹦跳跃不是太极拳。一用摔法怕人家说是摔脚;用拿法,怕人 家说是擒拿;有些教师从不教学生踢腿弯腰,也不教跳跃动作,连快速度、用力气都不敢 提,恐怕人家说他不是太极,致使一些学生习拳多年还是茫茫然然。“太极十年不出门”, 十年了怎么还是不行呢?现介绍太极拳总歌,并释解其含义,希望能对功夫练习者有所 帮助。奉经总歌明-陈王廷纵放屈伸人莫知①,诸靠缠绕我皆依②。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搭横采也难敌。③钩 搠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④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至胜归。⑤滚拴搭扫灵 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⑥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拳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 右边簪庄跟脚。⑦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⑧上拢下提君需记,进攻退闪莫 迟迟。⑨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⑩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⑪【注释】纵放屈伸,即自由打,放长打法,远战。意为近身缠绕靠打正合我意。过去有“把式身值千斤”之说,把式过去指练功夫 的人,意思是不让人靠身。好多拳师恐怕遭暗手,根本不让人靠身。有些名家十分小心, 平时和大家在一起,都要保持距离,坐椅子都要离别人远些,怕别人近身对自己不利。太 极利用感知训练做到了不怕靠身,平时的推手训练时的应变能力在近距离发挥作用,靠近 了正落入我囊中,正合我意。劈打推压冲前打,远距离上手方法,迅速冲向敌手,猛力劈打压住对方重心,迅速 进步,在敌手穷于应付时,突然搬搭横扯出横向劲,敌手如何提防?钩搠逼揽脚手并用,近距离打手法,近得身去,上面手搠揽住,下面脚可用钩踢踩 挂,弹抖惊炸防不胜防。佯输诈走引敌近来,猛然回打岂不胜利,善引进使其劲路落空,趁机猛力回击,战 无不胜。滚拴搭扫制敌巧妙,出奇在转关,技巧重要;横直劈砍直截了当,时机已到泰山压 顶,横劈直砍一下结束战斗;宜力时尚力,宜巧时尚巧。挨身近时可用肘;中距离来拳,看准来势用肘直接进击;远距离时用脚腿蹬踹 扫踢。无论近距离还是远距离都要做到无缝隙,手到脚到,进攻防护一气呵成,令敌手 无机可乘,还要牢记声东击西的战术运用,一是提防敌手,二是用于打击敌手。上拢下提:打上时要提防下面,打下时要提防上面。进攻退闪:当进则进,当退闪 则退闪,不能犹豫不决。藏头盖面:进退都要防护好自己,是每个拳家都知道的事。攒心剁肋:可做到一 下子攒心剁肋是不容易的,一是要近得身去,二是要打得中。⑪如果教师连这些道理都不懂,就谈不上论武艺高低。本篇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两义堂太极拳谱,该谱明确、详细地提出太极拳的打法。从《拳经总歌》中我们可以看太极的系统技击方法,对打法提出一套系统的远近上下、 进攻防守、力与巧的运用方法。并指出不懂此中道理,就谈不上武艺高低。今天重读拳 歌,对练习功夫有着指导意义。三、太极拳 种性命双修的高级卫生运动性命双修是中国养生术的特色。命者,肾也。性者,即神志。性命双修,则是通过心 智与形体锻炼来卫护人的生命,从而使心身健康,达到益智长寿之目的。修性就是修炼心 智,通过修炼达到健康心身的目的。儒家的坐忘、佛家的坐禅、道家内丹修炼都属于性功。太极拳训练首先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讲究用意识(想象力)引导动作,调节内 在活动。为强调意识的重要性,一些功夫高深的拳家提出“重意不重形”,练拳很随便,而 且与拳势有着很大的差异,举手投足都超出了拳势的规范和要求。陈式太极拳第十六代 宗师陈鑫就提出“脱规矩而不离规矩”,其实脱的规矩是拳式,不离的规矩是理法,是人的 意识、思维。看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练拳,人们就会深有感触。先生练拳,潇洒自如,给人 一种飘飘而行的感觉。而打太极拳,就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很好的锻炼及调节作 用。神经系统支配着人体器官机能。对中枢神经的锻炼,有益于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 活动和改善,练拳令人周身舒服,精神焕发,感觉活泼,反应敏捷,心情舒杨。这种良好的 心理状态,能使人们提高免疫能力,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有利于治疗疾病,加强自身 调节。练拳,对于人有益智作用。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通过练拳改善了性格和修养,这 些都是修性的结果。命功修炼是指通过导引吐纳和人的肢体导引,调节人体内里,达到健身卫生之目的。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以及通过呼吸或肢体导引来达到健身卫生目的的都属于命功。命在于肾,是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还主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主骨生髓 通脑。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和器官起着滋养、濡润、推动、温煦作用。古人曾说:“修性不修 命,此是修性第一病。”目前,一些气功功法之所以出现偏差,甚至走火入魔,除个别气功师 夸大气功作用、编造荒诞不经的内容外,再就是过分地强调修性,而忽视了命的修炼。肾在人腰间,太极拳则以强调练腰为主。人常说“太极的腰,八卦的腿”。拳论中提出 “腰肾为第一之主宰”,明确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腰隙,即指两肾, 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太极拳中腰部的松活、沉着、旋转、直竖的运动,对脊柱神 经和植物神经有刺激、锻炼作用,有利于内里器官淤血的清除,以及肠胃机能的改善。太极拳对身体的各部位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头、颈、肩、肘、腕、手、指、胸、背、脊、腹、 腰、臀、裆、胯、膝、足、趾,周身的每个关节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经、肌肉等都得到锻炼。这项 活动有利于气血运行,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健身之目的。这种微循环的改善可使 动脉的末端和静脉的起始端所构成的毛细血管结构中的微小血流流畅,而很多疾病就是 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循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人体微循环改善,人体机能状态也会因此 得到改善。从微循环这一健身角度讲,没有任何一种养身方式能与太极拳相比。

浏览2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